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1日11:52  中国经济周刊
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是每人6.11全球公顷 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是每人6.11全球公顷

以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生态文明指数的公式,2009年全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如图2   以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生态文明指数的公式,2009年全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如图2

图3 图3

课题组把2007年到2009年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和生态足迹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作为两轴,做散点图 课题组把2007年到2009年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和生态足迹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作为两轴,做散点图

  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

  ——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  杨开忠

  什么是生态文明?

  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

  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

  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怎么算?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是衡量这种转变的程度,即以消费最少的资源和最少的环境代价来获取更大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可以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本研究组用生态足迹这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方法来测算。

  课题组提出的生态文明指数(ECI)首先需要计算生态足迹,然后将各地人均GDP和生态足迹作比,最后将各地的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进行指数化。基本计算公式为:

  ECI =(地区人均GDP地区生态足迹)/(全国人均GDP全国平均生态足迹)x100

  在这里,所谓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是生态文明指数计算的基础和关键。研究小组分别收集每一个账户的地区消费量,进而通过复杂的转换和计算得出一个地区每人的生态足迹大小。其中考量了森林、草原、耕地、建成区等不同类型土地(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对于生态系统维护的作用来判断,森林和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耕地较低,建成区最低),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各种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发展要求的不同等级),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环境污染的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谁的生态最文明

  ——北京、上海、广东连续三年排前三

  课题组计算了2009年中国省区市生态足迹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如图1所示。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是每人6.11全球公顷(量化生态足迹的统计单位)。30省区市的生态足迹大小差异极大。

  生态足迹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达到了16.28全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6倍。排名在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和山西,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和北京等市,生态足迹却不是最大的,只排在全国省份的中上游。另外,数据显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份的生态足迹排在全国的最低档。

  以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生态文明指数的公式,2009年全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如图2。

  正如上述,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发展过程。因而,生态足迹大小虽然是生态文明重要影响决定因素,但并不等同于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

  图2是30个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它表示各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排在前三位,相对于全国分别为252.09、188.7、178.15,生态文明水平全国领先,而宁夏、山西及贵州等省份则排在最后的三位,仅为40.7、40.74和48.33。考虑到30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标准差为47.4,这里以50为一个标准差区间将全国省区市简单划分为四组:

  高水平组(ECI高于150):排序中有6个省份居于此水平,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尤其是北京生态文明指数大于200,充分显示从生态利用效率角度以及污染处理效果方面,北京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高水平组(ECI介于100与150):排序中共有9个省份排在此区间,有东部省份如福建和山东,更多的是中、西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广西、重庆、湖北、河南和四川。这些省份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生态文明水平的中高组。

  中低水平组(ECI介于50与100):排序中共有12个省份在此水平之间,既包括东部省份的河北和海南,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也包括中西部省份的山西、安徽、内蒙古等。这些省份的生态文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低水平。

  低水平组(低于50):在排序中有三个省区处在50以下,是贵州、山西和宁夏,处于我国所有省份中最低的水平上。但整体水平较低,这并不能表示这些省区的生态建设没有任何进步,正如后文所分析的,山西省是我国省份中少数生态足迹连续下降的省份,只是由于传统的产业发展和能源利用结构等原因,能源消耗量巨大,但是生态文明水平正逐步提升。

  从时间序列来看,2007年至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及排序结果如表1。

  从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变动来看,总体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不排除个别省份有明显的位序变动。江苏、天津、江西、湖南、湖北以及山西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名上升,体现了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进步速度全国领先;但是福建、四川、山东等省份生态指数排名出现了下滑,相对其他省区市来说位置下降了。

  生态文明VS GDP:重质与重量

  生态文明指数是由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人均GDP)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消耗综合而成的,相当于对单纯货币衡量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资源环境“系数”的加权调整,所以GDP的变动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变动都会影响该系数的调整。

  本着以指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目的,课题组着重关注生态足迹的变动对指标带来的影响。2007—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足迹的总体变动,如图3所示,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变动是正向的,增加了0.59全球标准公顷。

  值得注意的是,有5个省市的生态足迹出现了负增长,分别是山西、北京、天津、甘肃和上海,另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增长非常缓慢。山西出现了最大幅度的生态足迹的降低,下降了0.51全球标准公顷,其中95%是能源地的降低。

  虽然山西省总体的生态足迹仍然巨大,但这种大幅度的降低的确与当地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有很大关系。而北京和上海这类较发达城市出现生态足迹的降低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因为此类城市正向更为集约和依靠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迈进,能源利用更加集约,而居民生活对环境保护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理论上,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在人均GDP提高的同时,生态足迹呈现负增长,或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据此,课题组把2007年到2009年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和生态足迹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作为两轴,做散点图(图4)。

  图4左上角的区域是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人均GDP增长较快而生态足迹在降低。在这一区间内的省份有天津和山西。

  经过案例分析可以推测,天津市经济发展与滨海新区的带动关系密切相关,注重提高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成为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山西省则受益于其加快产业调整和逐步降低能源消耗的重大举措。

  北京和上海市位于左下角,生态足迹虽然在降低,但是由于本身人均GDP水平已经比较高,所以经济发展的同比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图4中间一段的省份属于经济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而生态足迹变动也基本在增加,这里聚集了大多数的省份。

  图4右上角的内蒙古、重庆、陕西等省份,尽管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是资源消耗水平和环境影响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亟须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而位于图4最右下角的新疆则处在非常不利的发展状态中,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生态足迹却在大幅增加中。此时地区发展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生态建设,则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本文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研究成果《中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编辑而成。文中具体数据核算方式与2007年排名情况见2009年第32期《谁的生态最文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