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10年6月9日播出《电动车限令,为何陷争议?》,以下系节目实录:
导视:
解说:
主要区域24小时 电动自行车深圳遭禁令。
交警:
从六月六日开始到年底不要上路了,注意安全吧。
这是限行的通知,你要自然只有,深圳部分区域是不可以行驶的。
解说:
有些人拍手称快。
深圳市民:
(骑电动车)很危险,要是取缔的话就更好。
解说:
有些人叫苦不迭。
深圳市民:
禁行电动车的话,我们的工资也少了一半了,电动车送四六十个,自行车最多送二三十个了。
李先生:
你想一下一桶水四十斤,送五六桶水,自行车能承受得了吗?
解说:
安全隐患、管理难题、现实需求,一座城市如何平衡这多重考量?《新闻1+1》本期关注——“限电令”为何陷争议?
主持人(劳春燕):
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1+1》。
电动自行车也就是电动车,让很多人是爱恨交加,爱它的人说电动车又经济又实惠,而且也很环保,恨它的人说电动自行车在街上横冲直撞,造成不少交通事故。到底怎么管,怎么治,反复了很多年。深圳有了50万辆电动车,现在最新的做法是限制电动车上路,这个“限电令”也是引发了很多的争议,一起来看。
(播放短片)
黄维江(罗湖交警大队东门中队交警):
这是限行的一个通知,现在我贴到你车上,你要自己知道,现在部分区域是不可以行(驶)的。
解说:
近两天,深圳的一些电动车突然被贴上的执法通知,车主被交警口头劝告,电动车不能上路了。对于深圳50万辆电动车车主来说,6月6日是一个转折点,从这天开始,深圳主要区域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而这个决定来自深圳紧急下发的一纸地方“限电令”。
字幕提示:
2011年6月7日新闻
口播新闻:
今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深圳召开,为了给大会营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深圳从昨天开始限制电动自行车行驶。
解说:
消息来的有些突然,上个月26日深圳市公安局和交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6月6日开始,到2011年12月5日全天24小时深圳主要区域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深圳交警部门的解释是,近年来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大幅上升,影响了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此举也得到了一些市民的赞许。
深圳市民:
像这样转弯的话,他们都不理的,你像开车他就直接打尖过来,很危险的。我觉得要是取缔就更好。
解说:
虽然禁令已下,但是如今深圳街头还是能看到不少电动车的身影。深圳相关部门表示,本月是政策实施的缓冲期,以宣传教育和劝阻为主,从下月开始,违规上路的驾驶者将面临200元罚款的处罚。
黄维江:
往后延时一个月,是一个警告执法(期间),派发这个通知,还有一个口头上的教育,转变一下他们的出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啊,搭公交车啊。
解说:
安全隐患、事故多发,有公众为此叫好,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这会带来不便。
深圳市民:
确实是很不方便,你看我们在中心区那边上班的话,你不可能步行,那边又没有地方住,这是很困难的,公交车又没有。
解说:
深圳市民李先生平时经常要帮人送水或送货,电动车禁止上路让他措手不及。
李先生(深圳市民):
你想一下一桶水四十斤,送五六桶水,自行车能承受得了吗?从这里送到地王那边,一身汗也送不到。
解说:
灵活实用的电动自行车被认为是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深圳市5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里跑速递的起码有八九千辆,如今的一纸禁令让深圳的快递送货人员叫苦不迭。
梁先生(深圳市民):
一般送快递、送水自己方便,帮老板打工送点货。那就没自己(以前)那么方便了嘛。
龚明豪(快递员):
禁行电单车的话,那我们的工资也少了一半了。(以前一天快递)送五六十个,自行车最多(送)二三十个。
解说: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广东省的快递服务量已经占到全国的约四分之一,其中深圳又占广东市场一大部分份额,辐射影响到全国的快递网络。
快递员:
钱也挣不到,还不辞工干什么呢,反正都是份苦工。
郑艳玲(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
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就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成本,深圳这个顺风速运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速运公司了,它在深圳就有1800辆电动车,之后用什么来替代?换成自行车,深圳也没有自行车道,企业可能换成面包车,我觉得应该出台一个停靠的特殊的政策,否则他走街串巷,我也要停在停车场,这个可能是不太人性化,政策出台应该给企业起码一年的调整周期。
解说:
面对企业成本剧增,华南部分快递企业甚至开始批量采购自行车。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说他们将不得不租赁更多站点,成本可能一下子提高40%。
快递门店负责人:
就是说像我们这些速递行业,看下是要办牌还是怎么样,最好是能继续使用电单车。
解说:
对于此次电动车禁令,深圳市有关部门称是依据《交通安全法》,该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制电动自行车,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经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金心异(深圳市政协委员):
涉及到公众的权力和福利的这些公共政策,在出台之前都应该有一个比较长的沟通,让他们有充分的诉求表达,然后有一个充分的这样一个论证的过程。
主持人:
应该说这次深圳出台这个“限电令”,可能也是考虑到了可能会有的影响,所以它一方面在地区上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进行限电,而是在一些重点地区进行“限电令”,另外在时间上也是半年,已经是考虑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为什么这一纸“限电令”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
白岩松(评论员):
其实在8月12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正式召开之前,我是很怕在深圳再传来禁这个,限那个,类似这样的消息,但是还是来的,因为又来了一个限电动车。虽然在他的这份通告里头只字没有说是因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等,但是大家还是容易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因为这样的通告也给了大家这样联想的空间,第一个,6月6日开始实施,然后7月1日正式开始罚款了,甚至扣车,这时候离8月12日的开幕已经很近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通告的执行期限从6月6日一直到12月5日,12月5日之后怎么样没说,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一个联想。我觉得很多政策的这种出台,大家希望它是多动智慧、多动脑子,少动手和最简单的笔,限和禁是最简单的一种管理方法。
主持人:
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在试探民意,花半年的时间看看大家是不是能够接受这个“限电令”?
