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财政部专家称个税起征点绝对不是越高越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10:24  央视《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4月20日播出“贾康:个税起征点绝对不是越高越好”,以下是节目实录:

  您每个月的工资要扣掉多少税?这是最近大家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项草案和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正在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个税起征点,将从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到每月3000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个税起征点的提高,肯定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也有人觉得,提到3000元好像还是不够,应该再提高一点。那么个税的起征点到底定多少?怎么定?个税起征点难道真的是越高越好么?个税征收的目的和作用又应该是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张鸿共同评论。

  个税法修正案今天初审,免征额升至3000元,个税起征点是否越高越好?

  贾康:让低端的税负往下降 

  高端的税负适当的往上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最简单的来说,这样一个配套的调整变动,它带来的主要一个调整结果就是低端的税负往下降,而高端的税负适当的往上升,当然现在只覆盖了高收入里边的工薪收入。

  原来是2000块钱以上1500块钱的部分,它要涉及两个不同的税率,一个5%,一个10%,要按这两个部分收入段加在一起,缴纳他的个人所得税,现在就是在三千块钱以上,超过500块钱按照5%来征收,明显是在降低税收负担。如果是3500的工资,按原来的算,首先要有一个超过500块钱部分的5%,就是25块钱,又有一个超过了500块钱到2000块钱的,1000块钱的部分纳10%,那么又要有一个100块钱,合在一起就是150块钱。按现在的算法,就只有25块钱。我们调高了起征点之后,在低端是降低负担的,当然收入比较高的人会增加一些负担,但那些是买得起房子的人,是符合支付能力的。

  贾康:此次调整体现了收入分配优化的基本导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个人所得税的功能要有一定的抽肥补瘦的再分配的功能,这个功能要我们让它在动态中间不断的优化,这是它的实质内容。比较直率的说,这次调整是一个通过几个因素的配套,在优化调整过程中间明显的降低低端的税负,而适当提高了高端的税负,它体现了收入分配优化的基本导向。

  张鸿:免征额并不等同于起征点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免征额其实不是起征点,起征点就是我从三千块钱开始往上算,多出来的按照相对应的税率来征税,那个相对应的税率是多出来越多,税率就会越高,所以它叫超额累计税率。现在最直接的就是两千到三千块钱的收入水平的,以后可能就会免征了。

  贾康:个税起征点绝对不是越高越好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不能只看个税起征点这一个因素,就这一个因素来说,绝对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简单的把起征点提高的话,首先带来的结果就是,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社会成员的比重会明显的减少。原来按照两千块钱起征点的时候,大概有70%左右的工薪收入阶层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如果提到三千块钱,其他不动,这个时候大约是80%左右;如果提到五千,那可能就只有不到10%的人;如果提到八千,那么可能全中国就没有几个人交个人所得税,因为只有百分之几的社会成员。

  按照地区差异来说,如果这个税能够按照分别不同地区来设计不同税率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么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你无法认定该按哪个地方设定税率征收。如果按户籍,也不好认定,比如户籍在北京,但大半年这个人在河南,就应该按照河南来缴税,还有些人一年换四个地方,那到底按照哪个地方征?这是在现实的方案设计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看起来还无解。至于家庭人均收入,这个听起来比较合理一些,有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按这个来征收,有一个具体的设计。但中国现在的管理条件跟得上,跟不上?这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它需要有很全面,很具体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家庭赡养系数到底是多少。

  贾康:还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的打造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大家肯定都是希望税交的越少越好,比较直率的讲,如果我们用全民公决来决定个人所得税的命运,那么很可能大多数的人同意取消个人所得税算了。但我们要看一下市场经济的实践,任何国家不会这样简单的处理这个问题。我们要尽可能充分的让各种各样不同的诉求表达出来,拥有这样一个机制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是走向一个现代国家,共和精神的实质就是让各种意见和诉求都有一个必要的表达渠道和方式,我们在这方面还应进一步的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的打造。

