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最高法:食品安全大案罪当判死要坚决判处死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06:43  中国青年报

  为了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一目标,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的密集行动加强食品安全整治力度,一场食品安全“保卫战”全面打响。

  无论是三聚氰胺,还是瘦肉精,近年影响食品安全的都是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面对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务院食安委的统一协调部署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各自管辖领域内出招,形成强大合力——

  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

  卫生部要求卫生系统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队伍,高度重视对非法添加行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调查;

  农业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河北等十省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要求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想更多办法、用更严措施推进“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专项整治;

  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今年年底前各地工商部门将给辖区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依法查封问题食品,责令停业;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管好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企业从原料进厂、关键环节控制到产品出厂实行全程把关;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备案,并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组织开展针对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的打击行动,要将犯罪分子全部缉拿归案作为办案的硬性标准……

  与此同时,各地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为百姓的食品安全“补天”——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给监管一线增配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用于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湖南长沙成立了全国首支食品安全公安执法队伍,并对市民举报给予奖励……

  各地各部门密集的行动,契合了百姓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期待。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保障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企业家的良心不是靠他自觉自愿产生的,而是被法律约束出来的。”有评论者认为。

  我国的法律对食品业乱象也做出了郑重回应: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单独列明食品安全监督渎职犯罪,并规定了比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更重的法定刑,将最高法定刑从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

  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状况,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法院高度重视、审慎审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避免重罪轻判;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相关职务犯罪,要依法从严惩处。今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的各项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务必依法严惩,特别是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的重大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必须依法从重、从快判处。要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犯罪数额、危害后果、恶劣影响等因素,依法准确裁量刑罚。对于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国务院食安办的统计显示,2010年,各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全国法院2010年审结与食品安全相关案件119件,生效判决人数162人。

  今年以来,围剿食品安全犯罪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批违法犯罪者受到惩处:

  4月29日,山西、河北两地法院公开宣判了4件“问题奶粉”案件,依法严厉惩处涉案的14名犯罪分子,其中,两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4名犯罪分子被判处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

  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7件18人,渎职犯罪20件39人。在“瘦肉精”事件中,河南就查处渎职犯罪嫌疑人26人。

  重庆、广东、辽宁、湖南等政法部门严惩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这些措施彰显了我国政府重典治乱、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但我国食品生产量、消耗量巨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众多,监管机制不尽完善,这些现实决定了食品安全“保卫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综合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细分政府监管责任 全民动员共同参与

  苏州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监管防线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江苏省苏州市通过细分政府监管责任、全民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

  从“点监管”发展成“闭环”无缝的链监管

  蔬菜有没有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需要快捷科学的检测。目前,苏州市场上的蔬菜本地供应量只有约30%,其余70%从山东、安徽、苏北等外地调运。本地菜在源头上由农业部门进行土壤检测、施肥施药检测等把关,而外地蔬菜则主要由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把关,苏州市为此动足了脑筋。

  南环桥批发市场是苏州城区九成居民蔬菜的集散地,市场董事长孟新鹤说,虽然自建了检测中心,但由于不具备法律资质,没有执法权,市场发现超标先只能以“建议书”方式与客户协商销毁处理。对不配合的客户,市场要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再到指定机构检测,待结果出来再处理,这样一个流程少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有时候市场检测发现超标,但因送检时间长农药会散发,最后有关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不超标,客户找市场理论,他们也很苦恼。

  针对这一困境,苏州率先通过信息化手段、物联网技术,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让肉菜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由政府的“点监管”发展成为一个“闭环”无缝的链监管。今年,苏州还将在中心城区初步建立体系,基本达到肉从生产地到消费终端可溯源,菜在批发结算环节可溯源,并逐步向终端推开。这项制度在全市推开后,将覆盖67个屠宰场、18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大批超市。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五专式”管理

  在苏州市不少餐饮场所的厨房门口,都有一个木制小箱子,上面用一把铜锁紧紧锁住。打开木箱记者看到,里面放的是各式添加剂;还有一个登记本,详细记录着每次使用添加剂的品种、分量;还有一小秤,每次使用多少添加剂都用小秤严格称量,而这些都由专人管理。

  “食品添加剂是众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在部分餐饮场所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五专式’管理,用‘一人、一箱、一秤、一本、一锁’管住食品添加剂。”苏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五专式”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且书面登记便于检查。

  实行“五专式”管理后,不少酒店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做到尽可能少用。一位酒店厨师告诉记者:“现在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比如松肉粉放在肉上会使肉变得新鲜,在以前做肉制品时都会加一些,而现在都不加了,这样更加原汁原味。”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还与餐饮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关系。对此,苏州在打击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行为的同时,还担负起宣传告知的责任。今后还将定期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和自律能力,并启动年度资质检验,避免“一次培训管一辈子”的现象。

  食品安全必须全民动员齐抓共管

  近年来,苏州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工作优秀市”。然而,这座城市对食品安全的追求却从未止步。“防范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仅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民动员齐抓共管”,苏州市市长阎立表示。

  遵循这一理念,苏州市成立了首支市级食品安全市民监督员队伍。队伍设食品安全市民监督员23人,他们从苏州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社区群众、食品生产经营户、媒体代表中产生,聘期两年。其职责是随时向政府职能部门及媒体,反映当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监管部门把好食品安全关口。苏州市民陆卫平说:“由群众组建的监督队来管老百姓的饭桌,我们放心。”

  此外,从本月起至今年年末,苏州全面开展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工商部门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

  除政民联手监督外,“苏州食品流通网”也于近日正式开通。网站除具备信息发布、法规宣传等功能外,还免费为食品批发经营户提供一套进、销、存内部管理系统,使经营户可方便地通过系统记录食品的购销台账。工商部门今后将借助该系统,在苏州建成一个全覆盖的流通环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溯源管理信息化网络,从根本上提升苏州流通环节食品的可控度和安全度。

  新华社南京5月28日电

  成都多部门各司其职保障食品安全

  新华社成都5月28日电(记者陈健)“成都市质监局提示,如您发现成都市食品生产企业存在产品质量违法,请拨打12365举报。”近日许多成都市民收到了这样的手机短信。成都市质监局统一发布的这一短信,旨在进一步强化市民的食品安全参与意识。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小维说,成都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食品放心城”的高度,继续完善监管机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加强三级食品安全防控体制建设;要健全基层防控体系,各区(市)县要按照食安委的要求,结合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发现机制,及时报送食品安全事故,并且组织对基层食安办查处案件的专职培训。

  记者从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了解到,成都市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着力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建设。

  近年来,成都通过转变监管理念,推进高新科技手段在肉类食品监管中的应用,探索建立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形成了从生猪屠宰、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网络。肉类食品已成市民的放心食品。

  今年4月,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全过程监控,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成都市农委、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近十个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其中,农委负责种植、养殖环节,质监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及食品生产环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经营环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消费环节,城管部门负责加强街头流动占道饮食摊点、流动食品商贩等的监管,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旅游部门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对涉旅企业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专项检查和整治,公安部门负责配合各相关执法部门开展专项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犯罪分子。

  据了解,成都还将把重点工作放在风险防范上,变被动为主动,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彻底整治食品加工小作坊,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持续惩治的震慑态势,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老百姓的信心,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的责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食品 安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