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驻利比亚记者邱永峥:战地记者不怕死是职业本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01:38  京华时报
邱永峥在利比亚反政府军大楼前。受访者供图 邱永峥在利比亚反政府军大楼前。受访者供图

《跟着美军上战场》 《跟着美军上战场》

  作为与利比亚政府、反对派都有深度接触,并活跃在利比亚战火中的少数几位华人记者之一,环球时报驻利比亚战地记者邱永峥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呈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亲历过利比亚战火之后,这位战地记者眼中的战争真相是什么?班加西的老百姓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昨天,本报对话邱永峥。

  ■人物

  邱永峥

  1970年出生,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为《环球时报》(环球网)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战争与冲突报道。 

  在其采访生涯中,报道过缅甸果敢地区冲突;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目击打击塔利班行动;前往也门对话拉登大保镖;三次前往阿富汗,采访塔利班高级战地指挥官,并嵌入美军作战部队,近距离目睹美军与塔利班武装的战斗,著有《跟着美军上战场》一书。今年3月,再次进入利比亚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区进行采访。

  ■关键词 战地记者

  指在战争中报道新闻的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采写战地现场新闻报道。战地记者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他们贯穿了整个近现代新闻史,也贯穿了200年来的战争史。

  ■谈战场防护

  穿得越低调就越安全

  京华时报:你在搜狐微博上说,利比亚东部地区的酒店保安都有AK-47。情况紧急时,你有什么防护装备? 

  邱永峥:有防弹衣、头盔,但这些在战场上根本不能用,谁用谁就会被最先打死。 

  京华时报:为什么? 

  邱永峥:按照常规的想象,带着记者证、头盔,穿上防弹衣,记者应该是安全的。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到了战场上根本不能用。反政府武装没有这个行头,政府军队也仅仅穿个军装,没见谁穿防弹衣。一旦(你)穿成这个样子出现,双方都会觉得“哇,这个人很重要,一定要先把他干掉”。实际上,穿得越低调,越能与人们融合在一起,就越安全。 

  京华时报:真遇到危险怎么办? 

  邱永峥:即使那样,记者也没有什么保卫措施。这是大家广为讨论的,也是战地记者全球通用的规则,当记者拿起武器的时候,他就不再是记者了。你准备打谁都会丧失客观。即便人拿着枪抵着你的脑袋也只能认命,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 

  京华时报:那你怎么保护自己? 

  邱永峥:最好的保卫措施是了解情况。通过有效沟通最快地掌握局势的变化,找到合适的当地人也能及时获得预警。有的西方媒体会找几个武装保安。我们主要靠团队配合。我和搭档一定是一个人采访,另外一个人观察情况。发现不对马上提醒,互相保护。当然我们赴战场前,也会到武警特警学院学习战地规避规则之类的必备知识。 

  京华时报:战场上险象环生,听说国内很多次都让你们回来,你们为什么要留下?不怕死吗? 

  邱永峥:我也怕死。但绝大多数记者是一种本能。真正处于那种环境中,真的是时间不允许你想。瞬间你就会被眼前的各种危急的情况占据,怎么处置,怎么应对才是你会想的。危机解除了,你才会疲倦,才会后怕。 

  京华时报:你觉得这是本能? 

  邱永峥:我个人理解就是本能,谈不上别的。我觉得,在重大事件现场,大部分人会被自己的本能所支配,比如说做新闻或做其他自己的本职工作。 

  ■谈当地局势 老百姓起初欢呼最后逃难 

  京华时报:你一直在东部,对反政府武装控制区情况比较了解。你怎么看反政府武装的军事实力? 

  邱永峥:实际上,反政府武装处于一种非常无序的组织状态中。特别是初期,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很多人都是从来没有拿过枪的、热血沸腾的平民。他们能拿起枪,无论何时何地,他也都能放下枪,不知道自己要干吗。 

  京华时报:这样是不是很危险? 

  邱永峥:我们曾经在法国空军轰炸后两个小时到达轰炸现场,当地有很多政府军丢弃的坦克。附近的老百姓开着私家车去那里看热闹,有成百上千的人。我们正在采访,突然听见“咚”的一声巨响,吓得所有人都趴在地下,但后来才知道,有些人钻进坦克里,一扣按钮,一发炮弹就这么发出去了。还有人捡起各种炸弹、手榴弹在你眼前炫耀,这种完全无序的状态,极其危险。 

  京华时报:联合轰炸以后,卡扎菲的军队在战术上有哪些变化? 

