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聚焦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7:10  法制与新闻

  非法学术期刊 非法存活七年

  ——聚焦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

  江舟 郭艳华/文

  2011年早春时节,南中国宝岛海南再一次吸引了世人惊诧的目光。按照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的统一部署,经过海南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在海南省文体厅、公安厅的高度重视下,海口警方历经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于2月中旬在海口成功侦破《中国教育科研杂志》等非法教育类期刊诈骗案。此案涉案骨干成员3人,涉案金额保守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涉嫌诈骗两万多人。3月22日,团伙骨干郭弘、周倩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郭弘之妻符立因在哺乳期被取保候审。

  发财心切  创办非法期刊

  郭弘、符立二人都出生在海南西部的昌江县农村,两人年龄相当,从小一起读书,之后都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两人又回到海南,几经周折最终二人走到了一起。郭弘先从事个体生意,后在几家公司打工,符立则是在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工作,后辞职。

  二人发奋努力工作几年后,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这样的生活郭弘并不珍惜,他整天花天酒地,后来又沾染上赌博的恶习,赚到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不久后,郭弘被同学招聘到一家编辑部成为一名编辑。几周工作下来使郭弘大开眼界,这个编辑部每天的进账都在四五千元。他曾多次悄悄问同学,这么多钱是怎么来的,但同学都笑而不答。

  一天晚上,他给妻子符立说:“这个编辑部很能赚钱,依我看里面肯定有问题。我查了编辑的刊物,好像都不是正规发行的,估计是假冒的,如果我们把他的流程搞明白,另起炉灶肯定能赚很多钱。”

  尽管当时符立有些迟疑,她觉得这是违法的,但在丈夫的游说下,她还是同意了。不久,符立便把自己的工作辞了,向父母借了5万多元,购置了四部电脑和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按照同学“经营”的那一套流程开始操作。郭弘发现《中国教育科研杂志》已于两年前停刊,于是他们决定假冒这本杂志在海南开设的记者站向全国征稿骗钱,郭弘自封为“总编辑”、符立为“副总编辑”,另外通过招聘周倩也加入了这个所谓的编辑部,主要负责组稿编辑等工作。郭弘夫妻俩请来了亲朋好友加盟,这些人的任务是每天上网找全国教育医疗部门或者需要刊登论文的单位人员电话、地点、名单,在网上发布“征文启事”。

  广告出发后,他们就等着“鱼儿”上钩。果然不出所料,很快,全国不少需要职称评定的部门领导和员工纷纷来电咨询,洽谈刊登业务,汇钱购买版面。

  为了研究不同客户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诈骗行为,他们还对如何在各种期刊上投放与发布广告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并仔细分析读者群,投其所好发布虚假广告。

  案卷资料显示,他们创办的十多种非法报刊中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符立承认,因为这两个领域有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的强烈需求。

  各取所需  论文作者被骗

  如今不少领域的科技干部晋升或评定职称与是否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要在正式的报刊发表论文可谓难上加难,这就使得非法出版的报刊有了市场。非法出版物,只要作者掏版面费便可发表论文,这正满足了想发表论文者的需求。负责侦破此案的海口市警方刑警支队副支长队陈淼介绍说,非法报刊密密麻麻堆成小山,多达93枚的假公章,公司规章、员工手册、报刊邮寄单和发票也是一大堆。看到这些,民警们也惊呆了:在这些假报刊中,仅带有“中国”字头的就有《中国教育科研杂志》、《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多种。这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去年向海南有关方面转发举报线索,反映《中国教育科研杂志》涉嫌利用非法期刊进行网络诈骗,由此牵出一个隐藏多年、受害人覆盖众多省市的学术论文诈骗团伙。

  犯罪嫌疑人符立交代说,公司地点在海口市金盘吉宝家园。公司的员工有周倩等六人。周倩是公司的主管,她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其他人负责接电话、打印整理收到的稿件,丈夫郭弘负责公司网站的维护及数据修改。

  符立还交代了该公司是用以下方式进行诈骗的:首先是注册网站,发布投稿信息及联系方式。以《现代物业》、《中国教育科研》等杂志进行征稿。待公司收到作者的投稿后,就会告诉作者刊登其文章所需收取的费用数额,如作者将该费用存入公司的指定账户,他们就会将这些文章集成书籍出版,然后寄给作者。因为杂志都是自己出版印刷,并且这些杂志都没有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注册过,这些杂志也不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连邮寄给作者的杂志及发票上盖的印章都是他们私自刻的,所以只要他们收到钱并将私自印刷的刊物邮寄给作者,诈骗就算完成了。

  为了不引起投稿者的怀疑,公司还对其员工进行了专门培训。有专门制作的“编辑部常见问题问答”文件,主要是为了应对投稿者的质疑,使其相信该公司征稿的合法性,进而进行诈骗。

