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区域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9日09:54  CCTV《经济半小时》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2011年7月18日播出《寻找文化的产业密码》,介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以下为节目实录: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久前,第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揭晓。通过对中国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排序,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纷纷亮相,那么文化企业的30强到底强在哪里?我们先去看一场大型演出。

  记者走访的第一站是杭州,一台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歌舞表演已经连演十多年仍然长盛不衰,这家企业凭借这台演出在2010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这台歌舞秀至今已经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在许多演出团体票房不景气、生存举步维艰的今天,这台演出靠什么长期吸引观众呢?

  游客:很短,说实话,我大姨还不想走呢。

  游客:很短。第一名,很好的。

  记者:您是从哪国来的?

  游客:新加坡。

  这位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告诉我们他是第二次过来看。

  男游客:我看了第一次很惊喜。

  女游客:很佩服,佩服。

  男游客:所以我今天带他们(家人)过来看。

  这场演出每天平均演5场,每场间隔大约一个小时,让人惊讶的是,这场仅仅一个小时的歌舞秀,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为客观!

  黄巧灵 杭州城集团董事长

  黄巧灵:我们的毛利率,像宋城的话,达到85%左右,如果传统的产业毛利率30%都很厉害了,就是因为它融合了文化的内涵,所以它能够超越传统产业的成长和回报,所以文化产业有它的一种特殊性。

  采访中,对于目前的演出市场,不少专家表示,虽然各地晚会不断、新剧目层出不穷、评奖好戏连台。但是同样有不少演出院团有价无市,剧场有场无市,难以真正让观众掏钱买票,那么杭州的这台演出又是怎么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赢得观众的呢?

  黄巧灵:原来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导游们都是先跟游客们说了,你看了,如果不好,可以无条件的不付钱的,在这个样子的情况下,不付钱的只有万分之一。

  “不好看不要钱”,这样的一条文化销售理念,一点点的打动了观众,赢得了观众的信任,更关键的是,这也逼迫演出、编剧、导演不得不去创新,去设计自己的文化产品。黄巧灵告诉记者,他们的演出策划就是这样走上草根、亲民路线的。

  黄巧玲:我们这一批,一批非常有激情的,可以说是草根的这些编导们,他们对一个每一段的台词,每一个切入点都是认真的,就是我们根植于这样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要表现什么,要挖掘什么,

  正是这一理念,使得十年前白手起家的草台班子,如今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剧团,而"宋城千古情"也已经成为杭州乃至世界上最火爆的歌舞演出。

  黄巧灵:我们《宋城千古情》每年看演出的人300多万,那么拉斯维加斯的欧秀大概是40万,巴黎的红梦凡大概是60多万,从这个人来看,我们已经超越他们了。

  看完演出,走进景区,记者被一阵喜乐吸引,原来是高员外家三小姐正在抛绣球,选驸马!前来游玩的一个小伙子奋力接到,本来以为仅仅是个游戏,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马上举行了传统的拜堂仪式。小张也有模有样的穿着古代的衣服,出现在城楼上。

  游客小张:(抢到绣球)谢谢乡村父老们。

  整个仪式结束后,这名游客还是满脸笑容。

  游客:对,还是很多人抢。还好运气还好,

  记者:你觉得跟别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回到古代的感觉?

  游客:有穿越的感觉。

  除了这种游客的互动项目,杭州城的亭台楼阁和市井民风以及具有杭州本土风味的特色民俗表演、旅游小吃,又给景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张娴 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监

  张娴:比如说我们这边就看到有一个宋城的酒坊,这个我们可能都知道在南宋时期,比如说江浙一带酒文化也是很发达的,那光说一个酒文化怎么去表现?我们就把当年的这个酿酒,它是怎么样一个过程,然后让游客甚至亲自参与其中,既能够看到酿酒的过程,也能够坐下来品味一杯米酒,

  张娴告诉我们,依靠"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他们除了获得每年几个亿的直接票房收入,还间接带动了几十亿元的相关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吸引了战略投资者的眼光,

  公司去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现在他们有了更充足资金,开始针对国内的一线旅游目的地进行战略投资布局。

  张娴:我想明年应该是一个泰山,大家都知道泰山是位列我们中国几大名山的第一位的,+包括像丽江、九寨,我想都应该是在我们的战略布局之中的。

  一场演出折服300万观众,杭州宋城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我们了解到,今年的文化30强大多是主营收入和净资产双过10亿元、税前利润过亿元的企业。中南传媒出版过《时间简史》、《世界是平的》等畅销图书,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利润过6亿元,比2009年增长23.4%。一场改制,让这家出版集团脱胎换骨。

  说起中南传媒的改制,龚曙光这样回忆那段经历

  龚曙光 中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龚曙光:实际上改革最艰难的事情是要让大家觉得,这种改革的必要,而这种必要我们观察认为政府说你要改变了,你就去改吧,这个是很多企业所面对的一个困境。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过调查。结果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利润负增长43%。改制成了众多出版社的抉择。

