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学校园遭遇“染色馒头”
邵芳卿
虽然层层喊打,但震惊中国民众的“染色馒头”并未就此消失。
接到线人举报,5月3~4日,连续两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福建师范大学校园中的“黄记包点店”内买到了疑似“染色馒头”的呈亮橙黄色的玉米馒头。
5月3日下午,本报记者将当天采购到的玉米馒头送交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该局当即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测。
“不要检测了,肯定有加一点色素,一点香精,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把这个事情处理在萌芽中吧!”5月4日下午,虽然官方检测结果尚未出来,但在校内拥有三家“黄记包点店”的幕后老板则直接向本报记者坦承,他们卖的就是“染色馒头”。
同时,本报记者还调查发现,“五一节”前,福建师范大学学生食堂之一——花香园餐厅仍在销售颜色深黄的玉米馒头,节后忽然停止了销售。
此外,附近的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食堂迄今仍在销售玉米馒头(未核实是否是“染色馒头”),但食堂经理却对本报记者谎称,近一两年未曾卖过玉米馒头。
种种怪象,让人担心。
而就在5月3日,福建省卫生厅下发《2011年福建省餐饮服务环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开展餐饮服务环节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此前4月底,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清查行动,彻底清剿违法生产加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黑窝点、黑作坊,取缔无证生产违法行为。
不躲闪的“染色馒头”
5月3日9时40分,福建师范大学校园A区,在学生食堂“花香园”附近的“黄记包点店”前,挤满了前来购买早点的大学生。
出乎记者预料,数十个“染色馒头”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橱内,没有任何遮掩,它们被以0.7元/只的价格从货橱中转至大学生手中,与豆浆作伴。
它的面上裂开一道长口,表皮呈亮丽的柠檬黄色,一捏,弹性不强,一闻,香味扑鼻。
此前9时10分,在该校D区的另一家“黄记包点店”内,记者也以同样价位买到了一个“玉米馒头”,形状、色泽类似,仅比A区的略短。
事实上,最初引起本报记者注意的,是线人在“五一节”当天透露的“师大A区食堂的玉米馒头黄得可怕,还有浓郁的香味,而其他食堂的玉米馒头都是淡淡的黄”。
而5月3日,在A区“花香园”食堂用早餐的多位师大学生均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食堂均有销售玉米馒头,但“五一节”后再没看到。
面对询问,该食堂负责销售包点的人员说,“接通知,节后不再卖玉米馒头了。”
在师大“绿翠园”餐厅西点坊中,或绿或紫的片式面包,被称为绿茶面包或香芋面包。但这也让大学生充满疑惑。“真的是加了绿茶或加了香芋的吗?”
3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从该校采购的包括疑似染色馒头、蜂蜜蛋糕、绿茶面包、香芋面包、福州“一品香”面包等7件样品提交该局食品生产监管处。
见此玉米馒头,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张飞连连摇头说,“这种黄肯定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讲,面粉加玉米粉,它的黄色不会这么亮,而是很自然的黄。”
张飞指出,真正的玉米馒头放在水中,水色不变,而染色馒头由于添加了柠檬黄等色素,一旦放置水中,水的颜色将逐渐变成橙黄色。
同时,他指出,“绿翠园”生产的“香芋面包”和“绿茶面包”包装上标注的“闽卫食证字(2006)第350100-000428”显示,其卫食证字已过期。更有甚者,福州“一品香”面包包装上竟然标注的是“仓卫食字(2003)第E092号”,显然是早已过期失效的证号。
随后,张飞安排有关人员将上述7件样品转交该局检测机构,重点就色素添加剂部分进行鉴定。
当晚,根据张飞的提示,记者将“黄记包点店”购买的玉米馒头撕碎,放入装有开水的杯中,数分钟后,水色果然变成橙黄色。
此外,线人举报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食堂亦卖玉米馒头。
5月4日8时30分许,本报记者来到这里的一层餐厅,由于早餐时间已晚,记者未在食堂内发现玉米馒头,而现场用餐的多位大学生均表示,该食堂至少3年以来均在销售玉米馒头,当天上午的玉米馒头已售罄。
虽然记者未能确定这里的玉米馒头是否是“染色馒头”,但意外的事发生了——食堂经理林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两年多来这里从未销售玉米馒头。”
但一位该食堂的卫生工证实了玉米馒头的存在,她还告诉记者,在该食堂,内部职工吃的都是普通的白馒头,“上面不给玉米馒头。”
林经理表示,4月22日,福州市卫生部门来过该校,召集各食堂经营者开会,强调色素添加剂等禁忌。他仅承认,“2003年左右有玉米馒头,也用过甜蜜素。”
目前,该校在校生5800人左右,午、晚餐人数约3800人。
记者采访遭遇公关
5月4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福建师大A区,“黄记包点店”前依然站满了大学生,记者依然买下了“玉米馒头”。
面对记者对该馒头是否为玉米馒头的质疑,女店员用肯定的语气表示,这就是玉米馒头,是用玉米磨成粉加入做成的,“不可能玉米一粒一粒放在里面吧?”
