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阿里山4-27翻车悲剧:森林与小火车的相互侵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14:48  三联生活周刊
4月27日,台湾阿里山景区内小火车翻车事故现场 4月27日,台湾阿里山景区内小火车翻车事故现场

5月2日,中兴大学森林系教授曾彦学在事故现场介绍坠落树木的有关情况 5月2日,中兴大学森林系教授曾彦学在事故现场介绍坠落树木的有关情况

4月27日,救援人员将遇难者遗体送上直升机 4月27日,救援人员将遇难者遗体送上直升机

  阿里山“4·27”翻车悲剧:

  森林与小火车的相互侵害

  来台湾必来阿里山,来阿里山必坐小火车。最受欢迎的森林铁路“神木线”,70%以上的乘客都是大陆游客。4月27日中午,一辆行驶中的阿里山小火车被路旁滚落而下的百年古树击中,4节车厢脱轨,其中两节翻覆,事故造成5人死亡,107人受伤,死者均为大陆游客。

  记者◎吴丽玮

  意外翻车

  4月27日游完阿里山,广东风光国际旅行社19名团员的台湾之行将接近尾声,次日他们将按原计划返回大陆。

  “前面排了很多人,我们上车的时候前4节车厢都坐满了。”53岁的李静恩向本刊记者回忆在阿里山坐观光小火车的情景,“我们排到了第五节车厢,上去后领队跟我们说,后面没人排队了,第六节车厢很空,我们几个人又到了第六节去,结果还有空座位。”风光旅行社的团友全部来自广东东莞,包括李静恩在内的多数人是当年的中学同学,其余也都是同学的家属们。“同学杨国泰当初问我要不要去台湾玩,我说好。但是我工作忙,办通行证、联系旅行社都是他帮我办的。出发的时候上了大巴,我才知道有些同学还带了配偶、子女。”54岁的叶春生和李静恩当年是同年级的同学,叶春生带着妻子卢彩枝一起来台湾旅游。在小火车上,两人找到了座位,没跟着李静恩离开第五车厢。

  据事后统计,包括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等地的至少6个旅行社的大陆游客登上了这列小火车。这些游客从神木车站出发,准备返回阿里山车站。阿里山车站是游览的起点,对于大陆的旅行团来说,他们往往是一早从嘉义市出发,乘坐大巴大约两个小时后到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停车场,既可以选择步行上山,也可以选择乘坐著名的观光小火车。乘坐小火车的话,多数旅行团将安排在沼平车站下车,从沼平向神木方向步行游览,到达神木车站后,再乘坐小火车返回阿里山车站。阿里山车站的海拔居于沼平和神木之间,沼平最高,神木最低,这样安排,两段上山的路线由小火车代步,游客只需徒步走一段下坡路而已。“上车后过了5分钟车才开,开了没多久,最多1公里路,突然听到后面嘭的一声,我往后一看,有棵大树倒下来了,压在第七节车厢顶上,眼看着那节车厢翻了,我们这节车厢也跟着翻了,翻得很快,我还来不及反应,双手紧紧拉住凳子,然后整个翻了过来,脑子当时一片空白。”李静恩说。

  浙江光大国际旅行社的游客陈振斌当时在第八节车厢,他告诉《杭州日报》的记者叶向挺:“上车后大概坐了3分钟左右,我们就听到一声巨响,感觉车窗玻璃好像都要碎了。当时大家都很慌张,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第六节车厢连带着一根树枝翻下铁轨,第七节也被带下去了,我们还好,90度侧翻后就停住了,然后导游和领队马上带我们爬出车厢,我们大家互相问了下情况,没有人受重伤。”

  同在第八节车厢的浙江光大旅行社台湾地陪导游李兆瑞说,树枝很粗,砸到第六节车厢后,车来不及刹车,车厢就拖着树枝往前开,然后就侧翻了。“当时真的吓坏了!因为火车速度的关系,第六节车厢拖着树枝开了一会儿,然后整个翻下去了,连带着第七节车厢也翻了。”

  不同方位的乘客对于突如其来的事故判断略有差异,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郑光宏告诉本刊记者官方确认的事实,他在12点25分接到消防局发来的通告,阿里山小火车翻车事故发生的时间是12点17分,14点钟他赶到了事故现场。他说:“树最先扫到第七节车厢,又打到第八节车厢,最后树是压在第八节车厢上。翻车的地方有一点小小的转弯,最惨重的是五六节车厢,因为那个地方刚好是经过一个小铁桥,桥下像一个小山谷,下面大概有3米的缺口,第五节车厢脱轨的时候不是倒在平面上,而是从斜坡下去整个翻到了小山沟里。第六节车厢没有完全翻进去,侧翻了100多度。七八节车厢翻覆之后顶多只是90度翻到了右侧,倒在旁边而已。”

