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游牧台商挥别昆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13:23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随着去年富士康迁资重庆继而带动上游配套加工企业的内迁,昆山的许多台商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金凤 | 江苏昆山报道

  8年前,邱志荣乘着台湾岛内流行的电子加工风潮来到江苏昆山,随后,他将妻子和孩子接到昆山,开始了其乐融融的生活。

  2011年,他关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电子公司,投身生物科技业,在距昆山200多公里的镇江高新区重新装潢起了办公室。

  在投资重心内迁风向渐次明朗时,自我转型和产业迁移已经成为在昆台商的共识。对邱志荣而言,跨界经营的创意,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发酵,当他向《望东方周刊》谈及新事业时,意气风发、志在必得。

  离开

  修得复旦大学风险投资专业博士学位的邱志荣,笃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继续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推崇,便经营起这家旨在用微藻中固定碳元素,并从中提炼柴油替代品的企业。“只是需要有人帮我踢这临门一脚”,在意欲落户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碰壁后,镇江市政府适时介入,帮助他实现了阶段性的转变。相比较昆山紧张的资源和政府的冷落,作为镇江高新区仅有的两家台企中的一家,邱志荣感到更有尊严,“镇江市领导去台湾考察,还要托我牵线搭桥呢!”

  邱志荣的跨界转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昆山台商投资转向的大势。随着去年富士康迁资重庆继而带动上游配套加工企业的内迁,昆山的许多台商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要么跟着这些大企业向内陆转移,要么留在东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如果在东部继续做电子业,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难以割舍天伦之乐的邱志荣选择了后者,而其妻子供职的信息通信产品代工企业纬创集团的子公司已在成都和重庆各建了一座分厂。

  邱志荣一家的命运轨迹,映射着当前昆山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路线变迁。东部地区的土地、价格、人才优势经过近十年的蒸发,当年的利好已然成为今天制约台商在大陆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台企主要集聚的电子加工行业,在台湾已经被称为“毛三到四”的微利行业。

  大势

  就两岸经济波段而言,大陆正处于新一波台商投资热潮中,依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统计,2010年台商核准西进投资达133亿美元,较前年大增一倍以上。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说,这一波台商大陆投资热,出现3个结构性变化。“第一是投资区位改变,赴内陆地区投资增加,西部的成都、重庆继东莞、昆山后,成为另一个台商高科技产业制造中心与IT生产基地;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则挟其资源与劳动力优势,及与珠三角、长三角的距离因交通改善而缩短等,也吸引台商加速前进。第二是产业领域改变,新的趋势是电子零组件制造业成为这波投资的热点,水泥、玻璃、石化、汽车等传统产业也成长,不动产、流通、金融等则是成长最快的产业。第三是投资用途改变,这一波是以增资扩大生产规模为主流,与过去的初始试探及建业不同。”

  地处苏州、昆山之间的奇菱科技有限公司,原为奇美电子液晶面板生产商之一,如今已被富士康兼并。该公司目前正在制定内迁至重庆、成都、太原和武汉的战略。该公司行销业务处专案处长黄富贤向《望东方周刊》解析台商内迁的商业逻辑:“富士康、仁宝、广达这些大型企业做组装代工,有很长的产业链,如零部件供应、冲压、成型、电子元件生产等。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稳定的供货关系,其上游代工小企业对大企业形成了依赖,大企业向内地搬迁,会引发小企业跟随搬迁。另一方面,随时抛弃的压力也如影随形,电子行业对物流配送的时效要求比较高,如果8小时内不能将承诺的产品送给需求方,他们会寻求其他的企业代工。”

  催化

  西部一些省市也已经开始积极游说。为仁宝、纬创等集团配套生产电子零部件的昆山某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利欧介绍说,四川遂宁的大英县、重庆的凤凰镇曾派当地的干部到企业招商引资,“他们一行三四人,对我们这类原材料加工企业逐个登门拜访,并根据企业的投资额度确定土地价格和优惠政策。”

  2007年,由于成本上升的压力,在昆台商一度前往越南寻找商机、投资建厂,但由于语言及当地政府的承诺没有兑现,那一拨投资潮成功率不高。何利欧表示,由于投资越南失败的前车之鉴,这一轮的迁徙将更加慎重。

  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对昆山投资环境构成强大压力。何利欧说:“昆山的人力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公司每月都有10%的人力流失。昆山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140元,而重庆则只有860元,仅人力成本就可以节约近25%。”

  奇菱科技也感同身受。“2010年富士康事件后,我们人力成本提高了一倍。聘用一位工程师,加上保险,原本只要1500左右,现在已经涨到2500-3000元了。连一线的操作工,基本工资也要2000元了。”黄富贤说。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生产布局的二度规划,也成为台商迁徙的催化剂。黄富贤语带苦涩地说,“当初投资时,当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当地政府会划拨一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工业园区也变闹市区了,政府虽然不会勒令搬离,但是会采取‘以地易地’的方式重新划一块土地让我们搬过去,那我们就会评估搬迁的成本,或者干脆直接把厂房搬到内地去。”

  昆山谋变

  昆山市政府向《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台商投资项目3620多家,投资总额410多亿美元。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在昆工作和生活的台籍人员近8万人。

  昆山的对外开放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亲商、富商、主攻台商的过程,藉此迅速成为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的县(市)

  而今,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及环渤海湾经济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对台商的吸引力逐渐后来居上。

  台湾电电公会连续11年针对大陆台商投资密集城市进行调查。2009年电电工会发布的《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天津滨海新区、南昌已进入投资环境力前五位,成都和重庆市进入城市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和“值得推荐”等级。2010年,该榜单中,“黄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力首次受到台商肯定与关注,重庆市则推入“极力推荐” 等级。

  综合电电公会过去10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热点这几年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

  2010年,四川省新增台资企业48家,投资总额12.99亿美元,利用台资8.33亿美元,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的企业19家。其中,富士康集团入川,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面对台资“出走”可能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空心化”,昆山市政府试图通过振兴民营经济、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1年3月,昆山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发展绿色经济、上市融资和发展服务经济。

  “过去,昆山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给台商做配套加工,这几年,昆山也开始思考转型升级,做高附加值的产业,8号文件出台,就是为了留住台企。只有民营经济升级才能使台资生根。”昆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位官员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2011年民营企业年会上,有台资的配套企业曾提出,要政府重点扶持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这样就可以让下游的电子组装企业对他们形成依赖,而不用迁到内陆。”

  2010年,昆山市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传感器和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40亿元,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4%。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