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国务院将派八个督查组到各地督查房价调控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2日02:5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截至3月31日,全国92.5%的城市已经公布了今年的房价调控目标,但关于调控目标的讨论仍然不绝于耳。

  如何看待各地调控目标?房价是不是真的不可能下降?要更好地调控,还有哪些手段?几位专家日前在人民网接受访谈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调控目标还有调整空间吗

  部分城市或将参照北京“稳中有降”目标进行调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认为:“这次中央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调控责任,从根本上把房价控制住。”

  然而,地方政府提出的涨幅10%左右的房价调控目标,显然不能让多数老百姓满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听取社会意见酌情调整已经公布的目标。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黄岚指出:“地方政府现在提出的调控目标,也是考虑综合因素,既要让百姓满意,又要有手段实现,并且尽量避免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房价调控如果是硬指标、硬着陆的话,也会带来不少负面效果。”

  重庆市曾提出,让普通家庭通过正常收入,6.5年能买得起一套中小户型普通住房的调控目标。文林峰认为,这样的目标更有实际意义,也更能让百姓接受。但是,在重庆这样房价不太高、且一直比较稳定的城市,这样的算法有意义。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因为房价已经处在很高的水平上,普通家庭二三十年也难以买得起房,很难公布类似的调控目标。

  尽管有难度,但房价调控关系百姓民生,关乎政府公信力。专家认为,会有部分城市参照北京“稳中有降”的目标,调整已经公布的目标。

  保障房建设资金怎么保障

  公租房基金借助社会资本,已获国务院批复

  专家指出,如果供求关系不解决的话,房价“稳中有降”是非常难办的事情。在遏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努力增加供应,尤其是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

  “我们在保障房建设上的欠账,导致商品房市场需求过大,推动了房价过快上涨。” 黄岚表示,“中央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如果这3600万套能够如期交付的话,市场供应结构将发生大调整,保障房和商品房能各占到50%的比例,对稳定甚至降低房价将起到明显作用。”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今年将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房20万套以上;竣工保障房10万套;今年保障房供地1330公顷,占住宅用地52%。

  但问题在于,保障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相关机构曾测算,3600万套保障房需要投资额高达5.5万亿。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保障房,另一方面,由于调控很可能导致土地出让收益减少。随着保障房建设和调控的深入,地方财政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进退维谷。

  文林峰表示,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尤其是公租房,仅靠财政“一条腿”是不够的,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

  据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一直在积极筹备我国首支“公租房基金”,用社会资本的力量做补充,为建设保障房出力。据黄岚介绍,公租房基金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很快就将正式成立,规模预计为100亿元—300亿元。

  调控加码,还有哪些手段

  本月初国务院将派八个督查组到各地,结果向社会公布

  据悉,4月初国务院将派出8个督查组到各地督查房地产调控落实的情况和调控成效,督查结果将对社会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此前也表态,调控政策仍有储备,一旦房价再次出现异动,房地产调控力度还将进一步加码。

  “从现有的手段看,最有效的是扩大限购政策的范围。”文林峰表示,“现在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并不是很多。一些没有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房价还在大幅度地上涨,比如说北京周边的河北地区,还有三四线城市。”

  “对多数老百姓而言,买房还是最好的资产保值增值的办法。目前情况下,很多资金已经开始流向一线城市周边没有限购的城市,它们的房价直指一线城市。”黄岚表示,这说明社会上流动性过剩、而居民投资渠道过窄,应设法拓宽投资渠道。

  提高百姓的住房支付能力,一方面要控制住房价,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这样,收入在增加,房价能稳住,未来能“买得起房”的预期会更稳定,居民心里才踏实。同时,应该通过税收、金融手段,降低购买自住型住房的成本,让房子真正用来给人住。

  文林峰建议,应大幅度降低公积金的贷款利率,这样更多普通家庭能通过公积金贷款买房,月供负担不会太重。同时,各地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盘活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让人们有更多渠道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通过分散需求,居民就不需要全部挤到商品房市场上买房,政府保障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小。

(编辑:SN047)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楼市 调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