  “小火车总共有两个车头8节车厢,排列方式是最前面一节是火车头,有两个驾驶员,后面连着4节车厢,之后接着另一个火车头,有另两个驾驶员,后面接着后4节车厢。”郑光宏说,后面火车头里的驾驶员萧宇宏突然听到后面传来树木滑落声,往后一看发现有一巨木自左上方崩塌而下,他立即按下了紧急刹车钮,最前面车头的驾驶台上同步显示红色警示灯,前端副驾驶林洋铭同时拉起了紧急刹车阀。事故最后造成卢彩枝等5名大陆游客死亡,107名游客受伤,第七、第八节车厢脱轨倒卧在铁轨旁,第五、第六节车厢翻覆掉落在铁桥下。

  自救与SOP救援

  “我爬出来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人,我问他受伤没有,不知道他是不是受了惊吓,捂着胸口说胸口很痛。我又看到了叶生财,他头在流血,脸上都是血,我赶紧伸手拉住他。这时候我们的领队和导游过来了,他们跑到车厢门外面,把车厢门打开,把我们拉上去。外面是铁桥,受伤的人不容易爬上去。他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才把我们拉上去。”李静恩说,他没受什么伤,帮着第六车厢的团友出车厢。“第六节人少,容易出来,第五节的人出不来,好多人伤得很严重,很快来了很多义工,火车站的人也很快来了,很多人都在大叫帮忙,救援的人把伤者一个一个地抬出来。”他走过铁桥,旁边就是平安无事的第四车厢。“好多受伤的人躺在那边的草地上。那些从第五车厢抬出来的人就放在我旁边的平地上,一个个都是受了重伤,完全不能动,满脸都是血,看了他们觉得很恐怖。”

  大约过了半小时,由嘉义县消防局派出的第一架直升机赶到了事故现场。李静恩说,他看着身边的伤员被直升机接走。“直升机开始在天上盘旋了一会儿,找到伤员的位置才放下绳子。直升机过来的时候风好大,刮得睁不开眼睛,救援的人帮着把躺在我旁边的人吊了上去。”李静恩和几个无大碍的同学上了前面第四节车厢,前4节车厢此时已经和后面几节断开,原本车上的乘客已经下车离开,此时车里聚集的都是后面车厢的伤者。“火车把我们这些人拉走了,拉到附近一座废弃的火车站,看起来已经很久没用过了,座椅、厕所什么的都很旧。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过来的,椅子很脏,我帮他们擦干净。他俩都受伤了,一个抱着手,一个用手按着头,血都流到脖子上了。”

  旧火车站与停车场距离大约两三百米,停车场旁边有一个紧急救助站,救护车很快赶回来将伤员接走,送往嘉义的各大医院。李静恩没赶上救护车,自行走到停车场:“我正好碰到了我们大陆的领队,他让我别走,在停车场等他,说完他又跑回去救人,结果我等了十几分钟他还没回来。这时候停车场开始清场了,直升机准备在这儿降落。”

  《中国时报》的记者吕妍庭搭上了第二架救援直升机。她告诉本刊记者,当时由于云层太厚,树林茂密,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了3圈,考虑到事故地点在斜坡上,茂密的树林又恐怕缠住螺旋桨,第二架直升机放弃了吊挂救人的方式,而是选择了在停车场降落。

  吕妍庭说:“一共来了9到10架直升机,但第三架直升机飞走之后,等了1个小时,第四架直升机才来,当时有20多个伤者在等待,其中有4个是重伤者。伤者里面大多都是胸部以上受了伤,脸上、鼻子、头颅,能看到很明显受到重创的样子。当时云层太厚,给直升机救援造成了不便,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救护车。”

