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环球视线》专题 > 正文
央视《环球视线》2011年5月17日播出“中美两军联手演奏杂音?和弦?”,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
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率团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访问,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军队总参谋长的首次访美,也是自2009年因为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中美军事交流停滞之后,首位出访美国的中国高层军事官员。
16日,陈炳德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美国陆军军乐团举行的联合演奏会,有人把这次中美军方的高层交流比喻成一场联合演奏会。双方是各谈各的,自说自话,还是一起合作出动听的乐曲,外界很关注。在双方联合演奏的时候,是杂音多还是和弦多?首先我们到中美两军首场联合演奏的现场去看一看。
(播放短片)
主持人:
从音乐会的现场来看,应该说还是和弦非常精彩。但是接下来,中美两军高级将领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相关的参访活动,才是更加吸引世界关注的内容。美国对这一次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也是充满期待的,可以说做到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这次为中方访问开放了的四大军事基地也是尤为引人注目,据说有些项目已经是很多年来未对军队领导人开放过,关于这四大基地的情况,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这次长达8天的访问中,中方代表团将实地参观美国的几个重要军事基地,以及军事训练中心。
位于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是美国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为大西洋舰队所属,第二舰队驻地。此地驻扎有第四、第六、第八航母大队,诺福克海军基地还拥有14座码头,11座飞机仓库,可容纳75艘船舶和134架飞机,而它也是“华盛顿”号航母以及美国海军最新型迷你兹级航母、“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的母港。而组织亚洲的斯图尔特堡军事基地,主要驻扎着美国陆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该师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以及美军在索马里、马其顿的军事行动。主要装备有M1主战坦克、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等,擅长沙漠作战,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哈维沙漠中,作为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国家训练中心,主要组织驻美国本土的师、旅和迎击部队,在高强度、类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诸兵种的合成训练。
同时从参训部队中,收集和分析反馈的训练信息,为陆军的训练作战理论、装备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不远处的内利斯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空中作战中心,负责各种先进飞机的飞行员训练以及战术开发,这里的第57连队,主要任务就是著名空战演练同期演习。
这里还是美军无人机的指挥中心,该基地的地面控制战,指挥着美军无人机在世界各地的战场执行任务,包括“捕食者”在内的绝大部分无人机,均由这里的美国空军第432飞行连队控制,该连队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由无人驾驶飞机武装起来的庞大空军连队。
正在评论:参观基地投桃报李?展示实力?
主持人:
今天这个话题,我们请到两位,一位是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周庆安先生,还有一位是军事专家陈虎先生。首先想请陈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刚才短片里边也给大家展示了美军这次对中国军队代表团开放的四个基地,这四个基地对我们代表团开放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者从这个基地本身的一些设施、作用、功能来讲,能看出什么玄妙之处吗?
陈虎 《世界军事》总编辑:
这四个基地应该说大家也都比较熟,如果说最神秘的,应该还是内利斯空军基地,因为这个地方是美国空军新式战机和战术的一个研发训练中心,很有名的红旗军演就是在这儿搞的,而当年冷战时期,红旗军演主要是针对苏联红军的,现在可能针对面要更广一些。
主持人:
也不排除针对我们中国。
陈虎:
对,而且紧挨着旁边是51区,很神秘,据说外星人的残骸是放在这个地方的。
主持人:
UFO的爱好者,一直猜测放在这个地方。
陈虎:
而且美国的一些新战机的研制、秘密试飞,基本都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很神秘。至于说诺福克海军基地是最大,应该说中国海军大量地人员或者比较高规格的代表团,还没有去过这个地方。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短片里边也听到了,像这几个基地,实际上对外国的领导人或者代表团,也都是很少开放的。我们就当今世界的态势来看,美国人的戒心是很强的,特别对来自中国的军事高级代表团,能够开放这样一些以前不太向外界开放的基地,让他们去参观,当然我们相信,核心机密还是不让你看,但是能开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专家观点:积极的态度是深入交流的良好开端
陈虎:
我觉得这个动作体现更多的是一个姿态,希望我用这种姿态来促进中美军事的交流和合作,表示一个态度。就像您刚才说的,真正核心的东西,这种开放你是肯定看不到的,但是即使表达了这个积极的态度,也是一个好事,因为毕竟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双方交流、合作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正在评论:铺红地毯美意在“公关”中国军方
专家观点:中美军事交流“因势而动”
主持人:
周先生,应该说外界对这次陈炳德上将的访美之行还是非常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七年来,中国军队高层第一次访问,也特别是2009年,美国因为对台军售问题,中美两军交流停滞以后首个高规格的代表团。对这样一个代表团,能够在这个时候去进行访美,它对中美两军的交流,有的评论认为已经是“解冻”,甚至已经用“突破”这样的词来形容,您的评价呢?
