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阎学通:中国应承担与自身地位匹配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14:38  国际先驱导报
  【访谈对象】   阎学通

  【访谈对象】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最新著作《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力量》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访谈动机】

  最近,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内容相关的两篇文章,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前一篇题目为《大国应该拥有怎样的自信?》,后一篇题目为《中国行为的根源》。

  在文章中,阎学通再次挑起有关中国是否应该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争论。他将中国学者以及战略研究者对本国外交政策性质的讨论划分为两个学派:一派认为(也是主流派),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只不过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打算通过强加给中国更多的国际责任来耗尽我们的经济资源。而另一派则认为(少数派),国家需要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更加大胆和自信,这种行为方式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新身份。

  阎本人“坚定地站在”少数派阵营里面,他说“如果中国想要重新获得世界强国的地位,那么它就必须表现得像一个世界大国。”

  而阎学通也饶有趣味地将主流派称之为“中国学派”;而将少数派称之为“传统主义”学派。在阎学通看来,之所以称之为“传统主义”学派,是因为他从先秦时期的先哲思想中受到了启发:“中国古代哲学将实际能力和道德都看作是构筑强劲持久的全球领导力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逐渐崛起的大国,并且还能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欢迎,中国应该充当一个仁慈的权威,肩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以提升它的战略信誉度。”

  【先驱语录】

  ★不承担责任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承担责任所付出的代价。

  ★所谓“我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是指我国承担世界“第二”的国际责任,而不是承担世界“第一”的国际责任。这个“度”是很清楚的。

  ★我国外交政策正处于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矛盾过渡期。以何者为主还不明确,二者相互矛盾对立,而不是相互补充。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发自北京

  敢于承担责任是有收益的

  《国际先驱导报》:你认为,自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以来,中国分析家对中国该不该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认识出现了分野,为什么分野出现在2008年之后?是偶然还是必然?

  阎学通:2008年中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办了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从反面证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危机之年仍能保持8%的经济增长;奥运会则从正面证明了中国财力雄厚:世界公认这是有史以来最豪华的一届奥运会。这两个事件促使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广泛的“中国责任论”。中国媒体大多认为,“中国责任论”是西方的阴谋,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从而破坏中国的经济建设。面对“中国责任论”上升的趋势,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

  第一,当世界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时,我们该怎么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是否是世界第二,而是世界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我们怎么办?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或是改变世界的看法,让世界相信中国不是世界第二;或者按世界第二的地位制定政策,维护中国世界第二的利益。我个人认为,我们没能力让世界相信中国不是世界第二。

  第二个问题:面临当前国际环境,我国是多承担一些国际责任对我国有利还是少承担一些对我国有利?“中国学派”认为,承担国际责任对中国不利;而我认为,不承担责任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承担责任所付出的代价。

  Q:“不承担责任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承担责任所付出的代价”,有实例来说明吗?

  A:承担国际责任是有收益的。例如,我们支持联合国对利比亚进行的制裁,在履行道义的同时并未损害我们在利比亚的利益,其结果是卡扎非说危机过后将与中国进行石油合作。我们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人员,付出经济代价,其结果是连一贯反华的《纽约时报》都发表文章说,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不应在撤离之前就提出制裁利比亚的政策。

  相反不承担责任则是有害的。例如,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问题上,我们投弃权票,招致了多国批评,包括了一些阿拉伯国家。我问一位东南亚的外交官:中国、俄罗斯、德国、巴西、印度5个国家弃权,为什么你们只批评中国?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是中国带的头。我又问:为什么你们不认为是印度、俄罗斯、巴西或德国带的头?答复是:因为中国是5个国家里最强大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在朝鲜半岛南北冲突中的立场,无论是“天安舰”事件还是延坪岛事件,中国政府都不表态支持任何一方,其结果是其他国家认为中国是不负责任的国家。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马后炮”的假设。如果我们当时使用否决权反对建立禁飞区,即使仍然拦不住法国、英国、美国等发动对利比亚空袭,然而,现今的利比亚困局会让人记住:当初是中国反对建立“禁飞区”的,如果接受中国建议就没有今天的利比亚战争,甚至连美国的共和党都会以此来批评奥巴马的决策失误。

  我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撤离、制裁和弃权三项政策,成为承担和不承担国际责任的正反两种例子,可以说明,采取承担责任有所作为的政策,我国可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肯定;而采取不承担责任的政策,则会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批评。当我国不去承担责任时,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

  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矛盾期

  Q:中国为安全和尊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度”在哪里?或者说哪些责任我们可以承担,哪些责任我们不能承担?