  从2004年开始,该公司大约有16种报刊,但有几种已经开始停刊了。直至案发,还有《中华医学护理》、《中华临床医学月刊》、《中国当代护理》、《现代物业》、《现代护士进修》、《中国应用护理》、《中国教育月刊》、《中国教学与研究》等非法期刊。郭弘、符立夫妇承认,从2004年始,他们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并以两千字内340元、每增加一千字加价100元的标准索要版面费。收到钱后,他们便开机印刷非法刊物邮寄给投稿人。

  从该团伙的账目表可以看到,仅2010年7月份,他们就收到来稿2201篇,入账版面费40多万元。据警方统计,受害人预计达两万人,涉案金额至少在1000万元。令人费解的是,他们设立的审稿编辑部,竟由招聘的3名中学文化程度的员工组成,而投稿者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该编辑部成员徐某说,他主要负责“审核”来稿的格式、字数和错别字,“有时也淘汰少量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符立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管论文的专业性,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大案告破  留下些许思索

  正当郭弘、符立沉浸在靠非法出版的刊物日进斗金、挥霍潇洒之时,一封受害人写的举报信投放到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案头,从此打破了郭弘、符立的发财梦。

  2010年5月下旬,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向海南省“扫黄打非”办移送交办受害人吴某某举报海南福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利用非法期刊《中国教育科研杂志》以刊登书稿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举报线索。

  按照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的统一部署,经过海南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在海南省文化厅、公安厅的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与海口市警方立即组成专家组开展侦查破案工作。办案人员从各个方面及相关部门广泛收集资料信息,掌握了大量的违法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第一手犯罪情报。

  经过四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一名郭姓男子进入警方的视线。数十名民警经过一个星期的跟踪、蹲点、守候,掌握了其办公地点及诈骗窝点。

  2011年2月16日,专案组收网,一举成功侦破全国“扫黄打非”办重点督办的《中国教育科研杂志》等非法教育类期刊诈骗案,抓获郭弘、符立夫妇为骨干的诈骗团伙9人,查获赃款赃物一大批。该案涉嫌诈骗两万多人,涉案金额保守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

  当天下午6点,在海南省文化市场稽查总队和琼山区大队积极协助下,在郭弘、符立夫妻位于海口龙昆南路一小区租住处的非法出版物仓库窝点,起获《中国教育研究杂志》、《教育视野》、《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现代物流》等教育 、医学、物流三类非法杂志16个品种共7934本,以及收据、票据等证据。

  这桩全国罕见的非法出版物诈骗案虽已告破,涉案嫌疑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这起诈骗案的背后却给人们留下了沉甸甸的思考。

  郭弘、符立等人自办学术刊物诈骗长达7年之久,为何一直无人查扣?对此,陈淼等办案人员认为,其中既有一系列貌似合法的外衣“掩护”,也有投稿者为晋升职称不愿举报、有关部门难以发现的因素。

  “我们实行‘公司化’运作,几年下来,连自己都觉得已经合法了。”这个造假编辑部的徐某说,员工每天上午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每周开例会总结表彰,还有休假制度。“老板甚至给我们签合同,买保险,我慢慢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好的。”为给自己“贴金”,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

  另一方面,他们还与一些权威网站建立不正当合作关系,据调查,郭弘、符立夫妇的网站参与了百度竞价排名,投稿者提出在学术论文数据上能够查询全文的要求后,符立主动联系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及中知网开展合作,两家网站相继给她“创办”的部分杂志颁发了网络出版证书和收录证书。此外,她还仿造“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等公章为投稿者颁发获奖证书、论文证书。

  这个造假团队得以滋生壮大,还因为单个投稿者涉案资金少,而且很多人通过论文达到了晋升、评职称的目的,因此不愿向有关方面举报。符立说:“很多教育卫生行业作者反馈,论文在他们评定职称时起到作用,还主动介绍同事给我们投稿,甚至要求寄发票到单位报销。”

  靠假论文证书获得职称或职务,这样的职称评定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到底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有关专家表示,此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

  办案人员认为,这暴露出目前一些行业单纯以论文评定职称的“制度弊病”,现行评价机制存在重论文发表轻工作实绩、重论文数量轻研究质量的不良导向,已脱离实际违背人心。另一方面,一些人通过假期刊论文评上职称,还说明目前一些单位的评定职称程序存在漏洞,也反映出部分参与评价的人缺乏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

  办案人员分析此案认为,此案存在时间之久、影响之大令人震惊。现在很多合法刊物也收取论文版面费,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同时,由于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导致合法刊物根本无法满足巨大需求,“这为学术造假提供了制度运行的空间”。

  治乱需要重典,“要从根本上减少学术造假,必须从制度改革层面考量,铲除造假土壤”。有关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学术期刊监管,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和专家评审制度,不能仅以“论文论英雄”。同时应探索构建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适当发挥民间学术机构的评价作用,如此才能有效遏制非法出版物行骗。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