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国将对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10:15  CRI透视中国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对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要求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三个新指标

  业内人士指出,非化石能源比例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森林蓄积量,这三个指标是第一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表明中国严格履行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2009年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对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碳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十二五规划中的三个指标实际上就是上述目标的近期任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王瑞彬先生认为,新增的三个目标无疑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表明中国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我们国家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达到70%的比例,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要求得GDP的稳定增长,势必还会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种高碳资源的消耗,而(从我国)资源的实际量来讲不可能满足这种高消耗、高能耗的增长方式,在能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能源、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也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和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和日本比,只有它的十分之一;和德国比,只有它的八分之一左右。这种高能耗的增长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环保理念变化

  为了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支持,首先表现在更为严厉的宏观环境政策上,比发达国家在相应发展阶段上采取的环境政策更为严格,部分环境政策要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程度。其次在特殊区域和领域实行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就是把环境质量状况作为指导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之一,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和底线来规划和约束各方面工作,使环境保护成为保障人民生存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和首选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先生认为,这是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纳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全面和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更体现了我们实际上是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下理解和认识环保,环保不仅仅是控制污染排放的问题,还特别体现了我们综合决策、综合治理这样的一种观念,通过系统的、统筹的方法去解决环境问题,更进一步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环境问题源于发展、也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困难不容忽视

  邹骥先生同时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全面推进的阶段,环境压力是很大的,还有我们在技术资金上依然有很大缺口,特别是在研发、设计环节比较薄弱,这个主要是要依靠市场的手段、依靠经济刺激,但在这方面我们能力还很薄弱。”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环保事业充满希望的五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提出了新思路。专家认为,中国形成了一个包含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目标在内的节能环保体系,中国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尚娟 责任编辑:常海宽)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