她还表示,这绝非染色馒头。据其透露,D区的“黄记包点店”系店主的小姑所开。
当日午间,记者先后找到了福建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旗下的饮食服务中心和商贸中心,根据该校分工,前者负责食堂食品卫生,后者负责校内大小商店包括包点店的管理。
饮食服务中心一位人士表示,该校自检严格,食堂未售染色馒头,“4月份以来,看到有关报道我们就先动起来了,市里先后两次来校内检查。”但更进一步的有关情况,由于采访须经校宣传部批准,他拒绝透露。
在商贸中心财务室,甫见记者,薛姓女经理脱口而出:“我们这边是商贸中心,不牵涉到染色馒头。”
但当见到记者手中的玉米馒头样品时,薛经理表示,她也无法判断是否是染色馒头,采访要经过宣传部批准。之后,她又表示,马上请店老板过来确认该馒头是否该店所售。
随后,薛经理返回经理室,关上门。数分钟的等待,其间,商贸中心财务人员告诉记者,教职工食堂的玉米馒头与此不同,店售的馒头比较漂亮,应该是校外配货,因为该中心禁止校内店面自制馒头等食品。
二十几分钟后,两男两女步入商贸中心财务室,自称是“黄记包点店”负责人。
其中一位五旬左右的男子递给记者两张不同版本的名片,上面显示他名叫王向军,系福州清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有3家餐饮分店,包括在该福建师大B区餐厅二楼的一家名为“逍客”的时尚餐饮店。
王向军指着一位女士对本报记者称,校内的三家“黄记包点店”均由其夫人韦江晓在经营管理。
韦江晓表示,“黄记包点店”目前有两家供货商,总部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的福州黄记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是主要供货商,而玉米馒头的供货商则是另一家知名企业。
她表示,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福州市卫生部门几次检查,黄记食品均未检出问题,同时,她有致电供货方咨询,但对方表示玉米馒头均系加入玉米粉制作,质量没问题。
韦江晓还在现场出示了黄记于2010年申请的营业执照和福建省质监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业生产许可证,后者显示黄记产品名称为“糕点(蒸煮类糕点)”。
另一男店主则表示,目前每个店日均销售玉米馒头数十只。
最后,记者以仍须检测为由离开福建师大。
而令记者惊讶的是,在途中,记者接到王向军打来的手机:“不要检测了,我告诉你这种玉米馒头肯定放了一些色素和一些香精,但供货方不是黄记也不是另一家,而是外面的私人作坊做好了拿进来的。”
王向军说,他不知道具体是放入什么色素,只听说对方在5斤面粉中加入跟花生米般大的东西,就变黄了。
同时,他极力阻止记者向质监部门或报社汇报,“不要汇报了,我这小店面倒就倒了,学校声誉不好听,说在学校里面开的,监管不力啊。”
他的意思是,“你有空出来坐一下,我们把这个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中,我们也是外面跑做生意的,我们私下给它解决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