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田通(日本)
冷观大连
大连到了一个急需新增长点和发展模式的时候
大连是一个我一直觉得很特殊的中国城市。
100年前的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开始进入并开发大连。大连有天然良港,对日本人来说是通向中国东北的窗口。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人离开了,但城市里还遗留了很多日帝时代的建筑,比如现在的大连宾馆、大连图书馆分馆等。
现在一般中国人学英语,但是大连人学日语的比率很高,讲日语的人才很丰富。大连开发区在我看来几乎就是“日本人街”,日本很多一流制造业企业都在那里设有工厂,日语是通用语言。
改革开放以后,大连市政府利用历史优势努力吸引日资,不少日资企业于是以加工贸易方式来到了大连。日资企业商会可以代表外资企业与市政府谈判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城市中,应该只有在大连能看到。
但是这几年我再去大连,特别是大连开发区,感觉气氛有些变化,不如以前那么热闹。这个变化跟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
20年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资企业纷纷把工厂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中国,这间接成就了大连的发展。但到了2008年,中国《劳动合同法》出台,劳动力使用成本上升,之后又取消了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缴纳同样的所得税。这些政策使一直依靠对日加工贸易的大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部分在大连的日企甚至从出口转向为中国国内销售,但目前来看,收效还不明显。
大连市政府明显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几年前开始,他们从依靠加工贸易转到同时推进IT产业,发展外包服务产业和电话服务中心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连一些本地企业也开始去中西部投资。去年我曾拜访过宁夏银川的开发区,外资企业仍然很少,中资企业比较多,其中不少就是大连的企业。
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大连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以前,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大连比沈阳发达,并且一直不解为什么辽宁省的省会是沈阳而不是大连。但最近几年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沈阳发展更快了,街头出现了很多商业楼宇、住宅和巨大的复合性商业设施,而大连却好像相对滞后了。
大连到了一个急需新增长点和发展模式的时候了。试想一下,如果大连仍然抱着“对日加工贸易”这根发展支柱不改变,在日本出售的大连制造产品,受到日本本身经济的影响,价格会越来越低,而大连那一头生产成本则越来越高,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大连的未来,是依靠外资,特别是日资,还是培养本地企业,或是还有更好的发展道路?
去年有消息说,日本著名的金融集团欧力士在大连成立了中国总部,除了金融以外,还涉足房地产开发、PE等等。另外日本的富士重工和中国的奇瑞汽车也将在大连设立合资的汽车制造工厂。
这些消息让人振奋。我想,大连的未来,应该是积极参与进泛渤海经济圈和东北振兴,这两个国家政策的交接点就在大连。从整个中国版图来看,大连地处东北,但可广泛连接北京、天津和上海,如果做到,这个以大连为中心的大经济圈会有无限潜力。
而如果放到亚洲的更大版图之中,大连处在中国、朝鲜、俄罗斯和日本的连接点上,这4个国家如果未来经济上互动加强的话,大连也会是一个关键点。再加上30年的贸易、金融、生产经验储备,以及良好的港口和铁路公路交通—— 大连如果把这些先天后天优势善加利用,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