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组认为中小企业生存有困难但未形成倒闭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09:46  半月谈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官方统计:“倒闭潮”言过其实

  5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专程赴台州、温州等地调研。记者从温州市银监局获悉,调查组初步认为,中小企业生存确有主客观困难,但“倒闭潮”的说法“立不住”。

  记者在广州了解到的情况与温州基本相似。尽管有一些中小民企反映面临经营困境,但业界普遍承认,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效应。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偏大等。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表示,经历过金融危机最困难的阶段,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目前整体上处于好转趋势。并未观察到广东中小企业出现大规模倒闭的现象,有关中小企业“倒闭潮”已经发生或将要来临的说法也是不严谨的。

  周青冥认为,企业融资难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仍在宏观调控预期范围之内,民间之所以炒作利率升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部分放贷主体试图借用趋紧的货币政策改变企业家的预期,使得自己以更高价码进入放贷市场;再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些企业主已经深谙此道”。

  日前,浙江省工商局发布“全省民营企业景气指数二季度报告”,以具体数据对“倒闭潮”报道引起的忧虑作出回应。报告显示,截至6月25日,浙江新设民营企业共6.38万户,同比增长10.67%,新设企业注册资金达1490亿元,同比增长46%。目前,浙江82%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总量达到了 68.4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9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浙江民营经济总体稳定在高位区间内,景气指数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景气指数的最低值(89.46)。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12.45、110.22,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在110以上的健康高位运行区间。

  昨天(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介绍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解读当前工业、通信业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并答记者问。

  再被问到南方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这一话题时,朱宏任表示:对于之前媒体报道的浙江、广东部分中小企业相继倒闭的情况,我都到实地进行了调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没有中小企业扎堆倒闭或者倒闭如潮的这种情况。

  长期研究东莞经济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也认为,“倒闭潮”之说言过其实。

  林江表示,“上游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很高,出口订单上不去,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加上近期的宏观调控,信贷环境恶化,中小企业短期借贷碰到比较大的困难,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碰到很大难题。”

  他认为东莞的一些企业也许不是外界看到的“倒闭”状态。林江解释,在东莞很多遇到问题的企业很可能不关门,先撑一阵子,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企业不是正常运作的状态,这样也不算倒闭,企业处于停工停产,半停工半停产状态,未必是倒闭。”

  其中,制鞋或纺织企业首当其冲,这些企业对租金和劳动力的敏感度比较高,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倒闭,可能是移到其他地方去了,劳动密集型受到冲击比较大。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话题——转型

  “倒闭潮”是否存在的争议随着话题深入似乎越来越失去意义,因为现实的问题早已摆在面前。

  近处:如何“照顾”中小企业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朱宏任表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多为小型、微型企业,其中很多企业享受不到正规的金融服务。在信贷规模压缩的情况下,融资难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高度的关注。

  需要强调的是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小企业十分关心,根据国务院要求,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在新公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增加了微型企业的一类划分。这是为了对于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方面,要更多考虑就业人数更广,而且承受风雨能力更弱的这部分群体上。

  新标准划分以后,各项政策将更多的向微型企业倾斜,在小型、微型企业方面,国家的政策可能更多地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二是制定一些普惠性的政策,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从这些方面体现出对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远处:要生存,更要转型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5月底浙江省工商联推出一份关于浙江工业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耗时2个月的调研报告结论是:如果经济政策持续收紧,省内支撑这一民营经济大省半壁江山的工业小企业将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一些持积极观点的人士则认为,这将倒逼浙江中小企业加大转型力度。

  “如果把考察的时间窗口回溯至2007-2008年中小企业在上一轮周期的调整困境,我们发现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基本约束也是来自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等因素,归根结底为转型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区别在于当前企业面临的GDP增速较低、外需较弱。

  回顾2009—2010年的大规模货币与信贷刺激政策,可以说这一超常规时期的危机应对政策对冲了2008年不少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使当时看来正常政策环境下难以生存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暂时性的延续。

  但是,转型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一直以来,浙江工业的特色是“低、小、散、落”。产品低端,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回避的现实是,依赖外贸型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浙江,在产业转型方面一直鲜有明确的方向。

  “企业转型需要一个过程,非常痛苦。外部危机依然存在,内部危机已经显现。”绍兴佳宝控股集团总裁孙国君说,其实每个企业都想转型,但宏观政策一变生存都有问题,又怎么转型升级呢?

  巴曙松认为,目前的政策方向应当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转型。他建议,在宏观政策上可以考虑在适当加息以抑制通胀预期的同时,适当降低准备金率以改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收,来减轻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同时重点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以金融、财税等多种手段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促进优势的中小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良性的扩张;降低管制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希望进入的服务业等的准入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新的行业领域。

  转型升级将成为“景气”之源

  据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景气指数监测数据显示,90%的民营企业认为,去年国务院发布的“民营经济36条”有了实质性推行。而为谋求新发展空间,浙江的民企从战略布局、产业结构、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寻求自身结构升级。

  “今年是公司开拓的关键之年。”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华君说,公司转型升级有了关键性突破:获得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称号,牵头组建的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正式启动。这一平台的推出,有利于浙江珍珠企业利用整合后的科技创新条件、技术、人才优势,进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店口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脚步正急。“企业投入技改、上新项目的热情正高,转型升级的步子一点没有慢下来。”镇委书记张壮雄说。目前全镇4000多家工业企业中,年销售超亿元企业有27家。

  转型升级成为浙江“景气”之源。目前,浙江在战略布局方面,已有20%的企业实行了对外投资,34%的企业开展了多元化经营,64%的企业已有意向投资新兴产业。

  2011年的“倒闭潮”也许还将以某种方式延续,对于它存在与否的争论更应该代之以对现实问题的坦然正视和果断解决。当倒闭发生、问题出现,解决它远比仅仅争论来的有意义。“倒闭潮”的“真假”并不完全是一个“标准”不一的问题:它是货币政策的“误伤”、是中小企业固有问题的爆发、更是转型路上的荆棘。当我们把问题看得越清楚,距离解决自然也越近。

  (本文综合半月谈、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广州日报及经济参考报等媒体稿件)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倒闭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