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适当放开产融结合的限制”
曹广晶认为,对于产融结合,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超 见习记者 林楠
“实业与金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两个翅膀。”这是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称“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对产融结合的看法。
近年来,在中石油、国家电网、中粮集团等“先行者”涉足金融版图之际,作为同样有着雄厚资金基础的三峡集团没有忽视另一个“翅膀”。
早在组建之初,三峡集团已酝酿在财务公司、保险、银行等领域有所作为。目前,尽管三峡总公司并没有公布其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发展情况,但其几大金融板块的业务都在逐步推进。
近期,就央企产融结合的现状、趋势、发展等问题,曹广晶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
《财经国家周刊》:三峡集团这些年来实施产融结合的情况怎样,资产规模有多大?
曹广晶:三峡集团的现金流很好,旗下的单位也很多,资金需求量也很大,所以我们财务公司在央企里肯定是前十名。
我们很早就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从资本的总量、业务的贷款总额来看,规模还是很大的。现在应该说在央企里边大概第五第六的样子。财务公司目前经营状况非常好,总量大概是五六百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集团公司具体参股了哪些银行?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近期有哪些继续投资金融业的打算?
曹广晶:三峡集团对银行的参股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现在已经参股的有成都商业银行、凉山州(商业)银行、宜宾商业银行等。
近期投资金融,我们还有一些想法,例如我们现在正在跟湖北省的银行在谈判,想把各个市的银行组成一个大的融资平台。但是因为国家还有很多限制,还没有最终确定。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
曹广晶:投资金融,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好处。
首先,我们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是很强的,可以为金融产业的发展注入很大的活力;其次,三峡集团是经营比较规范、比较稳健的公司,虽然是两个行业,但是我们从体制、机制这方面也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应该说我们的理念带入到金融企业,对金融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此外,金融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很有带动作用的,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所以应该是地方和企业共赢的一个事件,对地方经济发展对企业都有好处。
作为三峡集团来讲,我们的财务公司运转得非常好,对金融行业也并不陌生,会非常稳健地去经营我们的金融业务,也非常希望能介入更多的工作,在金融行业里有所作为。
《财经国家周刊》:对“产融结合很容易使风险传导到金融领域”这个观点,你有何看法?
曹广晶:我不是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产融结合是非常必须的。
实际上,一个企业的发展有两个翅膀,一个实业,一个金融,我觉得都不可偏废,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也非常希望在金融方面有所作为。
三峡集团的主业突出,它的水电、清洁能源,可以说是所有央企里面主业相当突出的一个。如果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觉得就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讲,三峡集团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基础性的行业,不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行业,我们现在负债率只有30%,偿债能力好,现金流稳定。同时,我们也是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大的行业,对金融的需求也比较大,如果是有金融业的支持,这个产业会做得更好。
现在国资委也非常关注企业的运行的健康状况,比如负债率和非主业的投资,对我们的监控也非常严。
《财经国家周刊》:你是如何评价目前银监会对中央企业产融结合这方面的相应政策?
曹广晶:过去的政策,“两参一控”,就是控股的只能有一家,参股只能有两家。我觉得这个政策某种程度限制了发展,应该更放开一些。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
比如,对三峡集团而言,水电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跟人民的致富要结合起来。我们介入地方银行这些金融企业,对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我们并没有控股它,所以对我们来讲,要尽社会责任,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扶持,这个参股的量很小,也不是控制这个金融企业,所以,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应该适当更放开一点。
产融结合应明确金融业务定位
需明确金融业务发展的节奏、途径及资源。用做金融的态度做金融,适应金融行业特性
文/王云
从当前的产融结合实践看,产融结合模式为集团的发展所提供的助力可分为服务集团主业、构筑多元业务两种。
所谓服务集团主业,是指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集团内部金融资源,并针对集团主业需求展开金融服务,提高主业竞争力,如西门子、GE集团。
西门子集团以其财务部为基础,于1997年成立金融服务公司,为工业、能源和医疗三大业务提供跨部门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雇员数已超过1900人。过去5年,西门子金融服务公司运作的资产平均在100亿欧元,2008年达到113.3亿欧元,占西门子集团总资产的12%;5年中的股本回报率(ROE)平均为29.4%,税前收益保持在3亿欧元左右,2008年为2.9亿元,占西门子集团全部税前收益的10%。
而通过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位,金融产业成为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使得产融结合成为企业构建多元业务的助推器,如韩国三星集团。
三星集团在其金融板块起步之初就积极关注外部市场开拓,早在1952年就成立安国火灾,开始了其金融多元化的初步尝试。目前,三星金融作为三星集团重要的产业板块之一,主要包括火灾海上保险、信托公司、生命保险及证券四大支柱产业,金融板块收入已超过集团收入的20%。
企业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产融结合的模式及金融业务也有所不同。在企业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出于集团内部业务需求或增加效益、扩大规模等多元化战略需求,进军金融行业。在金融板块初具规模的阶段,依据金融板块定位,各企业集团在服务集团与开拓外部市场之间有所侧重,或专注于某一方面。
以多元化为核心定位的企业依托于服务集团,积极布局产业,提升自身能力,开拓外部市场,如国内的华能、国网集团;而以服务为核心定位的企业则以服务集团为动力,深入挖掘集团需求,专注开拓集团所需金融产业,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集团提供优质服务,如中石化集团、西门子;业务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后,对金融产业进行优化配置和布局,在产业板块及金融板块之间形成了完善的业务协同,如GE集团;金融板块与集团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协同,如三星集团,产融之间互为动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无论企业发展金融业务是何种动因,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企业办金融必然要服务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实现战略协同效应。
企业集团在发展金融业务前,首先要明确金融业务的定位,这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该定位需综合考虑集团的需求及资源状况,服从集团整体战略定位;同时企业需明确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即中长期定位,发展方向决定了发展的节奏、途径及资源。而做好金融产业的关键就在于用做金融的态度做金融,适应金融行业特性,适时转变经营理念、优化体制机制、变革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构筑人才机制、提升信息水平,培养核心竞争力。只有获得竞争优势,金融产业才能够依托集团而不依附集团,为集团提供增值服务;也只有获得竞争优势,金融产业才能参与外部竞争,为集团提供效益服务。
产融模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通过产融结合提高产业及集团的整体竞争力,降低金融行业的高杠杆高风险性。因此,规划并逐步通过渠道、信息、技术、服务等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与金融之间的业务协同、资本协同、战略协同也是产融模式发展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GE集团在产融结合的路上经历了多个阶段,并获得了众多企业集团的认可和推崇效仿。
发展之初,GE集团通过多方储备,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并购,广泛开展金融业务,为集团提供了低成本资金、产业扩张基础、高额效益等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GE集团逐步收缩其金融业务,通过业务组合,创造更为集中的金融集团。GE集团2006年全面退出保险业,2008年合并商业金融与消费者金融集团,保留核心的租赁和借贷业务、银行业务。同时,GE集团还对非核心的进入业务进行出售或重组,如房屋按揭业务、信用卡业务等。目前,GE集团金融公司广泛服务于GE产业链的上下游,为公司的供应商、中间商、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租赁、抵押、质押等金融服务,与产业实现高度协同,其销售收入也占到集团整体收入的30%~40%。
(作者为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