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黑龙江省方正县,不仅建有革命烈士陵园、苏军烈士墓,同时还修建了中日友好园林。在革命烈士陵园,大门敞开,在门口的陵园和烈士介绍宣传栏,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勉强能看清栏内的文字,有的已经全部脱落。
苏军烈士墓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周边杂草丛生,与村民家的柴草垛紧连,墓碑周围的铁链已经破坏。
而为当年侵略者修建的中日友好园林和墓碑,却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园林内松柏错落有致,“开拓团”墓碑有工人维护,所有建筑均保持干净整洁的面貌。
地方官员不仅忘掉了惨痛的国耻,而且为日本侵略者招魂,再次点燃了沸腾的民族情绪
本报记者 郭绪 发自黑龙江方正
被一条微博突然点燃的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事件,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推向舆论的漩涡,数十家媒体从各地赶到方正县。
在近乎举国的舆论谴责声中,8月3日,5名网友悄悄来到方正县,在试图砸毁“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纪念碑未果的情况下,将其泼上红油漆,以示抗议。
8月5日,当地政府组织部分官员,在位于中日友好园林内的“纪念碑”外围设立多道警戒线,对来访者逐一审查,并禁止进入园内。稍后,中日友好园林被关闭。
8月5日夜间,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方正县政府组织人员连夜将“纪念碑”拆除。
但是,方正县为侵略者立碑所引发的舆论风暴并未停息,人们仍在深究这起荒诞行为的背后,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出此下策的当地党政官员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方正县与日本有何割舍不断的关系?
当地市民表示,日本侵华期间,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现在当地政府却给他们立碑,让人很难理解。
在一片骂声中,有网民称,这种忘记国耻、放弃尊严换取投资的行径,堪称“中国式碑剧”。
方正县“碑剧”黯然谢幕
7月30日凌晨1时,居住在重庆的“章小斯文”所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微博称:“黑龙江省方正县为了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了个碑,为了GDP和政绩……”
在随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该微博就被转发超过10万次,评论达到两万余条。
对此,出身方正县的网民DF1021写了一篇千字长文,表示“惨痛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需要做点什么,祖辈遭受的苦难,不要让后代再去重复。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思考一下,而不是抱怨、埋怨”。
微博迅速点燃了全国网民的悲愤。
许多评论者言辞激烈,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认为:“树碑本身是有祭奠崇敬之意的,不等同于记录历史。能想像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树一块纳粹屠夫的碑吗?荒唐!”
事实上,这个为侵略者招魂、深度刺激中国人感情的事件并不是现在发生的———据方正县外事侨务办主任王伟新介绍,该纪念碑位于中日友好园林内,2007年建成,长6.9米,高3.8米,用汉白玉和青石修建,全称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
8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方正县城东的中日友好园林,数十辆汽车停在园林外的公路旁,刚到路口,就有人从车上下来盘问记者,并称是政府工作人员维护秩序。
在园林门口,多位保安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园林严防死守,并称:“现在已经关闭,不许任何人入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得知记者来意后,与方正县委宣传部联系。半小时后,方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郁风华赶到园林门口,在与《法治周末》记者沟通后,说要请示上级才能接受采访。
而此前,郁风华回应媒体采访时称,建“开拓团”纪念碑花了50万元,资金没有日资的背景,全部是当地政府自筹的资金,也就是纳税人的钱。
就“满洲开拓团”立碑一事,日本驻沈阳领事馆副领事秋山普纪称,日本政府从未为建碑提供过资金支持或亡者名单材料。建立石碑是方正县政府的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
8月6日早晨,记者再次来到中日友好园林,园林外的很多市民称石碑已经“消失”。当地居民表示,石碑是政府连夜拆除的,凌晨4时附近听到了重型铲车挖掘的声音。
在园林外墙上,方正县外事侨务办贴出闭园通知,称“为维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日起闭园”。
方正县相关政府官员向记者表示,对于“纪念碑”被拆一事,方正县的官方微博已作回复。
方正县官方微博8月6日7时57分发布的消息说,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中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关注,许多人对之提出质疑,该墙也被污损。因此,有关方面已决定暂时关闭园林,对名录墙进行处理。
虽然方正县官方尚未就拆除“开拓团”石碑给出明确回应,但从上述微博内容看,方正县有关方面确实对这块引发巨大质疑的石碑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位外地网友表示,希望当初决定建碑的领导能够出来道歉。另外,当初用纳税人的钱建碑,现在又拆,是不是应该给大家一个交代?
