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校史专家:清华精神核心是“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11:06  环球人物杂志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清华“领袖辈出”?百年来清华孕育了怎样的内在精神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副主任、原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教授,请看他的解读。

  环球人物杂志:一所大学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精神。您认为清华精神是什么?

  田芊: 清华起初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赔款建立的,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培养一批认同“美国精神”的人,结果学校偏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清华的成立与国耻有关。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在清华学习和工作的人,或许比别的学校的人多了几分忧国之情。清华的建立与辛亥革命同年并非巧合,那是中国最衰败的一个年代。历史既然选择了清华,清华也要承担起振兴中华之责任。

  “育人,爱国,奉献,责任”是清华精神的精髓。

  清华精神的根本是育人,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清华培养人才并非以培养领导为目标,而是培养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清华人的天职是奉献,要做对国家、社会可信而有用的人;清华精神的灵魂是“责任”,这是时代责任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

  环球人物杂志:在当今时代,清华精神与清华校训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田芊:清华校训是清华精神的一部分。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周易》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便成了清华的校训。

  我认为,清华校训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校训,因为《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句话是从中提炼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的校训,更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环球人物杂志:近百年来,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其中政治家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田芊:近几年我们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但是数量可想而知,应该是可观的。比较著名的领导人当然是胡锦涛、吴邦国、习近平和朱镕基等同志了。

  中国电机学科奠基人、原清华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曾对新生们说:“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朱镕基1986年回清华参加庆祝活动时,在祝辞中还提到了章名涛教授这番话,并说让自己“饮水思源,终身难忘”。他自己还总结说:“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环球人物杂志:和其他高校相比,清华走出的政治领导人较多,且成就显著,能谈谈其原因吗?

  田芊: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从宏观看,是大的时代造成的。从微观看,和这些人的自身努力有关系。首先,清华集纳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加上有着优秀的办学理念,使优秀的校风、学风能熏陶他们。同时,这些人有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心,这才有了用武之地,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才能被社会认可,走上领导岗位。

  时代变迁、个人努力和学校的影响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只强调其中哪一点都是片面的。早在1929年的《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中,就明确写道,清华的教育目标是造就“领袖人才”,但这个领袖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国家领袖,现在讲包含三方面: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人能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力量,起到脊梁的作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培养当领导的人,那样是培养不出来的。清华很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到基层锻炼很重要,贴近群众很重要,踏实肯干也很重要。现在的领导人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清华大学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赶上了好时代,所以才出了一大批领导人。

  清华的学子都很有抱负。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清华人处理得很好。清华人常说,“要做就做一等的事业”。朱镕基也曾说“追求完美”。这是对清华精神最好的阐述。

  此外,清华人很强调团队精神,愿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出一番事业。我的理解是,做“火车头”,而不是做“机车”。“机车”光是自己在跑,“火车头”还要带着车厢跑,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由清华老校长蒋南翔倡导并创立的“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对培养政治领导人起了怎样的作用?

  田芊:其实,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不是清华大学的首创,而是教育部先提出来的。就是在高年级中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学生,“半脱产”地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因此,他们的毕业时间需要延迟1年,使之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在政治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

  这种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从思想上做好同学们的引导工作。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都要管。这种制度首先对工作有利,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做工作有针对性。对参与者也有好处,是一种锻炼,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双肩挑”。这些人走到社会上,很容易成为领导干部。清华的各种社团很多,课外能得到很多锻炼机会。走到工作岗位后,能力就显现出来了。

  几十年来,从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中走出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据我的统计,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每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都有多人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环球人物杂志:清华走出的政治领导人,反过来又对清华精神和清华校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田芊: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人对清华的影响确实很大。如今的学生们会觉得,现在的条件比这些领导人(老学长们)那个时代好得多,他们能做到的,我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敢说超过前辈,但至少要争取做得一样好。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