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多省市遭遇暴雨洪涝灾害专题 > 正文
旱涝急转,它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国内很多地区经历冬、春、夏三季连旱的严峻形势之下,我国南方地区再次遭遇了几轮强降雨袭击,在抗旱工作尚未结束之时很多地方又要抖擞精神应对洪涝灾害的挑战。这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验……
水利设施:地方在中央身后气喘吁吁
旱涝急转,汛情不断,强降雨持续袭击南方诸省,令今年“一号文件”所关注的水利投资问题再成焦点。尽管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今年预计有较大增长,水利部也正从多方面扩充水利投资的资金来源,但其整体进程仍受资金来源难以落实、地方配套政策“一刀切”、管护资金主体缺位等老大难问题困扰。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后,各水利部门都把扩大2011年水利投资规模作为规划计划工作的着力点。“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时,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步子更大一些;确定任务和规模时,既要考虑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快速增长,也要考虑金融支持政策和水利项目的市场融资能力,投资规模可以定得更积极一些。”在2011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这样表示。
2011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预计有较大增长:继续安排200亿元以上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实施《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将剩余80多亿元中央投资全部安排完毕;拟安排中央投资100亿元,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对于2011年水利投资规划,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指出,2010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预 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18%,水利部将与国家发改委沟通,争取提高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在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力争有较大增长,同时力争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规模,在2010年268亿元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记者获悉,截至4月底,2011年需推进的拟由中央报送的水利项目达192项。
但雨一直在下,困扰水利投资的“老大难”问题让人感到尴尬。
“半年过去了,我日前前往山东、黑龙江、湖北、四川等省份调研时却发现,这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根本没落实。”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所研究员于法稳接受专访时直言不讳地说。
对此,周学文表示,未来水利部将抓紧落实上述政策,并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抓紧出台新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同时,水利部继续加强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但周学文也承认,“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万亿元左右,现有投资来源渠道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
于法稳还告诉记者,自己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国家今年增加水利投资的幅度非常大,对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状况也起到很大作用,但却暴露出在要求地方配套资金方面‘一刀切’的问题”。目前,国家要求地方资金必须与中央一比一匹配,而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中,水利部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要求,对去年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不好的地区,适度减少中央水利投资规模。
对那些财力无法进行如此匹配、又为了拿到更多中央投资的地方政府来说,就不得不采用造假这一下策。于法稳建议,国家应根据不同区域、地域的经济特点,将此政策做一个调整,如贫困地区的资金来源全部来自中央拨款。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农田水利管护资金因主体和监管缺失,一直在基层无法落实,这使得水利投资建设之后的维护管理成了监管的‘无人地带’。”于法稳告诉记者,虽然各地要求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对国家投资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但因监管主体缺位、没有资金支持等各方面原因,这个协会组织形同虚设。“国家投资建设了那么水利设施,如果管护跟不上,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经济参考报,记者 文婧)
地质灾害:做最坏的打算
6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新闻发布会,对于这一轮“旱涝急转”天气异常变化,以及未来灾害发展趋势和防灾抗灾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半月谈网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从6月10日到12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强降雨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灾情分别启动了三级、四级应急响应。6月18日,国土资源部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发出明电,要求切实加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局地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6月20日,针对未来一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可能发生的又一轮降雨过程,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救灾预警响应,同时向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合肥、福州、武汉、南宁、成都、昆明等6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发出紧急通知,安排部署此次降雨过程应对工作。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去年冬天以来我国经历冬、春、夏三季连旱的气侯,今年的地质灾害是不是会比往年更加严重?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表示,今年5月份以前南方许多地区比较干旱,进入6月汛期以来降雨呈增加趋势。面对旱涝急转的情况,先旱会造成岩土体开裂,后雨就会使雨水下渗、把土壤冲起来造成泥石流。今年前期干旱,后期能不能集中降雨,这很难说,而且地质灾害防治当中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我们不敢说下半年灾害肯定比往年轻,因为气象是变化万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应付最严峻的考验。(半月谈网,记者 梁恒)