为“开拓团”立碑意欲何为
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闹剧就此黯然谢幕。
据资料记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民15000余人集结于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被简单掩埋。其间历经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
1963年,经过方正县政府逐级申报,建立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
方正县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很多爱国将士殉难于此,方正县伊汉通乡建有革命烈士陵园、苏军烈士墓,同时还修建了中日友好园林。
记者在苏军烈士墓看到,其碑文序言写道:1945年8月,苏联红军把方正县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战争中5名苏军烈士安葬于此,2010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拨付修缮经费,对该墓进行了修复。
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苏军烈士墓建在一块三角地内,没有任何保护设施,烈士墓周边杂草丛生,与村民家的柴草垛紧连,周边破乱不堪,墓碑周围的铁链已经破坏。
而在伊汉通乡的革命烈士陵园中,记者看到了相似的景象:陵园大门敞开,在门口的陵园和烈士介绍宣传栏,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勉强能看清栏内的文字,有的已经全部脱落。
而为当年侵略者修建的中日友好园林和墓碑,却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园林内松柏错落有致,“开拓团”墓碑有工人维护,所有建筑均保持干净整洁的面貌。
方正县政府的态度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有市民向本报记者说:“为保卫我们家园的烈士修的陵园一直破烂不堪,无人修缮。政府却花纳税人的钱为侵略者修碑,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无非是方正县目前有很多在日本的侨民,政府想用这种手段吸引他们来投资。”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方正县街边所有牌匾几乎均有日文标识,当地一位酒店负责人表示,政府强制要求“所有牌匾必须有日文标识,在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时政府会提供免费翻译”。
8月2日,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回应称,由于历史原因,方正县在中日民间交往中有特殊地位,立碑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示这段历史,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痛切地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牢牢汲取历史教训,永远珍惜世界和平。
王伟新称,立碑的目的第一个就是为了充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个是揭发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可以说这个公墓就是活档案、活证据;第三要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让日本现在的人民反思战争的危害,昭示和平的可贵。
面对现实,方正县政府官员的上述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方正县政府官方微博称,中日友好园林并不是一处开放的旅游景点,而是专门接待来访日本团体的。平时大门都是紧锁的,入内需经过县外事部门批准。这里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间访问团体20余个,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学生,该园林已成为向他们揭示侵略战争对其本民族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展示中国民族博大胸怀的重要场所。
洪振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方正县立碑的举动是出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说法。但是,方正县2010年9月发布的《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称,利用好侨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庞大力量,打开“东北旅日侨乡”形象工程建设的突破口。
罪恶累累的日本“开拓团”
事实上,所谓“开拓团”,就是日本迁往中国的移民。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为在东北对抗俄国,创造“以主制客”的有利态势,提出必须“以移民为要务”,在10年内“向满洲移民50万”。
黑龙江省地方志显示,在日俄战争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日本政府共向中国东北移入150万日本侨民,大多是由殖民机构“关东厅”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统领。这一殖民计划的一部分就是“开拓团”。
