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夏明翰女儿口述一家5名烈士红色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7日10:32  法制周报
夏明翰女儿夏芸在湖北秭归父亲出生地作报告 夏明翰女儿夏芸在湖北秭归父亲出生地作报告

夏明翰与妻子郑家均合影 夏明翰与妻子郑家均合影

  本报记者专访夏芸:  做好“后来人”才对得起父亲

  夏明翰女儿口述一家五烈士红色故事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赵雪浩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011年5月11日,在“闹中取静”的江西九江市委机关大院里,85岁高龄的夏芸老人躺在病床上,在《法制周报》记者面前背诵起千古流传的《陈情表》。

  事实上,70余年来,每每想到父亲,夏芸总会默诵这篇《陈情表》,“也不是说我格外喜欢这篇文章,这是母亲在我刚能识字读书的时候一字一句教我的,后来才慢慢明白里面所说的情况和我家的情况很相似。”夏芸如是解释。

  83年前的江城武汉,一个凛冽的寒冬,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夏明翰在汉口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8岁。临行前,他写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83年来,这首诗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诗歌的作者、这位从衡阳“夏门”走出来的烈士背后,有着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法制周报》:记者远赴江西九江,专访了夏明翰烈士的独女夏芸老人——烈士唯一在世的直系亲属,了解“一门五烈士”背后的故事。

  10年后才知

  父亲为革命就义

  亲爱的夫人钧:

  同志们曾说世上惟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夏明翰被捕后,在狱中写给妻子郑家均的“遗书”,落款日期是1928年3月18日。时隔数日,在得知丈夫遇难后,郑家钧怀着极度的悲痛,写了一首祭夫诗:“赤胆红心交给党,毕生精力献人民。昂首刑场洒热血,忠魂犹绕汉阳城。吊祭来迟悲更深,鹦鹉洲前日色红。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

  “我母亲在世时不止一次念叨她写给我父亲的祭诗。”夏芸回忆,“母亲第一时间就得知了父亲遇难的消息,但我知道的时候,距离父亲牺牲已经过了差不多10年,而且我还是从外人口中隐约得到的消息。”

  1928年夏明翰烈士就义时,夏芸还不到半岁。“根本不可能有记忆”,她只知道小时候名字叫郑忆芸(夏明翰牺牲后,其遗孀将女儿夏赤云改随自己姓,以避免被国民党反动派斩草除根),跟着外祖母一起在乡下长大。

  “从我记事开始,就经常跟着外祖母、母亲躲难,母亲推着一辆三轮车,也没有什么行李物品,也是这家住十日,那家借住半月,日子苦得很。”回忆起小时候,夏芸眼睛里隐约闪动泪光,“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纺纱织布,维持家用。”

  八年抗战期间,无论是长沙市里的小吴门、高桥,还是长沙周边的东乡、望城,甚至郴州、耒阳等地,夏芸和母亲都因避难住过。时隔70余年,夏芸老人一直念念不忘地向《法制周报》记者打听“这些地方现在啥样子了”,对故土的怀念可见一斑。

  “我在长沙读的小学,还没有毕业,日本人就打来了,妈妈带我南下逃难到耒阳,当时国民党湖南省临时政府就设在那儿,我凭着一张难民证在湘南临时中学断断续续读了3年书。”

  就在这期间,夏芸终于知道了自己父亲是谁,父亲是为了革命而被杀害的。“这都是无意中知道的,同龄的学生们在一起经常都会互相问你父亲是谁、干啥的、在哪里等问题,我也隐约知道了我其实不姓郑,父亲是共产党员。”夏芸回忆起这些,眼睛不禁湿润了,“在这之前,我的妈妈以及其他身边的亲人,都从来没告诉我这些。”

  抗战胜利后,夏芸回到长沙,并考入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对于夏芸来说,“那时起才吃过饱饭”的日子让她很珍惜。1949年,夏芸考入武汉大学,仅仅读了半年书,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因为该校对老区学生、军烈属子女实行的是供给制。

  “那个时候,父亲的许多战友对我很关怀,去农校读书是毛主席过问的,在这之前我还在武汉找过李先念,他当时说可以帮我安排工作,但我说想读书,他就告诉我去北京。”夏芸深情地回忆道,“那个时候真的很感动,虽然父亲不在了,但他的那些战友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我,更让我感受到父亲为革命而牺牲是值得的。”

  夏明翰的浪漫爱情

  1920年,被毛泽东戏称为“你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强多了”的夏明翰,毅然“与封建家庭决裂”,从衡阳来到长沙。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夏明翰遇到了自己的爱人郑家钧。

  “母亲在世时很少讲她和父亲的故事,但我还是从各个方面以及她零星的讲述中知道了一些。”夏芸说,“可以说,他们是在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爱,是真正的革命伴侣。”

  夏明翰在长沙工作期间,曾领导过人力车工人罢工,以迫使长沙县知事宣布削减车租。当时身为湘绣女工的郑家钧在掩护领导罢工斗争的夏明翰时,右臂中弹受伤。后来,夏明翰经常来看望她,为她的勇敢和坚强所感动,两人互生爱慕。

  1924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夏明翰房间,见他在洗衣服,颇有感触地说:“明翰,该找个伴侣啦!郑家钧对你不是很好吗?”夏明翰回答:“家钧好!家钧好!”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俩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操,情投意合,道同志合,早点成家吧!”