  龚曙光:我们一直没有成为国家第一批、第二批的文化试点企业,,我们完全可以等国家的第一批试点企业做完,他们出来成功的经验,然后我们再按照他们经验去扶植我们企业的改革,但是我作为董事长我等不及了。

  当时湖南人民出版社还是事业单位,要想上市,首先要改制为企业,可是由事业体制转制为企业体制的过程中,人员安置、转变经营管理观念都是耗时耗力、短时间难以突破的问题。

  龚曙光:其实改革最难的是改变心态。一旦员工的心态改变了之后,其实改革推进起来是会很顺畅的。

  说起改变心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开第一次集团会议。当时在重组过程中,一批私企成为企业的新成员,作为事业单位体制内的干部,是如何看待这些新面孔呢?

  谢清风 出版社社长

  谢清风:第一个感受就觉得怎么又来了一个人,这是从外面又跑来一个人。第二个感受,这个人肯定从我们这要什么了,要从我们这里拉走一点什么东西。

  记者:来讨债的?

  谢清风:对,来讨债的。

  不仅仅当时的干部心态一时转变不过来,员工也非常抵触!

  张赛男 湖南新华书店员工

  张赛男:不知道以后,改制以后,我们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的福利待遇会不会好呢?我们的其它方面会不会也和改制之前一样呢?甚至我们怀疑会不会差呢?

  当时的张赛男挺满意现状,因为进了新华书店,就等于是有了铁饭碗,但改制之后,这个铁饭碗还能保得住吗?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疑虑,龚曙光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员工---是死去、还是活着,这是个问题。

  在几年的改制上市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问题都需要解决,有的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公司上市前需要董事长亲自路演,各基金经理则通过董事长的路演,来判断这个公司具有什么样的投资价值。

  龚曙光:做完上海的路演已经是晚上10点钟,牙疼的很厉害,大概到晚上两点钟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就起来。起来我一看嘴唇牙龈已经肿的很厉害了,口张和闭都不太自主了。

  但是由于第二天还有北京的路演,如果第二天不能够说话,公司的路演会受到影响,这时龚曙光又做出了一个疯狂举动。

  龚曙光:我就生生用手把这个牙齿扳掉了,扳掉当时人差点就昏过去了,也流了很多血,差不多一口杯的血,

  记者:是下边这颗牙吗?

  龚曙光:这颗门牙,后来我们的路演确实是很成功,

  正是这颗门牙以及一口杯的血,换来了基金公司一改再改的报价,从最先他们准备报7块多,一直报到11块,有的甚至报到12块。最终中南传媒2010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强势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资本市场第一支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上市融资之后,中南传媒开始积极参与通过外文化产业的合作,比如与日本角川集团的战略信息落地,与拓维信息集团公司优势互补,再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上积极布局,主动出击占领新媒体领域,开启了湖南的“触读时代”。

  黄步高 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黄步高:比如说像我们今天这个地方,叫阅读花园,我们的读者进入到我们这里以后,他可以免费地看书,也可以在这里购书,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马上将开第二家店,未来就这一板块将成立一个连锁公司。

  改制给中南传媒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普通传媒业,整个文化产业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今年的文化企业三十强名单,首次出现了文化新业态这个概念。之后我们一起去看新业态带来的新变化。

  随着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让新兴的网络、动漫、信息科技等企业快速发展,这些企业现在有一个新的概念,叫“文化新业态”。

  (背景声音)大家好,欢迎光临飞越极限,我们的旅行即将开始。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你可以感受到山川,沙漠,雪林,太空,水面,飞跃了世界上的8大景观,给人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这是记者在体验《飞越极限》时,看到的风景。

  游客:就觉得好像自己在太空遨游一样。一个字,好。非常好

  游客:两个字,刺激。比如说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大蜥蜴,感觉要咬你,整个要扑过来一样。我当时看的时候,就在左闪右闪的那种感觉。

  游客唐俊卿和何晨翔就读于安徽一所大学的计算机系,他们在方特梦幻王国一天的游玩,直言,自己都想参与到这些产品的研发中来。

  游客 何晨翔:这个方面我也想,我也打算以后更深远比如说考研或者其他的往这方面发展。

  游客 唐俊卿:我也想向这个方面发展。比如说像这个水漫金山、盘丝洞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然后结合起来。

  这些震撼人视觉,触觉,听觉的新产品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负责人给出这样的答案。飞越极限其实仅仅在一个20多米的空间里完成的,甚至没有一个电影院大,之所以有遨游太空的感觉,其秘诀就在于高科技手段。

  李明 深圳华强有限公司董事 副总裁

  李明:我们在创意上把它做成了一个球形的,半球形的,一个22米的半球型的立在那里,然后,我们瞬间在黑暗中间把大家从陆地上一下推到了8米远的地方,悬空起来,然后让大家在模拟空中飞翔这样一个动作。我们游客感觉就是这么一些东西,实际上它的背后,我们游客的背后,大量的科学技术、自动控制、数字技术在里面。