周庆安 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如果要我来形容,我会把它形容成“回暖”,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尤其是2009年中美军事交流中断之后,两军的交流回到了一个正常的轨道上,而且这个正常的轨道有一个因势而动的趋势,就是从大事上来看。
我们都知道前一段时间,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刚刚进行完,双方在落实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晤的一系列成果,其中就涉及到一点,中美首次开启了战略安全对话,那是一个对话,这次的访美其实是另一个事,就是军事领域的事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美军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国防力量现代化之后,它其实对于地区安全,对于全球的战略稳定,存在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这个时候,它希望能够有一个态度,来向中方展示中美军事力量之间不是存在直接对抗关系。
其实这几个基地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特色。比如诺福克是大西洋舰队的母港,2009年的时候,当时在中美军事关系陷入冰点的时候,美国海军上将基廷曾经放过一句话,他说中国的舰艇访美,你可以去任何一个港,但是我不许你来诺福克。那么这一次如果我们的代表团到了诺福克。
主持人:
也属于因势而动,此一时彼一时。
周庆安:
两个时间段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同。
主持人:
但是我注意到很多美国媒体,包括我们刚才看到的一些外国媒体在说,因为美方这次很高规格的接待,甚至于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参谋长,把陈炳德上将邀请到家中作客,在国外,家中作客是很高的一个礼遇。另外像美国防长,包括国务卿希拉里都要见代表团。规格很高。但是也有评论说,美国之所以这么规格高,是因为想要对中方有所期待,下次我去你中国的时候,你得以礼相待。您的判断,如果从它们的角度讲,美国的期待在什么地方?
周庆安:
当然从美国整体的国家战略角度来讲,它对中国的军事期待肯定非常多,比如说包括它希望中国军事力量能和美方在很多国际安全问题上合作,比如说美国一直声称或者强调中国的军事透明度不够,这次陈炳德组长带的团,包括陆海空二炮,包括我们的军事指挥官,包括军事外交人员,甚至包括情报部门的军事负责人,所以这样的一些整体的、高规格的代表团到美国去,美方也意识到中方在中美军事交流上,迈出了一个很有诚意的步伐。因为我们给他们展示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军事力量前沿的最高指挥官。这样一个代表团,实际上表达的是中方的诚意。我想美方这个时候拿出很多个人化的姿态来,它显示的一点就是,中美军事领域存在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或者说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这个环境是最关键的。
正在评论:高级别代表团展现信任与信心
专家观点:代表团的构成体现中方务实态度
主持人:
陈先生,刚才周先生说这次咱们中方代表团的组成也很耐人寻味,负责作战的、情报的、外事的高级将领,三大军区、四大兵种的高级将领的集体,应该说是一个中国军队中坚力量在美国人面前集体亮相,您分析一下,这样的一个代表团的构成蕴含的一些含义。
陈虎:
应该说这个代表团的成员,我觉得还是精心安排的,有总部的,有下部战区的,陆海空二炮全部都齐全。
主持人:
反正我看那些肩膀上、胸前全是星星,然后胸章一大堆,数不过来。
陈虎:
而且很多人是直接负责中美两个接触当面的战区,比如说广州战区,比如说南京战区的副司令,而且同时又是东海舰队的司令员,济南战区的副司令,同时又是济南军区空军的副司令员,这实际都是双方直接发生接触的,可以说是前沿战区的指挥官。而且包括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这个安排应该说既体现了中方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次的出访很认真、很积极,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希望通过交流,得到一些务实成果的一种期待,因为这些人都是可以就某些具体的问题,直接跟美方交流,所以实际上这个代表团的组成,既表达了中方的期待,也表达了中方希望得到务实成果的期望。
正在评论:如何面对战略分歧考验双方智慧
专家观点:平等互利才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主持人:
但是我看有些媒体也在说,无论中美的军事层面怎么样热情地握手、拥抱,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无法回避,也是回避不了,比如对台军售问题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而且中美两个大国军事力量之间的猜忌,或者存在一些不信任,甚至是利益的一些冲突,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很多人也都是担心两军擦枪走火。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讲,您觉得类似这样的交流机制,这种平台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陈虎:
其实交流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实际相互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有了相互的了解,才有合作的可能性,而这一次,我觉得咱们国防部外办的美大局的局长黄雪平对媒体公开发言的时候,实际上讲得很明确,八个字,叫“相互尊重、合作互利”,这实际上就把中美两国军事交流,特别是军事合作最基本的东西表达地相当清楚。
主持人:
从这个字眼上也能看得出来,相互尊重是一个前提,你必须要尊重,特别是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对台军售等等这样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来合作,来共赢,这才存在这样的空间。
陈虎:
关键它是一个平等的东西,是一个相互的交互的东西,而不是一高一低,一大一小这样一个不对等的状态。当然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和合作,必须要有耐心,你不能寄希望于一次出访解决所有问题。
正在评论:美国对中国的偏见是否根深蒂固?
