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蔡和森之女接受专访追忆“向蔡同盟”铁骨柔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2日09:26  法制周报

  向警予、蔡和森之女蔡妮接受本报专访:我的根在湖南      

  女儿追忆“向蔡同盟”铁骨柔情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赵雪浩

  “去年的11月份,我回过一次湖南,到了长沙的新民学会旧址,那是爸爸和妈妈当初工作过的地方,也去了妈妈的故乡溆浦,爸爸的故乡双峰。”面对来自家乡的媒体,已经89岁高龄的蔡妮显得很激动,她深情地对《法制周报》记者说,“有机会我还要去走走看看,我的根在湖南。”

  “根在湖南”的蔡妮是著名烈士向警予和蔡和森唯一健在的女儿。1919年底,向蔡两人一起赴法勤工留学,随后结成革命伴侣,“向蔡同盟”遂成革命佳话。然而,1928年“五一”前夕,向警予在汉口遭叛徒告密而被杀害,1931年蔡和森又在广州英勇就义,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斗士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双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

  ”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此诗甫出,终给“向蔡同盟”以最好的褒奖和注解。

  2011年5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蔡妮,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向家乡媒体深情回忆起自己烈士父母的革命人生。

  “向蔡同盟”:人人称羡的红色知己

  “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对于他们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亲戚的描述中得知的。”蔡妮开门见山地说,“1922 年,我在上海出生。一些资料上说的是我4个月大的时候,由母亲送回了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具体是不是这样,因为大多数的亲人都已过世,所以也无从考证了,但我是在湖南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据历史资料记载,1922年4月蔡妮出生于上海香山路的一个小阁楼里,她是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第一个孩子,而此时距被共产党人传为佳话的“向蔡同盟”建立刚过去两年时间。

  “1920年5月,我的父母在法国蒙达尼的一间木板平房里举行婚礼,虽然很简单,却轰动全城。”

  说到“向蔡同盟”这段革命佳话,蔡妮深情地说,“但那毕竟是个小城,不是很大,很多人来看热闹,还有专程来祝贺的。其中不仅有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大家都想亲眼见证‘向蔡同盟’。”

  然而关于“向蔡同盟”的来由,至今还没定论。

  有人说是源自“向上同盟”,有人说“向上同盟”是一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是蔡和森和向警予在去法国的船上合写的,“表示要在革命的征途中,互相勉励,共同向上”;还有人说蔡和森和向警予在热恋中互换了许多诗作,这些诗作结集出版时被作者以《向上同盟》命名。

  “无论怎么说,‘向蔡同盟’在当时确实被传为佳话,父母的自由恋爱和结婚甚至鼓舞了毛主席。”蔡妮如是说。事实的确如此,1920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罗学瓒的信中也就“向蔡同盟”发表自己的看法,称已下定决心“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革命者爱情的基础,首要的是志同道合。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结合,便是“向蔡同盟”之后的又一支浪漫曲。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果。”湖南溆浦县原文联主席舒新宇认为,“湖湘文化的精神他们身上得到了集中完美的体现,他们不但忧国忧民、敢为人先,而且还勇于担当、不怕牺牲。”

  “向蔡同盟”,不仅仅是男女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在蔡妮看来,父母的那张结婚照片是对这个“向蔡同盟”最真实的诠释: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徒并肩坐在草坪上,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这种寓情寓义的完美结合的结婚照片,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921年底,蔡和森等人因为领导留法学生争回里昂大学的入学权的斗争而得罪法国当局,被强行遣送回国。

  稍后,向警予也回到了中国。仅仅几年的时间,他们夫妇俩就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向蔡同盟”的佳话在党内和许多进步青年中也迅速地传播开来。

  2007 年6 月,蔡妮应邀参加了红色后代之旅,到了法国蒙达尼市,受到了蒙达尼市副市长丰特诺及全市人民的热烈欢迎。丰特诺“为自己的城市曾经接待过那些中国现代历史上丰碑式的人物而感到自豪”。他还称蔡妮是“其中一对富有传奇色彩的夫妇在这里的爱情结晶”。

  对于这件事,蔡妮回忆道:“当时我还在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大家这样欢迎我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的父母为中国人民而牺牲了自己,他们牺牲已经80多年了,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在苏联获悉父亲遇难消息

  “小时候在湖南,我和弟弟蔡博由姑妈蔡畅照顾,而姑妈的女儿李特特则由我的祖母葛健豪照顾。在这以前,我是和爸爸住在一起的。记得爸爸住的地方是党中央的一个秘密机关,房子很小,家里有个保姆……”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蔡妮显得很伤感,“爸爸和妈妈都是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很难顾及到家庭生活,所以我对父母的印象并不深。”

