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不仅来自于体制带来的腐败窝案,也来自于剧变的产业生态环境,它们很难像以前那样掌控所有的数据增值业务,而这部分业务在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管道化”成为运营商很难逆转的大势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 | 北京报道
在手机涉黄、流氓SP屡被曝光之后,2011年6月,电信行业再次成为不光彩的焦点。
直接导火索是《新世纪周刊》曝出中纪委向三大电信运营商派驻调查组的消息。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中国移动否认。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陆续浮出水面的电信行业腐败案:2009年底至今,从原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开始,中国移动先后有8名高管落马。2011年3月,工信部总工程师苏金生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随后被工信部免去职务。
“调查还在进行,谁也不敢断言就到此为止了。目前来看中移动的涉案当事人大部分在数据部,但难说别的部门不会出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
电信业群腐案的重要诱因是电信行业的高度垄断所赋予其的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反腐由此成为电信业变革的重要推进力量。“尽管为了改变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电信业重组力求平衡各方实力,但电信业的垄断状况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本质改变。”上述人士评论说。
另一方面,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外部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们很难像以前那样掌控所有的数据增值业务,而这部分业务在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管道化”成为运营商很难逆转的大势。
行业深震
2009年,在审计署对2008年电信重组中原中国网通并入中国联通的财务状况重新核查时发现时任中国网通董事长的张春江“涉嫌严重经济问题”,不久张春江被“双开”。这拉开了电信行业腐败系列案件的序幕。
2010年初,中国移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施万中涉嫌收受西门子公司500万美元贿赂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2010年4月,湖北移动原副总经理林东华涉嫌巨额贪污;
2010年3月,四川移动数据部原总经理、中国无线音乐运营中心总经理李向东在与审计部门的一次例行谈话后,携款外逃;
2010年6月,四川移动总经理李华落马,据称与设备采购有关;
2010年10月,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落马,据称因在设备采购中收受贿赂;
2011年5月中旬,中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马力涉嫌重大违纪接受调查;不久后,中国移动原数据部部长、原卓望控股CEO叶兵也被带走接受调查。
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仅涉案的中移动数据部副总马力就已牵出超过60名涉案人或案件知情人。这些人广泛地分布于政府、运营商、增值业务厂商,乃至更多层面。
一则可能与反腐有关的重大人事变动的消息也在5月底传出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微博中称:“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将光荣退休,奚国华转任中国移动董事长,中国电信总裁尚冰转任工信部副部长,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转任云南省省长,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转任中国电信董事长,中国联通总裁陆益民升任中国联通董事长。不出意外的话,这一系列任命将于六月份陆续出炉。”
当本刊记者致电李易询问消息是否确切时,他表示不便再评论此事:“静观有关部门的任命通知吧。”
数据业务黑洞
从已曝光的案件来看,与数据业务相关的占了相当比重。根据中国移动上市公司财报,2010年数据增值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中移动总收入的31.2%。
李向东案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到2011年为止,李向东执掌四川移动数据部长达7年。2005年6月,在李向东的提议下,“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成立,将原本各省的彩铃接入权收归基地,统一进行资源调配和管辖。
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使中移动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也给执掌这一业务的李向东提供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而基地这种模式深受中移动推崇,在其后的时间里又陆续建立了手机阅读、视频、位置、电子商务、游戏等共八大基地。
据闻,李向东潜逃时带出了约4亿人民币。而这些钱,绝大多数由SP(Service Provider,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供奉”。
2000年,中移动为了全面激活数据业务,抛出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以其移动互联网门户梦网作为平台,将自己的WAP平台及短信平台开放出来,吸引众多SP开发各种服务。中移动与SP按照15:85的比例进行分成。
此后,SP开始蓬勃发展。借助于中移动的全网推送,SP们一夜暴富。当时,新浪、搜狐、腾讯等巨头就是依靠SP业务度过了互联网的寒冬。
而属于中移动的15%的收入日后则为其带来了无数的责难。
“中国的SP是个独特的存在,国外的运营商很难为这种没有渠道、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供赚钱机会。但当时运营商需要推广业务,需要合作伙伴,就把SP扶植起来了。”通信业专家付亮对本刊记者表示。
也正是由于SP服务无需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即使像天气预报这样简单的业务也可以日进斗金,于是SP们开始设计出各种低俗、涉黄内容及各种恶意吸费陷阱攫取更多的利润。作为合作伙伴和管理者,与SP有共同利益的中移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动付费定制SP业务的用户并不多,各省为了完成数据业务的指标,会把数据服务捆绑在话费套餐中,而用户往往对这个不在意,他们只管通话和短信的数量。这些数据业务需要有人来生产,很大一部分就分给了SP。例如手机报每天一次,寥寥数条新闻,有3个人来做这个事情就行了,假如有30万人订阅,每月3块钱,每月就是90万,一年就轻松收入千万。前提是进入运营商的套餐体系。如果你掌管这个体系会怎么做?可能会找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做,而自己也深度参与利益分配。”飞象网CEO项立刚对《望东方周刊》说。
