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调查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致应对市场能力不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8日06: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虽然菜价暴跌,为了减少损失,张宗英还是每天一早来到菜地收割卷心菜。 本报记者 陈仁泽摄 虽然菜价暴跌,为了减少损失,张宗英还是每天一早来到菜地收割卷心菜。 本报记者 陈仁泽摄

由于蔬菜滞销,生意冷清,北京新发地农贸交易市场的一些商贩守着菜摊,没精打采。   江心摄 由于蔬菜滞销,生意冷清,北京新发地农贸交易市场的一些商贩守着菜摊,没精打采。   江心摄

蔬菜产区布局图 蔬菜产区布局图

  本报记者 陈仁泽

  近期,各地频繁爆出菜价暴跌,多种蔬菜滞销,很多菜农心急如焚。而居民“菜篮子”并未明显减轻。

  菜价就像跷跷板,一头连着菜农,一头连着消费者。如何在稳定“菜篮子”价格、支持“菜园子”建设上找到平衡点?记者深入蔬菜生产、流通一线,进行了追踪采访。

  卖菜难,为哪般?

  追高价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造成供需失衡。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不强

  4月28日,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公路两旁随处可见一片片早已成熟但尚未收获的卷心菜。

  “今年算是白忙活了”,提起眼下的菜价,东王村农民张宗英一肚子苦水,“去年最高卖到1块多,都想着今年多种多挣钱,可谁成想突然成了这个样子。”

  张大娘家共有3亩地,由于去年行情好,今年全部种上了卷心菜。可最近唐王镇的卷心菜节节走低,这让她忧心忡忡。“今天一斤才卖8分钱,比昨天又落了5分多,每斤卖到4毛钱才能保本,今年不但挣不到钱,还得倒贴不少。”

  往常这个时候,为保持卷心菜的新鲜度,张大娘每隔四五天就要给地浇上一遍水,由于行情不好,今年菜地里丝毫看不到浇灌的痕迹,“浇一亩地至少要用10多度电,每度电要8毛钱,现在每天卖的菜还不够电费钱,浇不起了!”

  菜价的下降,反而造成滞销。“25000多斤菜,现在卖了还不到一半,往年这个时候早已经大部分卖光了。”张大娘告诉记者,即便菜价已低至每斤几分钱,剩下的1.5万多斤卷心菜仍然很少有人问津。

  据了解,今年到唐王镇收菜的贩子较往年少了很多,卖菜“竞争更激烈了”。

  为了赶早多卖一些菜,张大娘和已经60多岁、腿脚不大灵便的老伴,每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砍菜,用竹筐抬着送到几公里外的韩西蔬菜批发市场。“去晚了,菜贩子收满了,就卖不出去了。”张大娘说,由于行情不好,菜贩子要比往年更挑剔,有一点瑕疵都不要,为了多卖一些减少点损失,价格基本上菜贩喊多少就是多少。“菜都砍下来了,总不能再拉回家烂掉吧,卖一分就少赔一分。”

  张大娘说,明年自己不准备再种卷心菜了,准备改种玉米,“虽然收入没有菜价好时高,但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其实,张大娘的遭遇并非个案。去年菜价居高不下,眼下部分蔬菜跌破成本仍无人问津,怎么会这样?

  与蔬菜打了10多年交道的韩西蔬菜批发市场办公室负责人韩惠江认为,追高价盲目生产是导致今年蔬菜滞销、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单户农民大都不具备分析市场反馈信息的能力,又得不到科学的信息指导,基本上是前一年哪种菜卖的价高就种哪种。去年冬季菜价高涨,国家又出台政策鼓励蔬菜生产,许多菜农今年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加大了蔬菜市场供应,造成了部分蔬菜眼下供过于求。”

  与此同时,韩惠江认为,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低造成“小生产、大流通”局面 ,从而导致菜农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不强,也是造成蔬菜价格走低、销售困难的重要原因。

  面对当前菜价不断走低的现实,有专家指出,蔬菜价格跳水确实对稳定CPI贡献较大,不过菜贱伤农之后菜农减少甚至放弃生产,接下来很可能迎来又一轮的供不应求,又将影响物价稳定。

  据韩惠江了解,唐王镇70%以上的菜农表示,明年将放弃或者大量减少种植卷心菜改种其他作物,“这很有可能导致未来菜价出现报复性上涨,政府应高度关注。”

  “买菜贵”,因为啥?

  中间环节成本大幅增加,0.1元的蔬菜到了消费者手中已接近1元

  面对产区“来势凶猛”的降价,消费者是否感到菜价便宜了呢?