  目前国内许多主题公园不盈利,但是华强旗下的主题公园每年有着大约30%的增长速度,除了高科技含量外,文化产业链也是一个关键。

  李明:《哈里波特》一直播到6、7,可能还一直播下去。干脆环球影视集团把《哈里波特》,在奥伦多直接放在一个公园,直接建一个公园,就是大家看了电影之后,都要到公园去,所以他这个产业链打造,大家就突然发现,它这个产业链的这种形式,它不是我们传统的电影形式,它已经派生了。

  在李明表示,美国的主题公园之所以做的好,就是把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公园,尽管它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极大化的放进去,所以还是非常吸引观众。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所以这个空间自然更大。

  李明:因为新业态它的表现在创新,同时表现在它有一个产量和规模,所以说我认为新业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对中国文化产业将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在李明看来,现在的中国数字娱乐文化产品中,很多企业还处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作为文化的新业态,要想打破困境,在打造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的同时,一定要科技和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文化体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 2009年国务院又重磅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在最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首次将文化产业提升至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那么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呢?

  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是历届“文化企业30强”活动的主办方,说到对文化企业强者的推选,经济日报副社长李洪波讲解了文化强者的标准

  李洪波 经济日报副社长

  李洪波:所谓30强的“强”应该是在综合实力上。不仅仅是经济指标,以经济实力为主,具体评选的时候,衡量刚才讲的主营收入、税前收入、净资产,但是在入围资格上,凡是有不良记录的,就不能取得这个入围资格。

  说起评选文化企业30强,李洪波告诉我们,文化企业30强已经举行了三届,经济日报作为主办方,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总结优秀文化企业发展的经验;三年来,数据表明, 中国的文化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可观。第三届与第二届相比,30强企业在主营收入、税前利润、净资产、三项,分别平均提高了15%, 50%, 20%。

  李洪波:尤其是有23家是连续两届当选,如果把这23家它们自己的指标跟自己比的话,那个主营收入这一项平均提高的33.7%,税前利润这一项平均提高了36.9%,净资产这一项平均提高了22%,

  从2000年中央在十五规划建议纲要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一直跟踪文化体制改革的光明日报副总编方正辉,对于改革带来的文化兴盛深有感触。今年文化三十强的评选中,光明日报用“文化支柱竞长高”作为文章标题。

  方正辉 光明日报副总编

  方正辉:从我们评选出的这一文化企业30强可以看出来,我们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从盆景到百花园,从试验田到丰产田,

  方正辉告诉记者,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5%,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兴盛是从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改革一步步走来的,几年前,以出版社为例,几乎都是事业单位。

  方正辉:比如说全国出版业、出版界将近600家出版社,在2003年的时候还全是事业单位,那到今天已经全部完成了转企改制,而且已经有相当一批已经是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上市。

  据统计,2001年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数为145万人,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变为1200多万人,1998年文化产业上交的税金仅为7.9亿元,到2008年则上升为900多亿元。对于这些数字,方正辉告诉我们,“人才”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正辉:涌现出了一些文化产业一批的领军人物,这些人物有眼光、有市场意识、有经营能力,同时又懂得文化产业的它的特殊性,这样它能抓住当前的这个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了自己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5%的目标,加快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领军人才,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此外,实现这个目标,也可以借助对外开放。

  方正辉:比如说电影产业,这几年我们的电影大片不断地引进,我认为这对我们国内的电影产业起到了极大的这个推动作用,这是一种强刺激,这种刺激促使我们电影人,它增强市场意识,来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采访中许多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测算,我国现在的文化需求消费量是4万亿,但是我们现在仅仅实现了1万多亿的产值,供需差距非常非常显著。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晓虎告诉我们,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都是发展的重点。

  张晓虎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

  张晓虎:这个文化体制改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这几年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发展,就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等这些还有农村电影方面工程,这些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点工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张晓虎告诉记者,今明两年的任务目标,重点是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内报刊的转制改革。

  张晓虎:因为这两项改革从今年刚刚开始部署,全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已经启动,要求在明年9月份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明年年底也要完成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任务。

  目前,我国国有文艺院团有25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改革4500多家,今年的改革有约7000多家单位涉及其中,对于今年的改制工作,张晓虎特别强调,这次中央确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不会以干部职工的利益为代价和成本。

  张晓虎:就是对保障我们干部职工的既得利益或者是切身利益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们这个通过改革,一个是收入会增加,第二个是个人的业务、单位的业务要发展,这个应该说我们的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通过改革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是应该说是改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

  半小时观察: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产业是否强大关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升的水平,也关乎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会得到怎样的传播和放大。

  体制改革让文化新业态迅速壮大,也让传统文化产业涅磐重生。高附加、高产出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环节,但是要真正让文化产业具备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稍后,请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