此外,分成比例也具有议价和回扣的空间,这也是权力寻租的一个重要漏洞。
移动新政
2010年,经历了众多腐败案后,中移动开始大面积轮调省级公司领导人。在反腐引发的人事震荡中,李跃于2010年5月接任中移动集团总经理,将改革的出发点设在挤压集团内部权力寻租空间上。
在数据业务方面,最大的举措就是重整卓望集团。卓望集团是由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发起并投资成立的公司,其下包括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暨梦网运营支撑中心(简称“卓望信息”)等4家子公司。其中卓望信息主要负责中国移动的无线增值业务开发与运营。
据报道,卓望控股将把香港成立的主体机构“卓望控股有限公司”注销,员工全部纳入卓望信息。卓望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将根据业务属性,分别改制为软件平台、行业、飞信、创新业务、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八个事业部门。
卓望信息此前拥有的与中移动在增值业务上的“收入分成”权利也将被取消,而改为按人头、内容购买和系统设备折价核算,支付固定运营支撑费。这意味着之前15:85的移动梦网模式一去不返。因此也有人称中移动此举是在大举清理SP。
2011年5月17日国际电信日期间,中移动大幅下调了“全球通”资费,最高降幅超过4成,其中绝大部分是原本绑定在套餐中的众多数据业务。中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则称此举是将数据业务的选择权还给用户。
在采购方面,中移动将手机终端的定制采购也全部收归集团采购部,并且筹划以一家控股子公司来承担采购代理。而在市场推广方面,中移动也将广告投放权收回,并大幅削减了预算。
业界对李跃主导的新政看法不一,反对者认为这是在抛弃合作伙伴,将开放大门关闭,违背了市场规律,支持者则认为,这一步变革仍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
“管道工”之惑
电信运营商需要变革,尤其是中移动。这压力不仅来自于体制带来的腐败窝案,也来自于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及剧变的产业生态环境。
2008年的电信业重组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分配给中移动的不成熟的TD-SCDMA技术也是为了平衡其过强的实力。如今,借助于3G的新起点,从前的弱势者中国联通与新秀中国电信都在奋力追赶霸主中移动。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iPhone+APP Store”的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基于移动网络的数据业务。各种应用客户端正在取代梦网式的移动互联网门户。在苹果的应用商店模式下,利益完全掌控在手机厂商及开发者手中,而与运营商无关。
一些新的阶层正在出现: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介入应用开发环节,内容商、草根开发者、大型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终端商、设备商都加入了开发者大军。
“数据业务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以短信为基础的传统的SP行业将会逐渐消亡。在传统模式下,运营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于代收费,而现在第三方支付渠道已经发展起来,所以运营商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丧失。”付亮分析说。
围绕运营商的产业链逐步瓦解,新的开放的产业链正在形成。“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是运营商正面临被管道化的危险。” 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而这种“管道化”,尽管在国外非常正常,却是中国的运营商一直都尽力避免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平台、应用都已经成为一个个新的赢利点,运营商已经不再是产业链的核心。
该成为怎样的运营商
面对新环境,避免日益成为“管道工”,三家运营商也做出了应对。中移动在2009年就成立了Mobile Market(以下简称MM)应用商店,并一度想做平台中的平台,将诺基亚的Ovi商店等悉数汇集在MM平台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投入发展沃商店和天翼空间。三家应用商店均参照APP Store的模式与开发者三七分成。
由此可见,即使逐渐失去主导权、无论策略如何改变,运营商在数据业务方面也不会放手,依然会加大力度争夺市场。只不过,如今的运营商也并不那么排斥“管道”的角色,而是在前面加上了“智能”的定义。
“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659%,网络难堪重负,因此对运营商而言,如何进行网络技术升级,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智能管道的提供者,成为摆在运营商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李正茂说。
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将“流量经营”称为智能管道的核心。中移动提出了成为“智能管道”的策略控制架构(PCC)方案,实现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和网络运营。中国电信也提出了“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的智能管道概念。其核心都是对用户及业务进行细分管理。
通过智能管道,运营商想实现IP网络的可管和可控,进而在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资源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生态链,从而改变自己目前所处的被动地位。
“移动互联网有一些特点,比如身份和位置可识别等,运营商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做好细分市场,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推送,做精准营销,这是其他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付亮指出。
“运营商对目前急速变换的环境下自己应该怎么做还没有完全想清楚。其实,首先就应该把管道做好,整个电信行业在2010年赚了8500亿元的管道费,有什么不好的?
现在运营商提出智能管道就已经在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回头专注自己的主业,但在怎么做上,还没完全想通。”项立刚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