白岩松:
别,这不像是其它的事情,你试探一下,大家有什么意见你听听部分,这没有试探,上来就是改变很多的行业和改变很多人们生活的一个举动,它不是一个试探。你比如说从这一天开始,快递可能就不会那么快了?快递,快递在于一个快,但是相当多的电动车在深圳承担着这样一个快递的任务,但是他的工作量如果改成自行车的话,可能一下子减半,甚至更多,我假如作为在深圳的消费者快不起来了。还有送水,你想想我们可能一天、两天,最多两天就要换一次水,过去是打完电话没多长时间来了,现在很难,时间会拉长,这不是试探,这是直接带来人们生活的改变。
主持人:
对,可能执法者、管理者也没有想到,“限电令”也许能够让交通秩序得到一些更高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快递业,会影响到这些行业,这可能是没有想到的问题?
白岩松: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没有想到特别有意思,没有想到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分好几个层面去理解,我们对决策出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仅要求他想到这个出台了之后,他期待的那个结果会出现。比如说安全,那是,没了肯定这个领域里的不安全因素就会减少,这个他想到了,他期待这个结果,但是带来的综合反应,任何一个决策在出台之前是都要细致的考虑到的,只有都想到了,没有很多的没想到,一个公共政策出台的时候,才会被社会顺利的接受,只要一个政策出台的时候,只想到了你希望的,而没有想到别人希望的话,出台就会不顺利,就会引起争议。
主持人:
这个政策其实还给很多车主带来一个难题,因为“限电令”只有半年的时间,这个车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处理?
白岩松:
是,你比如说我们不是说所有的限或者是禁都投反对票,不一定。你看有的城市里头,包括深圳在内,和之前的广州禁摩托车,“禁摩”,虽然有一些争议,慢慢大家是接受了,因为它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渡,比如说开始不上牌了,新买的车就不会再上牌了,慢慢的过渡,大家有一种预期。这个你注意到,新闻消息里是叫紧急出台,或者说突然出台,大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这是前面。后面又来了麻烦了,就像你刚才问的这样,这个通告只写了到12月5日,那请问比如说我白岩松有一个电动车,或者劳春燕有一个电动车,我是卖还是不卖?怎么去处理它?我们怎么去期待12月5日之后的那种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这种预期不清晰的公共决策也容易陷入到争议之中。
主持人:
那我们也来说一个支持方的之间,支持方说不就是半年的时间嘛,为了大运会,为了大运会期间交通安全、交通面貌,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岩松:
我想可能大家会有两种想法。第一个,办大运会更从容一点,不就是一个开心的大Party,这个城市原本是什么样,就把它的魅力很自然的展现出来就好了。第二个,的确可能一个大运会,这个城市会有压力,会出台一些相关的管理,但是这个管理需要在一个民主决策,像公众的听证会,更多的征求意见,让大家一起成为你公共政策出台的支持者,而不是相当多人的利益受损。我觉得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不能仅仅站在大多数人利益就觉得没问题了。不要说50万辆电动车,哪怕是5个人的利益,在一个城市当中,如果你出台的政策限制他的利益出台的过程不够民主,然后不够符合程序,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的话,即使5个人利益受损,我们也要捍卫5个人的利益。
主持人:
看上去深圳是50万辆电动自行车,但是它其实关系到的不仅仅是50万个人的利益,电动车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那么为什么电动车它会事故频发?它的危险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电动车到底应该怎么来管、怎么来治呢?稍候《新闻1+1》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