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国企改革能走多远
中国眼下的汽车业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给那些反复强调要做大做强垄断国企、垄断央企,反对开放原油、矿山、电力、铁路市场的专家们猛击一掌
文 | 李开发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国企改革能走多远呢?
某些国企用管理进步代替改革
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年的国企改革历程做些梳理,如此才能更清晰地看清未来。
早在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就颁布了“非公经济的36条”,即《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过了五年,在2010年5月,国务院再次颁布了新的36条,旨在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去五年,国企体制改革举步维艰,某些专家偷换概念,把体制方面的改革混同于管理方面的改革,把消除垄断的改革置换成上市、扩股,好像股权多元化了,多了几个股东,就等于国企改革成功了。
但是如果你的大股东总是一股独大,总是大股东说了算,那这个改革就远不是实质性的改革。
其次,即使股东再多,国有成了小股东,但是股东们获取利益还是第一位的目标,所以只要能让股东享受垄断带来的利益的话,股东们也会同流合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些国企既有的垄断地位不仅改变了国家的价格形成机制,也改变了资源获取机制。
坚持打破垄断
垄断给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有目共睹。
其一是垄断会扼杀技术进步。典型的案例是“小灵通”。小灵通的通讯方式早在1998年的日本、印度与欧洲市场就被淘汰了,因为几家国企垄断的地位,让这个落后的、被其他国家淘汰的技术在中国蔓延。
在英美等许多国家,常常是数十家电信运营商同台竞争,居民的通讯费用是我们的1/5甚至1/10。在美国打中国的长途,用学生卡可以是一毛钱,用中国移动手机打国内是每分钟三元到四元。小灵通网络差,技术落后,但过去的六七年中在中国市场红红火火,其实不过是几个垄断企业之间的角力。
其二,垄断损害公平,关键是,它阻碍了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2008年以来,国企,尤其是央企财大气粗,在典型的民营经济的地盘里积极拓宽市场,比如房地产领域,就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国家三令五申调控房价,央企却接连出手拍得多个地王,价格扶摇直上。
中央政策把央企定位在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的领域,现在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就是国企。中央数十个文件,包括国资委的文件,要求央企退出房地产,但似乎效果都不理想。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打破垄断,中国才会出现全社会的巨大进步和空前繁荣。
最深刻的例子是中国汽车业。
2008年前后,笔者做过一项对比研究。早在1990年,普通国企员工人均工资不过150元左右,当时的普桑价格卖到18万元,这相当于120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到了2008年,就是18年后,钢材的价格比1990年高出了50%多,汽车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也没有改变,但由于开放了汽车产品市场,原来的几个企业竞争变成了数十家汽车厂、上百家品牌的汽车在市场上竞争,普桑的产品捷达的产品没有进步,只是价格从18年前的18万元降到不足8万元,价格下降了60%,企业还有得赚。这说明原来的暴利让人瞠目结舌。
2008年,这时候,许多企业员工人均月工资水平达到3000元,捷达、普桑的市场价格只相当于26.6个工人的月收入之和,汽车市场售价从1200个员工的工资之和,变成26个工人的月工资之和,相差达到了48倍。
现在的中国,新的汽车品种层出不穷,价格不断下降,民众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购买性能越来越好的小汽车,年产50万辆车的超大型汽车企业已经超过十家,到2010年底,中国的汽车企业年销售量已经超过16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汽车行业的打破垄断,开放市场令人振奋。
全方位的开放让中国汽车业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给那些反复强调要做大做强垄断国企、垄断央企,反对开放原油、矿山、电力、铁路市场的专家们猛击一掌。
分步走,不停地推进改革
打破垄断,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体制改革,分步走,不停地推进。
一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的垄断行业和领域要不断开放。
核心层面开放才算真正的开放。比方说,石油炼制开放,原油的定价与采购在垄断企业手里,原油一提价,民营企业就死定了;况且生产出来民企也不能独立销售,渠道掌握在垄断企业手中。垄断企业在上游一卡或者下游一卡,民营企业就得跪地求饶。这类改革虽然做了十年但是一无进展,只是为垄断企业培育了几个附庸。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真正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必须要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核心领域进一步开放股权投资或准予建立民资企业。在能源领域,只有在采掘、炼制、销售、进口等相关领域全面准入,改革才会取得实效。
二是解体已经形成垄断的企业,让其分解成数十个没有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并用法律手段明确规则。任何企业在自己的经营实践中,不能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垄断关系获得超额利润,一经查实就应严肃制裁,从重惩罚。《反垄断法》在全国人大通过已经两年多了,国家应对垄断企业下狠手,打破资源垄断、渠道垄断、产业链垄断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垄断,实实在在地推进体制改革。
三是要继续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是开放中国的民营资本投资与参股市场。非公有资本可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原国企阵地,并且可以持大股。
四是向非公有资本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允许大批非公有制的金融企业进入市场,它会带来整个市场的空前繁荣与技术进步,并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现在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地下钱庄的方式放贷已经形成一股潮流。浙江吴英非法集资案轰动全国,让我们知道地下资金链资金流是多么庞大,只有改革,用开前门走正路的方法才能促进民间投资的繁荣。
五是要建立央企体制改革的目标考评体系,公布于众并让社会监督。
只有众多企业都有权利参与市场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市场才会活力四射。垄断消失,竞争推动,全社会的民众才能真正享受优质产品、优良服务与优惠价格,否则就没有真正的货真价实的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