  “经过毛主席做媒,父亲和母亲在1926年农历九月初四结的婚,听母亲说当时来贺喜的人中有李维汉、何叔衡、谢觉哉,他们还专门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均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母亲一直小心珍藏,后来在抗战中屡次搬家遗失了。”夏芸回忆起母亲给她讲述的这些故事,不禁露出淡淡的微笑。

  然而,这对珠联璧合的革命夫妻的浪漫爱情,在1928年夏明翰惨遭杀害后成为绝唱。

  而同样成为绝唱的,还有夏家“一门五烈士”的革命佳话:1928年2月22日,夏明翰的五弟、领导了湘南起义的夏明震在郴州遇难,年仅21岁;28日,在衡北等地从事地下游击斗争的七弟夏明霹在衡阳惨遭杀害,时年不足20岁;3月20日夏明翰英勇就义;5月他的四妹、中共湘南特委委员夏明衡在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不屈而死,年仅26岁;1930年夏明翰的亲外甥邬依庄在红军某部执行任务中牺牲,年仅19岁。

  “父亲的兄妹四人接连牺牲,对祖母的打击是最大的。”夏芸十分伤感地对记者说,“祖母后来不忍住在衡阳,就回到老家礼梓村,当地所谓的社会贤达和乡绅还带东西去‘慰问’她,祖母就说‘我夫死儿亡,不祥极矣。且已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君等青云发达,还是远我为好’,打发走那些虚情假意的达官贵人。”

  1928年夏明翰牺牲后,郑家均谨遵丈夫遗言:“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她一方面坚持从事革命活动工作,同时又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夏赤云(后改名夏芸)抚育成人。

  “母亲的一生很清贫,很低调。”提起自己的母亲,夏芸难掩思念之情,“抗战期间她不分白天黑夜地纺纱织布,维持家用,解放后年纪大了,还糊纸盒子赚钱养活自己。后来父亲的战友谢觉哉、李维汉来长沙看她这位‘老嫂子’,要她去北京,母亲就说自己一个人生活惯了,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不要国家多费心。”

  1975年,郑家均在长沙去世。“那个时候我正好有假期,所幸能最后陪陪母亲。”夏芸说到这里,忍不住老泪纵横。

  做好“后来人”才对得起父亲

  5月11日,《法制周报》记者在江西九江市委老干处的工作人员指引下,来到了九江市委机关大院西区一栋普通红砖公寓内,见到了夏明翰烈士的女儿夏芸。

  “阿姨,是家乡的媒体记者来了么?”记者刚进屋,老人就连忙是问保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夏芸老人因为年前摔了一跤,只能躺在床上静养,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老人思维清晰、说话有条有理,对湖南家乡充满了深深的感情。

  夏芸告诉记者,她最奉行的人生格言就是“与世无争”,“我这个人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吃、不争穿。”并总结了自己的生活经验,那就是:“不说人之短,不道己之长,不谈人隐私,不引人伤心。”

  “自从2005年我第一次接触采访夏老以来,一直都很关注她,作为夏明翰烈士的后人,她默默生活了30多年,基本没对组织提过要求。”(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九江党史办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甘于平淡的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真不愧为一个烈士的后代,很值得我们学习。”

  而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夏明翰》一书作者吕芳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夏明翰烈士是经毛泽东亲自介绍入党的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在我党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力,2005年中央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时,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赞扬了我党历史上杰出的三位共产党人,夏明翰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两位是李大钊、方志敏),足见其影响巨大。我接触了很多夏明翰烈士的战友、亲人,也了解了其革命一生的经历,感触很深,正如谢觉哉所说的一样‘夏明翰烈士深深留在我脑子里的是他的忠实、勇敢、诚实、坚决——最崇高的布尔什维克品质’。”

  “我的父亲是为革命献身,没来得及躬身抚养我,但我的母亲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合格的革命后人。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向我母亲多学习,她一辈子很清贫,很低调,解放前为党做了那么多地下工作,解放后没向党提过任何要求。”夏芸说,“虽然说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和过去不一样了,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革命先辈的那种认真、执著精神更要学习。”

  上世纪50年代夏芸从北京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赣南、宜春、九江工作、生活。“生活不能奢侈,我和我的子女们也没什么特殊的,他们都是靠自己能力生活。”夏老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她从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调行事,不要以“烈士后代”感到与众不同,要凭借自己能力工作生活。“只有做这样的‘后来人’,才能对得起父亲。”

  夏明翰家书

  “认定了共产主义真理,我一生无遗憾”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被汉口总工会交通员宋若林出卖,在汉口东方旅馆被捕。在监狱内受尽折磨,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半截铅笔和纸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

  这三封“红色家书”被同牢的难友们偷偷保存,然后又秘密传出牢房。经过许多曲折,最终终于传到夏明翰一个外甥女手中,在战火纷飞的恐怖岁月里,被保存了整整15年,后上海沦陷,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搜查出来予以烧毁。

  三封家书原件虽被毁,但内容已经广为流传,并感动着千万个“后来人”。

  “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折磨。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们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国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摘自夏明翰给母亲陈太夫人的信

  “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摘自夏明翰给大姐夏明玮的信

  (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夏明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