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复旦交大争执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13:5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学校是培养人的,从学校走出去的人都很优秀,

  这才是一所好大学的标准。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叶林、记者林歆  | 上海报道

  上周以来,“上海高校招生争夺战”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67万多条相关微博持续发酵。此次事件的两个“主角”——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公开发声明,同城的两所重点大学首次公开撕破脸皮开吵。7月4日晚,教育主管部门介入,此后包括当事学校在内的牵涉各校纷纷噤声。

  据接近教育部的人士透露,此前表示“从未也从无必要绑架考生”的北大和清华也都收到类似的“封口令”。

  事件回放:7月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招生网站和微博上发表公开声明,称本市西南片某理工类大学在云南、广东等地冒充复旦大学的招生老师,骗学生改志愿。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在其官方微博上否认欺骗考生修改志愿,并称“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求其法律责任的权利”。7月4日,在教育部直接干涉下,两校均撤下声明。

  复旦交大间的“忍无可忍”

  据复旦大学有关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去年就有零星的考生接到自称是复旦大学的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和学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不作数,让学校改投其他学校。后来考生到复旦大学去再次确认是否学校‘毁约’,这才发现是有别的学校冒充”。

  “今年打到学校来咨询同样问题的考生更多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有一些高分的考生复旦大学已经争取到了,而且他们是明显不会报考交大的,这个冒充复旦招生组老师的“神秘电话”在问到考生分数后,还会关心地说:“我们校长办公会议研究过了,你不适合我们学校,还是去报北大清华的好。”

  据复旦这个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有140多名考生接到了类似的电话。这位老师说:“在云南等一些地方,等到我们发现有人冒充我们学校的老师给学生打电话‘毁约’时,这个时刻已经离招生系统关闭只有几个小时了。”

  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较劲,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互相纠结于对方的一举一动;在南京,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之间的较劲不输沪上两所名校。名校捉对厮杀几乎已成各地的惯例。

  整个战局中,除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有着绝对优势以外,其他学校除了捉对厮杀以外,还得“混战”一气。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互斗之经典案例是2007年的“状元面临失学事件”。当时一位名为“黄灯笼”的网友大揭清华“作风强悍、肆无忌惮”,在没有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强招重庆高考文科状元黄文帝,导致“重庆文科状元无学可上”。这一事件不但点燃清华与北大之战的烽火,且战火波及诸多985高校,导致一场招生大混战。

  机动名额有奥妙,少招是“高招”

  北大清华争的只是“第一名”,对于其他985高校来说,争的都是“第三名”。这些第二梯队的学校从学术、师资等方面来看,相差都不大。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由于地处上海,因此是最有望争得各地“第三名”的学校。

  2008年,复旦大学就在大多数地区实现了“第三名”的目标,2009年复旦称自己招生大获全胜,而他们的招生方式也因此被很多高校视为招生策略成功运用的典范。

  这一年,复旦不仅大幅调整全国招生计划,还派出了前所未有的招生阵容:即使在只投放4个招生名额的甘肃地区,复旦也派出了8名老师去负责招生。结果被同行们认为当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没有在任何一个省份出现断档;文理科各专业的高分生源几乎都仅次于清华北大。据复旦校内一位部门负责人称,“经过几年的努力,复旦大学已经在25个省市实现了分数线‘第三名的愿望’”。

  也正是因此,据悉今年其他名校,其校领导给招办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各地的录取分数线上,全面超过复旦,“挖墙脚不应该是任何学校‘指定的’的招生战略吧,但是校领导的要求层层传递下来,肯定会给招生组的老师带来压力。从学校各地招生时的名额投放就可以看出了,从数字上来看,应该是只投放了一半的名额,还有一半的名额用于机动,而机动的名额是不算在分数线内的。”一位熟悉情况的上海教育界人士说。

  “头顶两座大山,后有追兵咬尾,外有境外虎狼”

  “头顶两座大山,后有追兵咬尾,外有境外虎狼。”这个形象的比喻,出自某名牌高校校领导在学校内部会议上对学校招生形势的总结。而这一判断,几乎适用于第二梯队的所有高校。

  “两座大山”不言而喻,是清华和北大。上海高校几乎年年都抗议“零志愿”,就是因为每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要在上海招收100多名学生,如果可以排名的话,这些学生几乎是全上海的前100名学生。上海“奥赛”的前10名,几乎没有留在上海本地高校的。全国“奥赛”的前三名也几乎没有流到上海高校的。

  “境外虎狼”,则意指学生“用脚投票”,自己圈定香港和海外名校。今年,仅香港大学一家就录取了内地的11个省状元。香港高校提供的奖学金今年也跟着上涨,香港大学新生奖学金额度最高达50万港币。香港城市大学针对报考该校的各省市区文科或理科第一至三名的考生,颁发全额状元奖学金,金额相当于在该校求学四年(法律学院五年)期间的全部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大约为每年14万港元,较2010年提高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今年的奖学金也由去年的12万港元涨到了14万港元。

  境外的一些大学,也对上海优质生源虎视眈眈。美国排名靠前的一些大学,联合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把美国大学的高中生选拔计划引入中国。“过去到美国留学首先要考托福、雅思之类的语言考试,现在美国大学的高中生选拔计划到中国来不用看外语,就是考察学生的素质,他们同时会参考高校的招生分数。30%参考高考成绩,60%是面试成绩,10%是班主任的推荐。这些学校从高二下学期就开始动手。”上述教育界人士透露。

  “今年930万高考考生,上海财大只招1000余人,那些名校招的学生也有限,有什么好抢的?又不是僧多粥少。”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主任魏立东说,“志愿是学生的志向和愿望,争夺生源的学校没有很好理解这两个字,为了1分2分去纠结真是没必要。学校又不是用人单位,抢人为了让自己公司的业绩好,学校是培养人的,从学校走出去的人都很优秀,这才是一所好大学的标准。”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所谓的“北清神话”以及名校“抢生源暗战”,其核心问题并不在抢生源,其中涉及招生政绩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他看来,高校“唯高分论”和地方政府的“唯GDP论”其实是同一逻辑。对于地方政府、学校以及毕业班老师,都可以根据上一本线人数,文理科头名和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获得各种奖励和资源。学校也是如此,分数线的高低显示了学校的实力强劲与否,如此形势之下,国内名校招生难免压力重重,即使北大清华亦不能幸免。

  熊丙奇指出,这些名校办学目标一样,选人标准也一样,大学教育的同质化严重,鲜有特色可言,甚至一些学校连教改举措都十分雷同。

  例如,北大有元培班,清华有“摇钱树”班(姚期智软件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数理基科班),而复旦、上海交大在招生时,也都会拿出基地班、实验班,以及把建设了“通识大平台”、出国交换机会有多高等条件作为“诱饵”。“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的高等教育也‘绑架’了基础教育,导致基础教育的同质化。”熊丙奇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