  嘉义县消防局第三大队队长蔡建安和慈济医院急诊室主任李宜恭同样乘坐第二架直升机到达阿里山。蔡建安告诉本刊记者,2003年阿里山小火车曾经发生过一次超载引起的脱轨事故,酿成17人死亡的悲剧,此后,消防局加强了对山区救援的部署与训练,建立了一套SOP(标准作业程序)的应急处理办法。“李宜恭担任的是救援医疗指挥官,他带领医务人员首先对伤者进行检伤分类,同一架直升机上下来的4名消防员和他一起包扎、运送伤者。我们赶到的时候,由山地青年、民防组织、铁路员工组成的救援者已经在12点50分将伤者全部救出,按照SOP规定好的程序,根据当地的山地地形,伤者应该从哪个点送出来,救护车队应该从哪条路线上山下山,果然反应比上次更迅速。”

  吕妍庭下午16点多随最后一批救援者下山,此时“伤患已经都走了”。李静恩在混乱中没找到他的领队和导游,找到了旅行团的司机,几番联系获知,除李静恩之外,团内的其他人已经全部送进了医院。李静恩和司机赶到嘉义市的基督教医院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在医院,有个警察过来问我有没有受伤,录完口供之后他问:‘你要不要起诉?’我问他,要起诉谁?警察说可以起诉公园,也可以起诉火车,我说先保留追究的权利,因为我还没走完行程。”李静恩和另外两个不需要打点滴的团友一起回了酒店,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台湾的地陪带着他们去各个医院看自己的团友。“一共跑了6家医院。11点出门,一直到17点才跑完,还去了卢彩枝的灵堂拜祭了一下才回来。”

  森林与小火车,谁侵害了谁

  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嘉义地检署成立的调查组上山进行事故调查,事故很快被认定为“自然灾害”,是由一棵长度13~14米,重量7.5吨的百年古树意外断裂、滑落造成的。

  中兴大学森林系教授欧辰雄作为专家参加了此次调查,他告诉本刊记者,去之前有人说是大楠木和青刚栎,他有所怀疑,因为这两种树都是低海拔的,发生事故的地方海拔大概有2200多米。“到现场后,把掉下来的树枝和树叶拿来勘探,果然和我的判断一样,并不是上面两种树木,而是森氏栎,是这个海拔比较常见的树种。”这棵树断裂的位置距离地面大约10米,在这个位置上树开始分叉,形成了大小相近、各自直径1米左右的双主干。欧辰雄说他查看了掉下来的木材,断裂处黑糊糊的,里面已经烂掉了。他解释说,这棵树的幼年时期,长到10米左右时曾经折断过,幼年时期长势旺盛,伤口修复愈合得很快,容易发芽,结果没有完全愈合好,留下了一个洞,日积月累之下,慢慢腐烂。“这棵树长在有坡度的山上,掉下来的部分靠近外侧,光照充足,叶子量特别大,承受的重量也特别大,的的确确是在没有大风、雷电等自然因素的干扰下自然断裂的。”

  这棵酿成悲剧的森林古树,原本是游人乘坐阿里山小火车观光游览的对象。“来台湾必然要去阿里山、日月潭,这两个地方在大陆名气太大了。到了阿里山,必然一定会坐小火车。”台湾资深导游莫国强告诉本刊记者,小火车与“阿里四景”——云海、日出、森林、晚霞并称为阿里山“五奇”,乘坐小火车观赏沿途的森林风光是阿里山标志性的卖点。

  阿里山是台湾三大原生林地之一,也是台湾第一林业区,有“台湾森林的宝库”之称,是同时具有热、暖、温、寒四带的天然原始森林。这里树龄超过千年的巨木特别多,出事小火车发车站“神木”所指的就是有“阿里山神木”之称的红桧巨木,树龄在3000年以上。在阿里山,红桧、扁柏、亚杉、铁杉、松树并称为“阿里山五木”,名闻天下。

  莫国强说,4月正是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的旺季。“4月是樱花季,5月份杜鹃又开了。”莫国强从2002年就开始带大陆的旅行团,他回忆说:“那时刚刚开放,每天来岛的大陆游客有3000人的人数限制,但实际过来的人数连3000都达不到。“大三通”之后,赴岛旅游的大陆游客瞬间爆增,前几个月每天已经超过了7000人,去年一年来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有160多万,成为台湾最大的游客群。”

  长期带团台湾游的厦门导游袁小姐告诉本刊记者,大陆旅行团的行程安排大多是6天或者8天,或者从北往南,或者从南往北,游半岛或者游全岛,在阿里山只能待一天。“前一天晚上到嘉义,第二天早上从嘉义坐汽车到阿里山,从山底下到山顶就要两个小时,旺季的时候人比较多,到了阿里山可能先吃个中饭,下午开始游览,当天就要返回,去下一个地方。” 大陆旅行社的游客大多没法看到阿里山的日出,“看日出的话要在山上住一晚,这样其他时间就很赶了。”目前阿里山上投入运营的火车路线只有两条,一条是出事的“神木线”,一条是看日出的“祝山线”,从阿里山车站发车,沿途经过沼平车站,最后到达祝山车站观看日出。莫国强说:“最受欢迎的显然是神木线,车上70%以上的乘客都是大陆游客。”