通胀之下:搅动农产品价格
从物价形势来看,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到63.6%;猪肉价格涨幅达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
专业人士分析称,华中地区先是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而后南方多省发生洪涝灾害,这些因素将导致食品因素成为近期通胀加剧的最大风险。有数据表明,这一轮通胀将会比2007年和2008年更为广泛和持久,目前抗通胀形势也并不容乐观。
“由于南方地区的迅速由旱转涝,整个夏季的农产品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使得目前通胀形势更为严峻,伴随着禽蛋以及猪肉价格的周期性上涨,未来的通胀压力还会持续升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记者表示。(国际金融报,记者 史燕君,实习生 胡哲)
部分菜价短期涨幅超三成
洪涝灾害导致下跌态势中的部分蔬菜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价格高企的生猪市场“雪上加霜”,猪价回落时间或将延迟;而旱涝急转令粮食生产预期偏向乐观,减产危机暂时得以扭转,粮价或不会大幅上涨。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16日称,6月份正值蔬菜的生长旺季,各地蔬菜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出现回落。预计后期蔬菜价格继续保持下跌态势。
然而,持续的强降水不利于蔬菜的生产,再加上暴雨给蔬菜运输带来很大困难,部分地区的蔬菜价格出现反弹。
“家里不少菜地都被淹了,丝瓜原来每天一亩地可以收几十斤,这几天一亩才收了17斤。”在江西省江州农贸市场卖菜的曾老板抱怨道。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与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江西九江信息采集员反映,像曾老板这样的菜农不在少数,很多菜农都是由于收成不佳才不得不调高菜价。
湖北省武汉遭遇10年来的最强降水袭击,部分蔬菜短期涨幅超过三成。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信息员告诉记者,与上周五相比,市场监测的20种蔬菜中,7个品种价格涨幅较大,其中包菜上涨36.8%,莴笋上涨34.6%,胡萝卜上涨22.7%,苦瓜上涨23.5%,油麦菜上涨23%。
这位信息员说,暴雨对叶类菜的影响较大,现在武汉郊区的蔬菜已经开始减产,菜价整体呈现上扬走势。目前市场从昆明运输叶类菜来填充市场,但成本较高。如果暴雨持续,蔬菜价格还会出现一定的涨幅。
目前,蔬菜减产的范围还比较有限。湖南省农业厅蔬菜处副处长罗伟玲介绍,近期降雨对蔬菜产量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小。在长沙市宁乡县,仅有不到1000亩的娃娃萝卜菜和白菜因灾绝收。而在益阳市受灾的一万亩水生蔬菜也是因为前段时间的干旱所致。
据了解,湖南省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82个,基地分布也较为广泛平均。加上6月已不是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轮强降雨对蔬菜生产影响不大。罗伟玲表示,只要后续加强管理,多疏通渠道,就不会有大面积受灾情况发生。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谭谟晓认为,由于前期暴雨导致蔬菜减产、绝收,地产菜上市量减少,部分受灾较严重的地区蔬菜供应仍将以外地菜为主,价格维持高位。如果后期天气逐渐转晴,将有利于地产菜生长,待地产菜大量上市后,价格有望出现回落。
粮食减产危机暂消
5月下旬,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一度引发人们对粮食减产的担忧,期货市场上天气炒作的氛围极其浓厚。旱涝急转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4次较强降雨过程,有效缓解了前期发生的严重旱情,市场对粮食特别是早籼稻减产的预期暂时有所扭转。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2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702万亩,低于多年同期均值1.63亿亩。前期旱情严重的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尚有耕地受旱面积1026万亩,比降雨前减少了4669万亩;其中作物受旱475万亩,比降雨前减少了2729万亩。
记者近日在湖南省采访了解到,尽管5月下旬到6月上旬经历了旱涝急转的过程,但严重受灾范围并未扩大。在长沙市望城县乔口镇团头湖村,翠翠农业合作社的稻田管理员刘德昌说,灾害天气并未对水稻生长带来很大影响,整个合作社2260亩双季稻现在每亩的基本苗平均比去年增加了6万根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产量将高于去年。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华北等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情况更为乐观。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告诉记者,东北春播结束,现在玉米、水稻、大豆正处于生长阶段,华北黄淮地区小麦收割进入尾声,从最近的天气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良好。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中国夏粮仍将再获丰收,夏粮价格将保持稳定,不会受国际粮价大起大落的影响。
不过,虽然南方一些省区雨量充沛,但局部地区旱情仍在持续,前期干旱造成的减产难以弥补。记者回访了在5月份因干旱损失惨重的益阳南县洪堰湖村种粮大户胡建,当时在他全部600亩的水稻中,曾因无水灌溉放弃了200亩早稻。胡建说,在剩下的400亩水稻中,自己利用这轮降水改种了100亩中稻,但这次降雨已经不能挽回其余300亩减产50%的局面。
随着全国即将全面进入主汛期,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逐步显现。焦善伟认为,早籼稻正处于生产关键时期,距离收割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南方暴雨天气对早籼稻生产影响较大,对中晚籼稻则相对有利,但前提是不能形成大的洪涝灾害。(记者 白田田 周勉)
(本文综合半月谈、经济参考报、国际金融报、新华网及人民网等媒体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