  就是在这“不深的印象”中,有一件事让蔡妮记忆深刻。据蔡妮回忆,1927 年,母亲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来看望他们。当时她和蔡博、李特特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问‘谁想和我一起睡呀?’我急忙说‘我想我想。’因为很少见到妈妈,早上醒来时我害羞地把头扭向了一边,妈妈拍了拍我的屁股,叫我起床。”在外婆的张罗下,向警予和子女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相片,这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了。

  向警予只在长沙呆了短短的两三天,就去了武汉。

  然而时隔不到一年,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遭叛徒告密在汉口被捕,在狱中遭到敌人的百般毒打,她始终坚守信念和秘密。蔡妮说:“妈妈是在租界里被捕的。租界法庭开审时,妈妈用流利的法语质问法籍法官,你们是法国人,这是在中国土地上,你们有什么权力干涉中国革命?我们的斗争是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平等、独立,这跟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完全一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们,反而要帮那些跟我们作对的人?”

  在牢房里,向警予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革命者,但在侠骨背后不乏柔情,她时常对着父亲的照片说:“我的父亲是最爱我的,我拿什么报答他呢?”想念蔡妮和蔡博两个孩子时,只能拿出照片,放在唇边、贴在脸上亲吻时,都会深情地呢喃:“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吗?”

  时年“五一”前夕,向警予终遭杀害,噩耗传来,蔡和森为向警予奋笔写下传记纪念“我的妻”。他动情地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面对当时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片“白色恐怖”,恰值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蔡和森与蔡畅都是“六大”代表,他们遂将将蔡妮带往莫斯科。

  蔡妮是1929年抵莫斯科的,至1953年归国,她在那里整整生活了24年。对于那段人生经历,她向《法制周报》记者说:“当时,苏联正处于困难而又动荡的时期,但苏联对那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的教育极为关心,为他们组建了儿童教养机构——国际儿童院。于是,我的父亲把我安置在一个普通的幼稚园中。”  

  事实上,对于生活在莫斯科的蔡妮来说,她并不知道两年后的1931年,父亲也遭到叛徒告密而惨遭杀害,父亲牺牲后的她“长期无人认领,失去与亲人联系,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933年,蔡妮在黑海古尔祖夫夏令营度假,恰好李立三也在。他一眼认出蔡妮是蔡和森、向警予的女儿,就把她抱在怀里,高兴说道:“我是你父母的战友!我认识你!”李立三把蔡和森的不幸遇害告诉了蔡妮,并要她“长大后为父亲报仇”。

  时隔多年后,蔡妮回忆说:“跟李立三的偶然相见,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李立三为我做了许多事,帮我跟国内亲人取得联系,我很感激他。后来是他送我进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此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莫斯科医学院毕业,蔡妮一直生活在莫斯科。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后,蔡妮对留苏生活仍记忆犹新,很多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依然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她曾深情地说:“苏联是我成长的第二故乡,但我的事业还是在我们的祖国——中国。”

  “我的根在湖南”

  1953年,蔡妮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

  因为父母早于战争年代就壮烈牺牲,所以最先接待她的亲人是姑妈蔡畅和姑父李富春。当她被分配到北京儿童医院去上班时,姑父姑母对她的赠言就是:“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第一次回到湖南是1978年,那个时候去了父母的故乡,看了他们的故居,很触景生情。”蔡妮说,“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湖南人,我的根就在湖南。”

  2010年10月,在向警予诞辰115周年之际,蔡妮再一次回到了母亲的故乡——湖南溆浦,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她深情地说:“家乡的领导和人民很好,对我母亲很爱戴也很崇敬。”

  这一次,已年近9旬的蔡妮,不辞辛苦地再一次去了父母生活、工作的地方,从溆浦到双峰,再到长沙,看着父母的遗物,都“长久不语”。对此,蔡妮的儿媳妇孟雅向记者解释说:“老人年纪大了,对父母、对故乡思念也越来越深,虽然她在莫斯科生活好多年,但一直强调父母的故乡才是自己的故乡。”

  几乎与党同龄的蔡妮,在建党90年前夕欣闻家乡媒体要来采访,不顾年事已高,还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了记者的每一个问题,在儿媳孟雅的帮助下还特意为《法制周报》读者写下一句心里话。

  由于她在苏联待得太久,俄文远比汉语要好,所以用俄文题写了一句:“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这是她的心声,也是两位烈士父母为之献身的最大愿望。

  警予的血是流于伟大光荣的“五一”劳动节啊!警予的血是为中国劳苦群众的苏维埃的红旗而流的啊……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摘自蔡和森悼向警予文《同志传》

  爹爹妈妈呀,我天天把你两老人家的像放在床上,每早晚必看一阵……我的爹爹呀,不要愁,你的九儿在这里,努力做人,努力向上。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而且这块肉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和森是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

  ——摘自向警予于1920年在法国写给父亲的家书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