  在北京朝阳区华严北里小区附近的一处菜摊边,经常买菜的王女士对于记者提出的“菜价暴跌”,一头雾水。“充其量也就是‘微有松动’。”

  为了验证王女士的说法,记者在同一天走访了农贸市场、街边摊贩、大型超市等多个蔬菜零售渠道。以卷心菜为例,价格大多集中在每斤7毛到1元之间,最高售价达到每斤2元。

  一端是不到1毛钱的产地供应价,另一端却是1元左右的零售价,巨大的差价去了哪里?

  4月30日,记者来到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很多批发商表示,作为“头道贩子”,自己主要靠“走量”赚钱,并没有因为菜价下跌而获得更多利润。来自河南周口的张大哥夫妻俩,经营蔬菜生意多年。记者见到他们时,一车17000斤的卷心菜两天才卖出了半车。

  “我们挣的就是个辛苦钱,别看过手后,一斤卷心菜从收购时的1毛变成了3毛,但是每斤充其量只赚个三五分钱”张大哥说,他们卖的菜来自河北邯郸,由于油费、雇工及进场费等都比往年涨了不少,运到北京每斤光成本价就是2毛5到2毛8,眼下市场竞争激烈,他们也不敢随意定价,收益比往年差了许多。“最近卷心菜不好卖,新发地减免了20天进场费,每车可以省上200多元,要不每斤成本还要再增加1到2分钱。”

  既然作为头道贩子,批发商并未加价太多,菜价是怎么被推高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蔬菜零售商都是直接从新发地批菜,作为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经他们一过手,菜价骤然拉高。

  在海淀区牡丹园附近的一处标准化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同样产自邯郸的卷心菜,每斤卖0.9元。为何进价降低但销售价格仍然没有大的松动?对此,在该市场经营菜摊多年的王老板解释说,这个区域的蔬菜购买量基本是固定的,但摊位费、运费、水电费等经营成本却不断上涨,菜价很难大幅下降。“我们夫妻两个人拴在这个摊上,在北京生活成本这么高,菜卖便宜了,难以维持生计。”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一般规模的农贸市场内,蔬菜摊位有限,即便成本没有上涨,菜贩也不会轻易把价格降下来。

  菜场难以买到低价菜,供销模式相对稳定的超市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蔬菜种植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与超市采购多样化需求存在矛盾,蔬菜大多只能通过中间菜贩子集中收购,几经倒手送进超市,这使得菜价基本和农贸市场的价格持平。此外,在很多超市,由于“农超对接”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接的更多是高档货,平价农产品的数量及种类都十分有限,普通消费者目前很难真正从中受益。

  相比规范的菜市场和超市,街边小商小贩卖的菜价格则要低很多,同样的卷心菜价格大约在5毛左右。但是,由于他们一直没有合法的销售资格,加上供应并不稳定,目前也还无法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跷跷板”,咋平衡?

  引导分散农户联合起来,增加菜市场网点,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有关专家表示,“种菜赔、买菜贵”循环往复出现,充分说明目前很多地方采取的菜价过高时抑制价格、过低时临时援助的权宜之计只能治标,无法治本,要想从根本上平衡好菜价这块“跷跷板”,必须下大力气推动生产和市场流通领域的变革。

  “破解农民卖菜难,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尽快转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经营。”从事蔬菜管理、研究20多年的山东德州市齐河县蔬菜局副局长史民认为,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大生产、大流通”,是提高农民话语权、确保农民利益的关键一步。

  在齐河,记者看到,一大批农民已经体会到了联合闯市场的优势。同样面对菜价下跌,齐河县祝阿镇盛杨番茄专业合作社由于采取了规模经营,生产有的放矢,不仅有效避免了滞销,而且价格还要比一般散户高上1—2毛,有力保证了菜农的利益。

  史民建议,政府应为农民搭建更为完备的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处理、发布全国蔬菜产销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针对流通环节的诸多瓶颈,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晓玉教授认为,菜市场零售摊位租金受高房价影响连年高涨,是菜价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在“最后一公里”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菜市场零售摊位租金不断高涨。”

  陈晓玉建议,政府应多划拨土地和资金,建设产权属于地方政府的标准化菜市场,并进一步增加菜市场网点。严格控制公益性菜市场摊位租金,取消不合理收费,从源头上减少菜贩的负担。同时,在标准化菜市场设立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农供应专区,限时供应,兼顾市场其他菜贩的利益。在居民社区建立蔬菜直销点,减少流通环节,保证充分供应。

  “我们还应充分肯定蔬菜摊贩存在的合理性。”陈晓玉表示,要看到流动菜贩在减缓就业压力和平抑菜价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应在特定时段为流动菜摊开辟专门销售区域,方便居民购买。

