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国公司回应“复制洋小镇”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10:23  国际先驱导报

  最美丽小镇之美包括其深层次的文化和整体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合一,这是难以靠模仿外观来复制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刚、王攀、乌梦达 特约撰稿吴林发自维也纳、广州、北京 碧绿的湖水如一块翡翠静卧在海拔3000多米的壮丽群山之间,云雾缠绕山间,湖面水平如镜,山峦倒映其中,天鹅和水鸟嬉戏水面。湖畔是古香古色的民居,一座细细的教堂尖塔立于湖光山色之中。小镇以清教徒教堂为中心,向山坡和湖岸散布着色彩斑斓、花团锦簇的住宅和庭院。淡红、明黄、浅紫……被刷成各种颜色的房屋层层叠叠借山势升高,又慢慢向水岸延伸。小镇犹如一幅精致而细腻的工笔画,经过了长时间的勾勒、着色、渲染。整幅画面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宁静与祥和,尘世的喧嚣仿佛从此远离。

  这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位于奥地利的哈施塔特,更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然而近段时间来,一则有关万里之外的中国将出现一个“山寨版”世界最美湖畔小镇的消息搅乱了小镇居民们的清静。

  “最美”小镇被拷贝 奥地利人心情复杂

  5月中旬,据奥地利《新闻报》等当地媒体报道,中国五矿集团计划在广东省惠州市附近,依照哈施塔特建造一处高档住宅区。小镇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景致,包括细尖顶教堂、“绿树”旅馆、城中小广场及环广场建筑群、三圣柱等全将按照原样和原尺寸复制,甚至可能还包括一个缩小的哈施塔特湖。为此,中国的建筑师们已经秘密研究这座小镇有一段时间了,拷贝工程甚至已经开建。

  此消息一经当地媒体报道,国际舆论哗然。德国《明镜》周刊、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也纷纷跟进,甚至派记者专程实地探访小镇。

  而面对媒体,当地一些村民表示,之前他们对此事一无所知,虽然也曾见到许多亚洲人对小镇的房屋指指点点,到处拍照。

  小镇著名的“绿树”旅馆老板温格内尔称,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这些中国人的一些照片和设计图纸,她才发现,自己的家乡要被拷贝,“就像是我们这里的一面镜子”。温格内尔女士说,她的旅馆已有数百年历史,“这幢房子是我个人艺术的结晶……我不喜欢有人来测量、拍照,研究”。

  “我感到吃惊,但并不愤怒。”镇长朔约茨则在对媒体谈及此事时,原则上持肯定态度。他相信中国人来复制小镇的举动“可能会成为促进当地旅游的一个发动机”。

  但同时他也“理解小镇中一些居民心中的不快”,放下复制整座城镇是否涉及侵权的问题不论,至少复制方应首先“争得当地管理当局和被复制房屋主人的同意”。

  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纪念碑及遗址委员会(ICOMOS)”的奥地利分会的凯塞尔称,原则上讲,对小镇中的建筑进行拍照和相应的仿建并不算违法,但如果要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则需要事先征求主人的意见。

  据悉,朔约茨计划与哈施塔特镇所属的奥地利上奥州州长普林格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当局讨论此事。在今年7月,一个中国代表团就仿建哈施塔特镇问题来访时,他也会向代表团提出这个问题。

  五矿否认侵权 称外国媒体“看热闹”

  本报记者注意到,其实早在今年4月,五矿集团投资60亿元,在惠州市打造“全国首个奥地利风格的旅游独家风情小镇”的新闻就已见诸国内媒体的报端,但只被视为一则普通的房地产新闻,未引起国内媒体关注。

  时隔一个月之后,各种舆论的质疑将该项目开发商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五矿地产惠州项目营销副总经理史凌云承认,五矿公司确曾到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现场考察,“但只是采取一些相同的建筑元素但不是复制”。

  在他看来,以国外某个城镇的名字命名,并且引入特定风格的建筑,在国内房地产界相当普遍,“是很正常的做法”,“项目只是定位为奥地利风格,不存在复制或克隆奥地利小镇的情况”。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19日正式开工,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建设期约7年,将建成“低密度、高端的欧式风格住宅开发区”,总投资额约60亿元人民币。其中已开建的只有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的奥地利小镇。