  邱永峥:原来卡扎菲的部队用坦克大炮这些武器攻打反政府武装。多国介入实施空中打击之后,特别是3月28号到4月1号之间,政府军把军装一脱,换上老百姓的服装,也开皮卡车拉着锅碗瓢盆上战场。双方交战,根本不知道谁是政府军、谁是反政府武装。(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对付西方战机。从此,就开始有了误炸。 

  京华时报:你看到的平民伤亡情况是怎样的?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邱永峥:最惨的是老百姓。空中轰炸之后,沿途很容易见到被摧毁得只剩下骨架的平民用车。我采访过的处理尸体的人员也讲述了平民伤亡的情况。 

  我觉得,当地老百姓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转变。空袭第一天,全城都在鸣枪庆祝。但三天以后,情绪立即就不一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平民被误伤,所有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到了第四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收拾金银细软就往埃及边境方向逃。从欢呼、茫然、极度恐慌,再到大规模的逃难,东部班加西的老百姓没有觉得军事介入是在保护他们。 

  京华时报:也有报道称,西部的情况与东部不太一样。 

  邱永峥:是的。我只说我看到的。作为战地记者,偏袒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我们的任务是讲述真相。 

  ■谈战争真相 媒体运用是战术的一部分 

  京华时报:你这20多天在现场看到的,跟我们透过各国媒体看到的情况有没有出入? 

  邱永峥:应该说战争中,对于媒体的运用,都是战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利比亚政府方面、反政府武装方面以及西方媒体方面的一些报道都有跟事实相左的情况。 

  京华时报:比如呢? 

  邱永峥:比如反政府武装会宣传利比亚政府军来了什么都干,打老百姓之类的,但是看到的不是这样的。西方的一些媒体,甚至一流的通讯社有报道预测卡扎菲一定会把石油城炸掉,同时把9.5万吨的毒气也炸了,会造成世界灾难。但是据我们观察,利比亚的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炼油厂和石油输出终端附近没有任何交火的痕迹,双方都知道这是国家的命根子。反政府武装都会住在炼油厂内,但打仗的时候就走了。 

  京华时报:有报道说利比亚政府军此前攻进了反政府武装所控制的班加西地区? 

  邱永峥: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有一条快讯,内容是利比亚政府军已经攻入班加西城内,三分之二的班加西老百姓倾城而出,欢迎政府军的到来,还出现了伤员被救治的画面。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利比亚政府军三辆卡车的突击队员在离班加西城只有三公里的地方被反政府武装摧毁,车上大概一百多名突击队员全部死亡。剩下的几个人被送到医院去抢救。利比亚国家电视台还宣布利比亚政府军已经在班加西的反政府武装总部升起了绿色的国旗,但我们看到画面的时候,就在反政府武装的总部里采访,根本就没有国旗。此外,利比亚国家电视台还播出了一个反政府武装司令尤尼斯将军回归的黎波里的报道。电视画面上甚至还出现了他跟卡扎菲热情拥抱的情景。但播那个画面的时候,我们就跟尤尼斯在一起,正在采访他。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京华时报:要了解真相,就一定要有人在现场。 

  邱永峥:是的。我想,在利比亚的战火中,应该有中国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人们他看到的真相是什么,而不是只听、只转述个别外国媒体的报道。

  ■谈战争感悟

  见多了流血战争你会觉得和平真好

  京华时报:你此前跟搭档郝洲写过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跟着美军上战场》,这两次的采访经历有什么不同? 

  邱永峥:阿富汗战争我去了三次,最后是嵌入美军101王牌师一起上的战场。那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那段经历,介绍了一个战地记者如何在战场上观察周围的情势,如何生存,如何抢新闻。同时还包括如何跟美国军队斗智斗勇。 

  阿富汗战争的采访经历,让我对美军的印象从《上甘岭》中除了高科技就贪生怕死的形象以及好莱坞大片中无所不能的神化形象中,还得出了更加客观的认识。 

  我感觉,阿富汗的战争是一种游击战,而利比亚战争是一种残酷的常规战争。共同之处,都是残忍和危险。我这次采访的经历,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成书。 

  京华时报:利比亚战争的采访经历是否带给你深层的思考? 

  邱永峥:主要是军事方面的。看到利比亚政府军还算先进的坦克装甲部队,在面临空中打击时,像一阵风一样地被摧毁。我觉得,一个国家如果只讲经济不讲国防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同时,一个国家讲国防,只讲陆军,没有空军和海军,不注意三军平衡,在现在的战争环境下,等于不存在国防。 

  京华时报:听说你回来之后就爱在家侍弄花草。从战争回到和平,有什么感悟? 

  邱永峥:从利比亚进家后,我倒头就睡,根本跟家人说不了什么东西。第二天起来,开始到处打电话报平安。我最大的感触是,待在和平环境的时间长了,不觉得怎样,习惯了。但看了太多流血、牺牲的战争场面后,你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和平真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09)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记者 利比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