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欧合作新畅想
如果欧盟能真正做到抛弃偏见,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相信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中欧高层近来交往频繁。5月12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小城格德勒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共同主持了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5月15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展开对中国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他去年1月就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其上任以来访问的首个非欧盟国家。从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成果及范龙佩的访华情况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欧双方都展现了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
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议题包括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金融危机、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以及日本大地震。正如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对话结束后向新闻界发表的讲话所言,中欧“都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密切,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挑战。只有同舟共济,和谐相处,共同努力,才能应对好21世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中欧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阿什顿也表示,应该使21世纪中欧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同样,对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的首次访华,中欧双方也十分重视。范龙佩行前专门发表《应对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嬗变》的署名文章,认为“欧盟和中国是应对全球挑战的主要力量,也是努力通过诸如二十国集团、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为这些挑战寻求解决之道的排头兵。我们要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欧盟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合作伙伴,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在一起做更多的事情”。访华期间,范龙佩多次强调了中欧合作的重要性,赞赏并感谢中国对遭遇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些欧洲国家的支持,称“中国对欧元区进行投资,这表明了中国对欧元区的未来以及欧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信心,欧盟对此表示感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分别会见了范龙佩。
从欧盟传出的信息看,尽管欧盟在所谓人权等意识形态问题上对中国仍然存在较大偏见,但也开始试图更多了解中国,对华政策更趋务实。欧洲很多有远见的人已经认识到,试图用价值观问题向中国施压是不得人心的,也严重损害了欧洲在中国的形象及中欧关系,并已开始逐渐调整在所谓价值观问题上的政策。
特别是2010年初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盟遭遇沉重打击。中国在欧债危机期间展现了负责任的做法,力挺欧元,应该说帮了欧盟大忙,也得到欧盟各界好评,改善了中欧之间的政治气氛。此外,欧盟为保住欧元,实行经济紧缩政策,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加强。欧盟对华出口也持续增加。中国市场成为德国等国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有利于中欧关系持续好转。目前,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则上升为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并继续保持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去年中欧贸易额近480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中欧贸易额达12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所有这些都显示,中欧关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合作将成为中欧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在能源、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中欧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不过,中欧之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由于美国因素的存在,欧盟对华武器解禁以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仍难以解决,中欧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仍有较大分歧,欧盟也仍有待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欧盟内部的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进一步抬头,也可能给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更大的麻烦。比如就在范龙佩访华前夕,欧盟决定对中国输欧铜版纸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据欧盟新闻公报报道,欧盟对中国铜版纸征收的反补贴税率介于4%和12%之间,反倾销税率为8%到35.1%,两税相加,对中国企业征收的总税率在20%到39%。这些明显是中欧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所有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战略对话或者一两次高层访问就迎刃而解。但欧盟方面试图更全面、更客观了解中国则是一个好的迹象。欧盟一直有很强的大国雄心,设立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欧盟“外交署”和拥有新的更大权力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是一个国际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新兴大国,且与欧洲没有重大地缘和战略利益冲突。全面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符合欧盟利益。这也是范龙佩将中国作为其首次出访非欧盟国家对象国的重要原因。
缺少中国的配合和支持,欧盟很多经济振兴计划、国际议程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应对气候变暖等都将难以推行。从目前的情况看,中欧之间有摩擦和竞争,但合作正在逐步加强。如果欧盟能真正做到抛弃偏见,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相信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欧合作也将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