  针对部分外国媒体声称的应支付产权费用的说法,史凌云认为“毫无道理”,由于项目本身不是照搬照抄,只存在风格借鉴,因此与“哈尔斯塔特”小镇并无直接关联,不存在侵权因此也不该支付费用。

  此外,他认为“当前提出侵权和索赔的均是持‘看热闹’心态的外国媒体”。五矿公司在项目运行期间与该镇“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对工程产生影响”。不过,当有媒体问到进行了哪些沟通和联系时,史凌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施工目前并未受影响

  围绕“克隆”的争议还未平息,中国版奥地利小镇又被指涉嫌破坏环境。

  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24日披露,惠州环保人士称,为开发这个小镇项目,建设方在当地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砍树挖坑,甚至“已经将半座山都挖掉了”。

  对此史凌云解释说,由于山上原来种植的是桉树,属于经济性作物,本身就对土壤等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每五六年进行砍伐一次,“即便我们不砍,也到了该砍伐的时候”。

  他还表示已经于当地林业部门进行了沟通,在项目完工后会补种更“环保的树”;项目工地的坑是原采石场造成的,与项目无关;至于“挖空半座山”的说法,他觉得“有些夸张”,因为该项目本身就是依山就势而建,目前只是对山体进行“修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并未受有关报道的影响,而是在正常运行,由于施工刚刚开始,尚无法看到成型的建筑景观。史凌云称,因为“地势等因素,项目不可能完全复制一个小镇,建成后也不可能与该镇完全一致。”

  国外建筑设计,到底该学什么?

  即便抛开破坏环境和侵权的争议不谈,可以预见的是,竣工后的惠州“哈施塔特小镇”难以与其原型神形兼似。正如奥地利一家报纸的观点:这种拷贝行为仅仅局限于模仿外观和建筑,但哈施塔特之美还包括其深层次的文化和整体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合一,这是难以复制的。

  哈施塔特镇镇长朔约茨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这些年来,平均每年到这里的各国游客就有80万人次,光是大型旅游轿车,每年就要来6000多辆。但由于地势以及要遵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哈施塔特小镇的规模并没有扩张,目前的常驻居民仅有864人。各项严格的保护措施也使得小镇的基本风貌近几十年来并无大的改变:仍如世外桃源般山青水绿,小镇中绝大多数建筑古风依旧。

  “最美”小镇的珍贵迷人之处,不仅因为保存完好的童话般古老建筑,更由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以及对这些文化财富的尊重传承。

  有评论人士指出,惠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但在这座岭南古城如同“空降”般造出一座奥地利湖畔小镇,初看虽光鲜亮丽,骨子里的“不搭调”却显而易见。

  而这绝非个案,国内类似地产项目“克隆”异域风情的做法比比皆是——“美式加州小镇”、“经典德国风情”、纯正地中海花园”不胜枚举。还有人将这种盲目模仿之风,列入城市建设十大“酷刑”之一。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房企总建筑师向本报表示:“学习国外的设计,核心就在于国外的建筑非常追求适应自然,保护环境,讲究资源的再利用。”他认为,在开发一个项目时,更应该深刻挖掘该地块的历史风貌,营造与环境相协调的风格,而如果只是为了营造某种景观而破坏当地的环境反而脱离了初衷。

  这位建筑师同时指出,由于中国传统的民居在很多方面难以适应项目开发的要求,所以从国外的建筑中吸取一些经验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也必须尊重本国的历史,发掘土地的价值,在建筑形式与土地价值间找到平衡。更可取的做法是不要照搬照抄,在借鉴其它建筑的基础上有创新,有项目本身的格调。”

  著名建筑师马岩松的看法则更加犀利:“原样复制奥地利小镇非常的荒唐,或者说可悲。这是当下中国在文化上‘找不着北’的体现。”

  马岩松向本报记者指出,中国现代的文化是断裂的,从农业社会一下跨越至后现代社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西方的文化很容易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买一套房就让自己可以住进法国的城堡。

  “西方小镇的人文条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年累月慢慢形成。我们同样如此,只有静下心研究才谈得上原创。”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