专家观点:美国对华看法既简单又复杂
主持人:
没错,而且中美之间军事交流、国与国之间各个层面的交流,甚至是在政治层面的交流是紧密相连的。比如我们注意到这次,军事交流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一个目标,双方也都希望结果能像刚才那个音乐会一样令人满意,但其实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更加重要。
我注意到《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最近就写中美的《是敌是友》,作者是美国很著名的调查机构的一个主席,他在全国搞了一个调查,然后很有意思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问美国人对哪个国家最感兴趣,34%的美国人说他们很关注中国的行为。然后下面的关注度分别是关注法国新闻是6%,德国新闻是11%,意大利11%,英国——美国的铁哥们,只有17%,这是一个数据,我觉得耐人寻味。
还有一个,他就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现在是头号经济强国,我们现在按GDP总量是第二位,但是居然有47%的美国人说中国是当今的头号经济强国,而只有31%的人回答正确,说是它自己的国家——美国。
在这儿有三张图,我想给大家和两位专家也看一下,能够反映出来,其实美国在层面上存在很多对中国的误读。这是一艘印着中国字样的巨轮过来了,然后美国海关的一个小船在浪里边漂,说什么东西从船头上飞过去了?这是美国的漫画。意思就是说,面对中国强大的中国制造,美国的这种所谓的海关也好,关税壁垒是根本挡不住的。
另外一个图,一帮人在讨论,专家警告超级风暴即将来袭,而窗子外面,巨浪已经卷着什么工厂、大楼、石油到来了,这也是把中国形容地很厉害。当然更典型的是下一张,一个代表中国的熊猫娃娃坐在那儿正在喝奶,然后喝的奶是什么呢?是美国各地的,意思是中国把美国全给抽空了。周先生,我注意到最近王岐山副总理在访问美国的时候,其实接受了美国一家媒体的采访,他当中说到了一点,实际上很多人对中国的看法过于简单,您对这句话的评价,是不是事实?
周庆安:
我觉得这是事实。在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过于简单的背后,实际有非常复杂的因素在其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34%的人很爱看中国的新闻,但是我们也有统计数据,总体上到中国的美国人不到美国总量的3%,真正美国出国的旅行的美国人的整体数量不到美国人总数的1/4,比例的失调,那么多美国人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正在发展经济力量和综合国家实力。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个实力怎么做判断,其实在美国媒体中间,包括在美国公众舆论中间,它的看法是比较简单的。我还可以补充一个图片,其实在5年之前,这个熊猫就出现过,当时山姆大叔撑着伞,那个熊猫在太平洋的另外一岸向那边投东西,投的都是衣服、裤子、电视机、收音机。
主持人:
意思是美国人招架不了中国制造。
周庆安:
中国倾销的情况。这些年来,这种看法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关键的因素在于大家对中国的这种理解,尤其是对中美关系中间这种未势的判断,并没有发生一个根本的变化。所以王岐山副总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才会说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过于简单,才会有像什么中国的威胁论,才会有这种对中国的一些片面的看法,甚至是一些误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主持人:
所以结合像王岐山副总理的讲话,或者这样一个评价,像美国时代周刊也发表一篇文章,美国人对中国经济看法简单吗?刚才我们看到的图也列举了几个,的确是过于简单和武断。在美国,像时代周刊这样的主流媒体,能够时不长发出这样带有正面引导作用的话是很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人根深蒂固,骨子里就认为中国对它是一个威胁?就认为中国是害他们的吗?
专家观点:美国知华派数量增加但结构单一
周庆安:
我觉得这倒不一定,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说,美国舆论中间了解中国的人的数量确实在增长,当然这个数量上的增加,你会发现结构上比较单一。我们就拿时代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来说,作者原来是华尔街日报驻香港的首席记者,他长期在亚洲工作,他非常了解中国经济发展。
主持人:
某种意义上属于知华派。
周庆安:
对,所以这样的人,往往在中美关系当中,会扮演一个更客观的角色,他会了解中国的发展优势在哪儿,可能问题在哪儿,可能问题在哪儿,美国对中国的理解,它好的地方在哪儿,不好的地方在哪儿,这种人往往结构比较单一。
主持人:
我们需要邀请更多的美国人到中国来,我们先去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话题。
所以我们说到中美之间,可以说充满着误读,特别是来自美国对中国的误读,有的时候让人觉得非常匪夷所思。但是我想还是再问一下陈先生。从两军交流上来讲,像法新社援引美国国防部官员说,美国对陈炳德上将这次访问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的成果并不报希望。只是希望中方能够同意建立一个定期的会晤的机制等等,我的问题是想问您,像这样的交流平台,它能够扛住类似于以后,或者以前出现过的那种大风大浪吗?
陈虎:
其实仅仅是这种平台的话,应该是扛不住大风大浪的。
主持人:
对,中美撞机,什么对台军售,见达赖喇嘛之类的。
陈虎:
更关键的东西,要在文化层面,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地理解,比如说我们讲,我们发展军力,是为了自主的国防,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安定和和平,但是美国人怎么看这个问题,你只有理解了中国的历史,理解了中国的问题,知道中国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