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专家称中国制约美国手段不多应抓时机争取主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02:47  央视《环球视线》

  2011年5月10日央视《环球视线》播出《中美共前行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劳春燕: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揭幕,中美两国官员以互秀成语的方式开场。中方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讲话当中强调“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美方,财政部长盖特纳引用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谚语,而国务卿希拉里则是表示开幕式上表示,中美两国就像同一条船上的两个人,我们必须向同一个方向行进。

  就如同有一句中国的谚语所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美两国没有相互孤立,我们时刻位于穿越亚太,乃至全世界关系网当中。那么在中美关系愈发成熟的背景之下,这次对话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债问题,又会有怎样进展呢?演播室请来了特约评论员洪琳先生,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的所长向松祚先生一块来参与讨论。

  我们先一块看一看美国财长盖特纳是怎么秀中文的。

  (播放短片)

  蒂莫西·盖特纳美国财政部长:

  我要以中国的传统方式欢迎大家,请耐心,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烈欢迎你们来到美国”。

  劳春燕:

  今天欢迎两位。刚看盖特纳说中文,据说在财政部准备的演讲稿上,他的这些字,这些中文写的是汉文,汉字,而不是用拼音注明,这说明他中文功底应该说还不错,这里要请向先生给我们解读一下,在这个场合说这样的话,有什么样具体的信号传递出来,特别是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在评论:中美碰面时整个世界都在听消息

  专家观点:对话的焦点和主要成果是市场开放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的所长:

  美国财长盖特纳其实对中国的文化略微了解,好像在北京大学短暂留过学。我们看到政治家、外交家在这么一个对话的背后,引用这些话其实非常有深刻的含义。你比如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们想福是什么,中美双方有福同享,福享的是什么,我想享的是都希望经济能够非常稳定持续的快速的增长,都希望能够保持很好就业的水平,美国现在就业率仍然是很差,美国失业率仍然是在8.8%,8.9%的水平,它经济增长复苏的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二季度可能比一季度还要差。

  我们中国保增长、调结构、遏通胀,我们中国保增长任务也是非常艰巨。难,难在什么方面,我想双方有很多不协调的,就是说为什么要排除万难,怎么排除,就是对话的任务,比如难在哪里,比如说我们都希望开放,但是美国很长时间高科技对中国限制非常多。军工方面,高科技方面限制非常多,对中国,比如华为的企业到美国去收购兼并两百万美元一个公司,那么就会否掉,而且很多中国公司到美国去投资有很多的障碍。

  同时,货币金融方面,我们希望人民币汇率稳定,它天天叫人民币快速升值,我们那么多钱买美国国债,但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我们国债天天在蒙受损失,这是美国智库也同意,所以这些都是难度所在。所以觉得这些对话焦点核心应该是双方怎么能够沟通,就是沟通这个路,这个路是一个沟通的路,这个桥是一个市场开放的桥,这个焦点和重点应该是在市场开放,怎么样双方在市场开放这个里面就是细节问题。你比如说我曾经跟美国朋友谈过也是财政部的官员,很重要的细节就是美国能不能在每年成倍的增加中国人赴美国的签证,特别多年往返的签证来帮助双方市场开放,能不能到一点。其实我觉得中美对话已经对到三次,未来这个成果能不能落实,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你怎么适当开放很多是细节问题。

  劳春燕:

  所以您认为曾经在中美之间的山和水还有不少,要一个一个的跨越过去,而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开放的问题。这里我们也要说到这次外煤评论也是特别多,很多媒体注意到一点,这次中国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别自信,你比美国广播公司有一个评论,虽然这一次对话的举办地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来自北京的官员们,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充满了自信,仿佛他们才是举办这次对话的东道国。

  另外还有一些评论说,中国这一次去美国是秀“金融肌肉”,洪先生怎么看这些评论,到底咱们中国官员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自信,或者说这种自信,这种底气从哪来?

