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统计局官员:广东人口第一缘自吸纳劳动力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10:57  中国经济周刊

  专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冯乃林:

  广东为何人口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历经半年,主要数据如期发布。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普查登记的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总人口为13.4亿人。此外,还公布了老龄人口、城乡人口、人口流动等详实数据。可以说,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基础数据。

  此次人口普查不仅是对人口的一个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还将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那么,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该怎么使用?记者专访了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

  普查数据或将用于建立人口基础

  信息库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得出了很多很详实的数据,今后将怎么用?

  冯乃林: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主要反映出了两大方面:一是反映了过去10年我国人口社会的发展情况。数据出来以后,对我国过去10年人口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发展的进程,做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反映。比如人口增长基本上保持了低生育率水平,人口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人口的迁移流动规模在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在往前加快发展等,反映了过去10年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

  二是数据可以作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参考,包括对于“十二五”规划中一些具体、专项的规划制定和完善,特别是与人有关的发展,都能够提供基础的数据。三是可为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经济周刊》:据悉,我国计划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这个人口基础信息库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建?是不是以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依据来建?

  冯乃林:人口基础信息库这项工作不是由国家统计局来牵头做,国家统计局是一个积极的参与方。人口基础信息库如何建立,是否会利用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还要看基础信息库整个框架的设计,包括信息库内容等,才能最后确定。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统计局会积极参与这项工作,这次人口普查得来的结果也会在这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人口第一缘自吸纳劳动力多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但是在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河南,后面依次是山东、广东、四川、江苏。广东跟河南这次换了一下位次,这是为何?

  冯乃林:广东从上次人口普查的第三位变到这次普查的第一位,反映了广东不断吸纳劳动力的过程;河南从第一位变成第三位,反映了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省的特征还没有发生变化。广东、河南两省位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1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实际情况。在这10年当中,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相应地,当地所吸纳的劳动力就比较多;河南是传统的人口大省,同时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河南人口在这10年当中也是不断变化着。两省人口排位的变化,也意味着包括河南在内的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地在往东南沿海包括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转移。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普查的最终结果是以户籍地为主,还是以居住地为主?

  冯乃林:从普查登记的角度,主要是以现住地登记,但是在户籍地也进行登记。通俗讲,叫两头登,见人就登,见户籍信息就登。如果两地都登记了,要把户籍人口排除,不然就会造成重复统计。总体上,我们确定每个省人口的时候,是按照常住人口。而常住人口基本上是指在现住地超过半年,就算常住人口。

  只统计了有人居住的房屋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也进行了房屋登记,这次普查能算出住房空置率吗?

  冯乃林:我们这次进行人口普查时,通过绘制小区地图,把小区所有的建筑物都要标记出来,然后普查员要对凡是有人居住的房屋进行访问。最后汇总上来的信息,应该是有人居住的房屋的信息,这方面的信息会比较详细。比如有人居住的房屋有多大,里面有什么设施等,但是这跟大家理解的房屋空置还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有些房屋没有人居住,到底算空房还是因为普查期间暂时没有人居住,这个问题还不好界定。下一步我们会先将有人居住的房屋信息逐步给汇总出来,然后再来分析到底反映的是什么情况。现在我还不愿意使用空置住房这个词。更多的,我们想通过普查反映有人居住这些房屋本身的信息,比如在有人居住的房屋中,全国人均居住的面积有多大,每户平均居住有多少间房屋,房屋的结构、设施等等,主要是反映这些方面的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之前预计投入80亿,最终投入了多少?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了多少?地方政府投入了多少?

  冯乃林:我们统计的投入数字还是80亿。中央财政直接投入到普查的经费有12.5亿,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普查所需要的普查数据录入和处理的设备,大概有2亿元的投入,剩下的都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普查员的劳动报酬也都在80亿的普查经费中。

  我国的老龄化过程比较快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3.2%,其中,65岁及以上的占到了8.87%。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冯乃林: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中国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认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超过7%,这个社会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了。数据表明,现在中国应该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实际上,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超过了国际上大家认同的标准。10年期间这个过程在加快。许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比较缓慢,有的发达国家大概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我们确实比较快。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普查得出的人口老龄化数据对我国的老龄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帮助?

  冯乃林: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反映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应该会非常重视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老龄化已经到来,而且发展速度比较快。国务院有一个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门做这项工作的规划、部署和工作实施。这次普查的结果,可以为老龄工作部门提供基础信息。此外,除了已经公布的这些老龄数据,通过下一步比较详细的汇总,我们还可以分出更详实的数据,比如会得出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到底有多少,老人的生活安排到底怎样,是和子女一起居住还是单独居住,他们的健康状况怎样,都可以做出更为细致的分析。有关部门会根据更细的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和发展规划。不仅是老龄数据,我们目前正在通过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汇总,下一步还会得出很多更详细的分组数据。

  流动人口统计依然是难点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的难点有哪些?

  冯乃林:普查前期,我们提了不少难点,最后普查下来,发现主要难点还是流动人口规模太大,要找到普查对象,特别是作为流动人口那部分的普查对象还是非常难的。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大规模动员,感觉到社会公众的配合程度比我们预期要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有些人不太愿意配合的情况;此外,在普查之前我们还提到的普查员招聘难等,这些困难在普查过程中,都逐步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人口普查有哪些经验可供下次人口普查借鉴?

  冯乃林:这次普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依法普查。除了依据《统计法》,在这次普查中,国务院第一次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使得我们的普查执行起来有了比较强的法律依据和基础。二是进行了科学的普查。除了采用我们过去的普查经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好的做法,制定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普查方案;另外,还制定了十一二项开展人口普查各个阶段工作的工作细则,所以,普查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三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组织。各级政府都把普查作为去年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自上而下,整个工作组织得比较严密,政府的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得到了较好体现。四是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公众参与配合支持普查,起到很好的作用。五是广大普查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