  张鸿:要考虑到各地负担的不均衡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有人算了一下,如果起征点是八千以上的话,那么可能只有3%的人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其实这种争议更多的是来源于大家对生活负担本身的这样一个不同的判断,现在我们还是回到生计扣除额,生活负担本身首先是不均衡的。比如上海2010年的职工月收入是3800多,那么在上海,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其他地方,月收入一千左右的比比皆是,那么可能就全都免掉了。那么按三千来划,上海人的负担是不是会很重?它有没有考虑到负担的不均衡?所以有的地方会觉得三千差不多了,有的地方会觉得三千还可以再往上,比如五千、八千。

  其实现在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因为目前人大还在审议,然后接下来要公开征求意见。这些调查的意见都是可以充分的参与讨论的,这个讨论的公开有利于最后的合理。

  国税总局紧盯高收入个税征管,税负公平机制如何落实?藏富于民理念如何确立?

  杨志明:要努力让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我们要努力让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这样的话仍然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

  贾康:这样的调整会让大家的钱袋子更鼓一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几年来物价上升,实际上是要考虑低端收入的购买力下降要对冲实际收入下降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的就是,在结构性减税概念之下,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的考虑怎么样降低低端的实际税负,我认为对冲物价上涨和降低低端税负的因素是综合在一起考虑的。

  按照十二五的导向是,希望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里边的比重,同时又强调了劳动者收入在居民收入里比重也能够得到提高。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要做很多具体的工作。现在业务部门的信息是说测算下来,如果现在按照初步方案执行,那么一年财政要让度1800亿左右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就是把这一部分收入还到居民手里去,这样当然就会使大家的钱袋子更鼓一些。

  张鸿:政府要让利于民 

  最终实现藏富于民

  (《今日观察》评论员)

  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压力随着物价上涨肯定会越来越大,从十二五整个规划来讲,我们要在国民收入的整个分配当中重新划结构、重新调整分配结构的时候,就要考虑当个人的结构盘子变大了,那其他的是不是就得让一点?这个时候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是不是就可以让出一点?现在显然就是我们在让度,降税其实是符合现在整个经济发展趋势的。其实公布CPI的时候,也公布了一个数字,就是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同比又是31%,就是财政收入连续17年增长幅度是超过GDP的。最近几年,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稍微低了一点,将近12%,其他都是很高的一个增速在增长,这个时候政府的蛋糕盘子很大,那当然要让利于民,然后最终其实就是要藏富于民。

  安体富:扣除额应按照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扣除额是指生计扣除,就是你要生存,就需要消费,所以要进行扣除,我认为扣除额应该按照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标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扣除标准全国是统一的一个标准,如果是用一个标准,那就应该就高不就低。我根据统计局的资料,就按08年北京市城镇平均每户就业的人口是1.5人,每月家庭平均支出应该是3841元,如果我们现在扣除额提高到3000元,一个家庭就业1.5人,那么他的家庭的月扣除额就是4500元,当然是足够了。

  荆林波:要推动个税的征收使用的用途透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今天的3000元钱和过去的购买力相比到底值多少钱?我们个税收入的整个盘子从1994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400多亿元,年均的增长速度在30%以上。同时,中国的GDP增长大致在10个点上下。我们现在希望不仅是推动个税的征收使用的用途透明,更让纳税人的义务和纳税人的保障以及公共服务能够建立一个对等的联系,可以透明化的看到,我纳税到底是修了公路,还是修了医院,又或者是修了幼儿园。

  贾康:这次加息在空间上是对称的  在时间上是不对称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所谓制服能力原则,并不是说抽肥补瘦,就是让高收入的人过不下去日子,而是在他们的支付能力可承担的情况下,适当的让他们多给公共财政收入多做些贡献,但这个原则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如果只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一单一因素往上调,那么低端看起来是降低了一定的税负,但按原来的九级超额累计算下来,高端降低的税负明显要比低端要大得多,那么低端可能降低的是几十块钱到一百多块钱,高端可能降的是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甚至几十万块钱,高端的就有年薪千万元级的打工皇帝。所以为什么政策设计者绝对不会接受其他因素都不变,只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往上提,而且越高越好的做法。

  张鸿:不能只考虑个税征收所带来的自身负担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在考虑个税应该征收多少钱的时候,只考虑负担。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