  “平时我们不会去阿里山旅游,从台北出发两天时间我们觉得玩不出来,有3天假期的时候我们才会去玩,因为要在那里住。”《中国时报》记者黄如萍告诉本刊记者,“不光是大陆游客,我们每次也会坐小火车。”

  阿里山森林铁路历史悠久,建于1909年,是日本殖民者为了方便从阿里山搬运珍贵红桧而建。工程于1911年完工,从嘉义至二万坪全长66.6公里,后来随着森林开发的需要,又延伸至阿里山,并逐渐增设支线。目前的阿里山森林铁路全长71.4公里,62.5%的最大上升坡度,从海拔30米的嘉义火车站,沿途经过49个隧道、77座桥,历经3.5小时车程,到达海拔2216米的阿里山火车站,与印度大吉岭至喜马拉雅山铁路、智利至阿根廷的安第斯山铁路一起,是世界上仅存的3条高山铁路。曾经为转运木材而兴建的铁路,早已经蜕变成高山观光旅游列车,阿里山森林风景区里,保留了老旧车头、红桧木车厢的小火车仅仅是这条旅游列车的一小段而已。

  黄如萍说:“我们自己去都是从下面开始坐,由低到高享受整个过程。车非常慢,沿着山绕啊绕,感觉很舒服,顺着山摇摇摆摆地晃上去,是一种漫游的感觉。沿途看到山中的景色,树木的景致一直在变化,热带雨林、温带的、寒带的树种都不一样。”莫国强介绍道,从平地的龙眼、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植物开始,顺着山势攀升,景致变换成属于暖带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往上到了温带林则可见到铁杉、台湾扁柏、华山松、台湾杉与红桧等温带针叶树,再往高处走,甚至能够看到寒带林木。

  2009年“莫拉克”台风席卷台湾,阿里山铁路就受过重创,从嘉义到阿里山的主要路段停止运营,原本预计修复期为一年,结果至今仍未恢复通车,只有森林游乐区的两段短途线路仍在使用。在风灾前,阿里山森林铁路由台湾“林务局”交由民营的宏都公司来经营,项目称为BOT,宏都公司除了经营运营成本极高的铁路项目之外,作为回报,可以在阿里山风景区的山顶建一座观光饭店。“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副处长张岱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合同约定,林管处与宏都公司共同拿出总计10亿台币的自然灾害准备金,风灾发生后,本应由宏都公司来申请动用这个基金,但宏都似乎无力支付,没有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导致双方合作失败。林管处现在收回了铁路的运营权,但修复的确工程浩大,路还没来得及修完,新的灾害又来临了,所以迟迟没法恢复通车。

  在台北大学不动产与城乡环境系副教授廖本全看来,阿里山森林铁路遥遥无期的修复时间,完全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模式造成的。“为什么每次一有自然灾害,阿里山铁路一定会断?只要台风吹到中南部山区,阿里山公路也一定断掉。沿着阿里山公路上山,沿途出现的都是山地农业,阿里山出口旁边的槟榔园,海拔高一点的高山茶园,再高一点种植的山葵,销往日本,是用来做芥末的原料。高山农业取代了原始森林,地皮变得脆弱,台风来袭,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和山崩,接着必然桥断路毁。”

  嘉义林管处作为阿里山森林风景区的监管单位,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人数分散缓解景区的环境承载压力。张岱说:“阿里山原本有一些非法营运的小巴,跟旅行社合作,载着客人游览,很危险。今年我们取缔了非法的小巴,坐火车游览的客人就更多了。”阿里山小火车于是从原本的4节车厢,加长到现在的8节车厢。张岱说,翻车事故后,林管处开始加紧安排景区免费的接驳车。“来阿里山玩的大陆游客,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接驳车和火车互补,能减少小火车的压力。很多大陆游客对阿里山情有独钟,阿里山常年接待的游客比适当的数量要多,但限制人数又会遭到阿里山社区的反对,现在景区内有4个村子,都是做小生意的,如果限制游客,势必对他们的生意有影响。”■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