  A:所谓“我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是指我国承担世界“第二”的国际责任,而不是承担世界“第一”的国际责任。这个“度”是很清楚的。我国处在世界第二的位置,就承担第二的责任,而不是世界霸主的责任。例如,我国在中东没有主导地位,因此中东不是我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地区。在利比亚问题上我们不应提供领导作用,但我们应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我国的实力地位应是我政策考虑的基础。我国在各种世界事务中都应承担与实力地位相等的责任。如果是在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上,我就应承担世界第二大国的责任,如果是全球性的军事问题,我就不能承担世界第二大国责任,因此我军事力量还未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

  Q:还是按中国的发展水平来定我们能够承担的国际责任?

  A:大国所承担的责任当然是要以物质力量为基础,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如此。但是当前外交思潮的分歧是关于物质力量运用的问题,是运用力量做好世界第二还是不要做世界第二的问题。例如,我们在非洲地区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中东地区,那么我们在非洲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远大于在中东。然而,按“韬光养晦”的思路,则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要发挥作用。我认为,我国应按照在不同地区力量差别来运用力量。实力强的问题上多承担责任,实力弱的问题上少承担责任。

  总而言之,我国应该承担与我们实力相等的责任。我国经济实力超过美国,也不必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因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力量基础是军事力量。当中国没有超越美国的军事力量时,中国不可能是世界第一大国。依据具体的实力地位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不会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

  外交政策应当随国际地位而调整

  Q:有外部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外交目前给人的感觉是机会主义外交,不符合一个世界强国的新身份,你对此怎么看?

  A:外部认为我国是机会主义外交,这反映的是我国外交政策上的矛盾,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两者之间缺乏主导方向。目前韬光养晦是主流,但它呈下降趋势;有所作为是支流,但是呈上升趋势,这是外部认为我们是“机会主义”的原因,也是我国未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更自信的主要原因。

  Q:言下之意,中国外交政策正在两种思潮中激烈摇摆。

  A:是的。为什么我国开始是撤离、同意制裁,然后设立“禁飞区”时投票弃权?说明我国外交政策正处于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矛盾过渡期。以何者为主还不明确,二者相互矛盾对立,而不是相互补充。现在的情况是两个原则相互伤害,相互抵消对方的作用,而不是相互平衡。两者内耗的结果影响政策发挥作用。

  Q:为什么目前“中国学派”会成为多数派,而“传统主义”学派成为少数派?你在文章中判断“少数派”上升的依据又是什么?

  A:国际关系理论是否成为主流不取于决于理论本身是否正确,而在于是否被政府接受。所以“中国学派”和“传统主义”的地位不是由理论本身决定,而以国家选择以哪种理论为主导思想决定的。现在是先有韬光养晦原则,后有“中国学派”,“中国学派”又是与这个原则一致的,所以它现在是主流。

  目前在政府的外交政策中,不符合韬光养晦原则的行动已经出现。利比亚撤离是典型的不符合韬光养晦原则的。过去发生的印尼海啸、雅加达的反华暴乱、马德里烧“中国城”事件,我国政府从来没有采取大规模撤离行动,这符合“韬光养晦”原则。海外遇到事情,低调、不报道、不声明、不宣扬。但是在利比亚问题上,我们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行动,大规模撤离并且派军舰和军机参加,这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媒体关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撤离是不承担国际责任的行为,而撤离事关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外,我们还帮其他国家的1200多名人员撤离了利比亚。

  Q:你现在甘当“少数派”,主要出于认为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应当改变?

  A:对。我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应当随着国际地位而调整。从常识上讲,一国的国际环境在30年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一国坚持执行30年前制定的政策,而这个政策仍是利大于弊是难以想像的。与时俱进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常识,即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政策。如果观察今天的世界大国,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哪个国家还在执行1990年的外交政策了。因为国际环境是发生巨大变化的。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