  正在评论:中国更加自信 展示“金融肌肉”

  专家观点:落实元首共识 实现互利共赢

  洪琳 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我们的官员没有理由不自信。

  首先,尽管举办会议地点是美国,但是这是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我们也是一个参与方,从这一点来讲,不管放在哪个地方去举行,对我们来讲没有什么大影响。另外简单做一些比如美国官员,希拉里也好,盖特纳也好,他们秀中文恐怕远远不如我们这些官员秀英文,我们这个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们看王岐山、戴秉国,包括周小川等等这个都是学者型的官员,从这一点来讲本身我们不打怵,还有一点自信,当然最主要一点还是源于我们国家这种经济实力。

  金融危机一个国家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不仅对自己,对整个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点来讲我们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就像里面说我们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等等可以。

  劳春燕:

  “金融肌肉”用了这个词。

  洪琳:

  就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在茁壮成长的过程中,恐怕这个肌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而且还有一点在这个会议之前,中美两国元首从2009年访华,奥巴马访华,包括今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美过程中,其实很多两国已经达成了共识。对于这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来讲,实际把把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落实出来,这样过程中可以实现一个互利的共赢。所以从我们官员的角度来讲,本身我们带着自信去的,而且也有很好的一种铺垫,当然谈的问题肯定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看到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的问题,恐怕也是美国的问题,而且美国在这次呼吁过程中有一些评价是这样说的,实际上美国国内面临严重经济问题,它一直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经济问题让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去帮它解决,找到国际化解决之道。这种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参与会议的这些官员来讲,我觉得确实是可以说当然带着很重的任务去,但是我觉得确实方方面面都会表现更自信。

  劳春燕:

  为什么会有很多媒体说中国这次表现特别自信,因为其实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评论,就是因为中国是债主,所以在面对美国官员的时候,就表现特别的自信,因为现在我们也来看一下,中国现在2011年2月的统计,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1.15万亿,所以现在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当然我们也知道,现在其实美国国债已经逼近14.3万亿美元的上线了,最高限额了。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家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到底是不是安全?

  正在评论:美背负沉重债务 如何安抚债主?

  专家观点:中国应抓住时机变被动为主动

  向松祚:

  春燕你刚才提到说,中国展示中国“肌肉”,又提到是中国最大的债主,确实从账目上看到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这个债主的日子可是不好当。而且我们这个金融的所谓“肌肉”我相信是软肋,恰恰是软肋。中美双方我们刚才讲政治家、外交家嗅到这个诚意之后,马上就是非常激烈的较量。那么怎么破除这个困难。比如说在很多方面,我们讲国与国之间其实主要是一个利益的博弈、利益一个较量,这个是没有丝毫客气可讲。

  我们想中国制约美国手段,总体而言我们制约美国手段其实并不是很多。你比如说我们的国债,刚才你讲的,我们已经花了差不多接近1.2万亿的外汇储备去买美国国债。美国有一个智库做过测算,如果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现在美元弱势这么下去的话,五年之内中国因为购买力来计算,因为最终外汇储备,国债是要买资源的,用购买力结算在五年之内中国至少损失一半。也就是说现在按3万亿结算,我们会有1.5万亿会损失掉。你想我们中国现在有什么手段制约它,坦率讲我们制约手段其实并不太多。

  当然我想现在为什么说自信,其实中国现在有一个机会,就是我们要不断抓住这个时机,变被动为主动。比如说我们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包括比如看到我们温家宝总理现在到很多国家去访问,就是鼓励双方贸易的结算,甚至一些金融结算用人民币来结算,尽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少积累这么多美元的外汇储备蒙受的损失。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看到,美元国债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你刚才提到14.3万亿的上线马上要突破,5月16日,还有一个礼拜就要突破。突破以后,它的国会一定会通过再提高。提高所以你看到前一段时间标准普尔已经降低,展望已经变成负面,未来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它的前景仍然会比较负面。所以中国蒙受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这个怎么办?这是从金融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怎么想办法要变被动为主动,适当开放怎么样,适当开放,尽管奥巴马现在有雄心勃勃计划要扩张美国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但是在市场上美国对我们中国依赖度确实越来越在上升。比如2000年美国出口到中国,占它整个出口的市场里面只占3%,现在已经上升到15%,上升幅度非常大。但是我们所急需的东西,其实我们要的比它还急,比如我们需要产业升级换代,我们需要它的高科技,但是美国现在这一次兑换里面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大量向中国开放,能不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对美国这些媒体的评论我们抱以太乐观的态度,我们必须要冷静分析,我们跟美国人打交道,我们的优势到什么地方,我们的软肋在什么地方。

  劳春燕:

  在面对中美这场博弈的时候,我们既要自信,同时也要用清醒的头脑去认识媒体的这些吹捧也好,或者热评也好。非常感谢向先生的参与,谢谢。接下来我们再把视线转向美国的F-22。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