  各地平衡蔬菜产销在行动

  针对近期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出现的价跌卖难情况,各地加大政策措施力度,着力缓解产销矛盾,最大限度降低菜农损失。

  北京:产销对接

  新鲜蔬菜从生产者的地头到消费者家里,只需5小时;而且每盒蔬菜都安全可追溯。继着力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店对接”之后,北京市农产品销售又推新模式——农宅对接。新模式取消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损耗,菜价可直降30%。2011年,全市有望在100个居民小区推广该模式。北京还出台措施,支持本地和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社区直营菜店、“直投菜柜”等10余种蔬菜零售终端新模式。

  上海:完善菜价保险

  近期上海各级农业部门动员有收购贮藏能力的基地加大收储力度,利用各类加工设备,增加净菜加工量。同时,上海市商务部门通过降低批发市场交易费用、提供快速交易服务等措施,缓解田间蔬菜积压。

  上海进一步探索完善在全国首创的菜价保险机制,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

  山东:产销稳定合作

  积极组织指导当地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等经营企业到产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优先销售滞销蔬菜。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

  广西:增加销售点

  为缓解部分蔬菜滞销,广西要求所有收费公路开辟“绿色通道”,各地在确保不影响交通、市容,方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路旁闲置空地、停工工地、停车场或适宜市场长期经营的场所,作为过渡性临时市场或指定摆卖区,并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居民密集度,适当加快超市、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等6类市场的建设和改造。

  菜贩子挣的是辛苦钱

  张毅

  不仅要支持批发市场、农超对接,更要支持社区发展小超市、蔬果屋,通过蔬菜零售网点密集化实现充分竞争、降低流通成本。目前,“小渗透”比“大对接”更重要

  蔬菜市场的“第二只鞋子”终于落地了——价格大跌,农民卖难。去年“第一只鞋子”落下来的时候——价格上涨,平抑菜价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就有人担心,别看菜价临时涨了点,喊过头了,恐怕烂市已不遥远。

  只一个蔬菜生产季节,从贵到贱,从暖房掉进冰窟窿,农民灰心丧气,是十分可以理解的。如今,种地的农民,大都是没有更多致富门路的。从播种那天起,他们就左右盘算,盼着有个好年景、有个好行情。改善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在菜田里。可是,丰收了,却血本无归。能不像霜打的茄子?

  “菜篮子”价涨价落,许多人呼吁,说中间环节太多,层层加价,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流通,是说得最多的、也是最含糊不清的一点,很少见到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办法。

  似乎最有效的就是“农超对接”。长远看,这确实是农业产业化的方向,也是农产品现代物流的选择。然而,我国农产品超市销售比例不足15%。短期内,在农业生产方式和人们消费水平都没有一个普遍的、大的提升的情况下,农超对接能“接”住多少蔬菜?因此,从田头到餐桌,大量的蔬菜还得依靠各级市场,靠大大小小的菜贩子。

  不过,农民的菜价已经跌得很惨了,而餐桌上感觉并不明显。有人测算,目前流通成本已占菜价的50%—70%。流通环节是否有暴利?是不是“两头叫,中间笑”呢?

  菜贩子挣的也是辛苦钱。家门口有一菜摊,水萝卜1斤1.2元,0.75元批发来的。怎么加这么多钱?运输,一天不给100元,没人干;还有损耗,两天卖不掉,就挑出一堆蔫儿的。这不都是成本嘛!真有暴利,早就被有门路的盯上了。阁下见过几个有权有势的人去贩菜的?

  再打个比方,带鱼、螃蟹、对虾等海产品,捕捞起来的时候,是不要钱的,但运回来就价格可观,主要是运输和人力成本,当然还有乘风破浪的风险。你能说这个中间环节不合理吗?

  尽管说,我国的蔬菜供给不是“海量”的,但是,7亿多人搞农业,6亿人消费,也只能是廉价供给,生产成本不会占总价格的太大比重。尤其是蔬菜又放不住,周转余地很小。因此,菜价涨了,农民是受益最少的群体;菜价落了,农民是受伤最大的群体。

  那么,除了临时的援助性措施,政府还能为长期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庞大而弱势的农民群体做些什么?

  还是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基础:

  一方面,提高“菜园子”水平,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扶持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程度;加强信息服务和科技指导,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提高农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完善“菜篮子”市场功能,提升服务。不仅要支持批发市场、农超对接,更要支持社区发展小超市、蔬果屋,通过蔬菜零售网点密集化实现充分竞争、降低流通成本。而且,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城市消费水平而言,蔬菜流通的“小渗透”,比“大对接”更重要、更奏效。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蔬菜 滞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