抗战文化研究会理事王锦思介绍说:“‘开拓团’是一种准军事组织,组成人员包括退役军人、民兵和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也配有枪支,平时会配合关东军进行站岗放哨。‘开拓团’往往携带家眷,以家庭为单位在当地驻扎,与地方老百姓分开居住,但也有小部分混居。”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订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日本贫民来华后,按照团的编制定居,土地多从中国农民手中强征强买,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从而致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万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资源供应紧张,东北的粮食、矿产被大肆掠夺,“开拓团”也都参与其中。
尽管日本为掩盖移民政策的侵略性质,大肆宣扬日本移民为中国东北开发作出了贡献,但日本“百万户移民”的军事性显而易见。
在东北抗战史和日本自己的史料中,也都大量记载了“开拓团”袭击、杀害抗日军民的血腥事实。抗联老战士李敏说:“日本‘开拓团’是拥有武装的军事组织,我就与日本‘开拓团’进行过无数次战斗。”
到1945年年初,日本向中国派遣的“开拓团”总数达到了860多个,33万多人,他们密布东北各地。这些无偿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了中国人土地的日本人,由于人均占有的土地近乎20垧,绝大多数都无力耕作,大部分都租给中国农民耕种,成了地主。而一些日本人对邻近的中国人肆意地强奸、殴打、偷抢,其罪行与真正的侵略军一样令人发指。
据方正县县志记载,日本战败后,在方正县,约1.5万“开拓团”民集结在此,但因长途跋涉、传染病流行,死亡者超过5000人,回国约有5000人,剩下5000余人留在方正,被当地人收养或联姻。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200位亲历抗战者揭露了当年“开拓团”的真相。
黑龙江省方正县吉利乡的刘安发老人是日本“开拓团”历史的亲历者,曾为日本移民做工,1947年参加了解放战争。
他称,日本人来前,“满洲国”政府叫我们把地照都交了。日本人来了以后,在吉兴南屯盖起了“开拓团”的团部。
“他们占了我们的地,连山林都分了,不让我们上山伐木头,谁敢伐木头,道口被截着,要挨打的。日子当然还是苦了。吃的苞米、高粱米和小米———我们不能吃大米白面,被日本人发现就是‘经济犯’。所以,逢年过节,家里弄点吃的,都在夜里偷着吃。”刘安发说。
知名抗战史研究学者余戈表示,“开拓团”是日本侵略者的一部分,在日军武力庇护下强占中国农民土地,使无数中国人流离失所;他们也是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兵源之一。
虽然是侵略者,但是,日本战败后,被殖民者和“开拓团”伤害过的中国人,却对遗留的“开拓团”成员以及家眷、遗孤表现出善良和博大宽容的情怀。
方正县伊汉通乡吉利村李德才老人告诉记者,“开拓团”遗妇、遗孤当时流落在离村不远的日本“开拓团”团部,他们个个剃着光头,饥寒交迫,很多好心的村民天天都去给他们送吃的,有的干脆就把他们领回家收养,有一部分遗妇直接嫁给了当地人。
日本侨民带动下的方正经济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在方正的5000多“开拓团”遗妇、遗孤回到了日本,之后,他们把在中国组成特殊家庭的一些亲人也陆续带到了日本。
到了日本的方正人成了华侨后,又把一些亲属带到日本打工和生活。据记者在当地调查得到的数字,方正县一共有23万人,其中,定居在日本的就有4.2万人,归侨和侨眷6.8万人,总计有11万人,占总人口近一半。
方正县市民段长清向记者讲述了他外甥女在日本的打工历程。
外甥女小常是1990年前后通过日本的亲属介绍去日本大阪打工的,现在一直在大阪一家海鲜制品厂做工人,每天工资折合人民币至少在500元左右,现在,丈夫孩子都已经移民日本,前两年回来投资200多万元在县城买了处别墅,又买了几家商铺。
像小常这样早期去日本打工的人在方正县很普遍。
一位饭店老板称,他也有很多亲属现在都在日本打工,有的已经在那里嫁人了。“在那打工,能嫁给日本人,几乎就能把全家甚至近亲带到那里打工生活,几年后回来,就是百万富翁或富婆。”
随着在日本打工出嫁的方正人逐渐增多,在方正县,跨国婚姻中介生意一直红火。
“介绍成一个这里姑娘与日本人结婚,至少利润在万元以上。”一婚介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上述人士称,婚介公司的中方婚介人要与日方的婚介方合作,首先把中国女孩子的照片发到日本给男方看,男方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然后来哈尔滨和她相亲。一般见面后互相不是特别讨厌的,就直接去结婚登记处办手续,再拍一套婚纱照,就结婚了。
"而日本男人为什么愿意和仅仅见了一面的中国女孩结婚呢?原因是这些男人大多是家在农村40多岁的光棍长子,在日本娶不到老婆。"上述人士称。
如今,在方正县,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孩以能嫁到日本为荣,有的农村女孩为了嫁到日本不惜花10万元左右办理各种手续,想办法嫁到日本。
"有的农民拿不出这笔钱,甚至借高利贷。"一位市民称,"因为嫁到日本,就可以让全家以后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而且可以把自己的近亲都带过去打工。"
方正县造纸厂退休工人李荣向记者介绍说,他很多原来的同事,现在孩子都在日本,结果老人在方正县的生活质量的确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一个同事的女儿,离婚后嫁到了日本,现在把全家都带到日本生活了。"
"离婚了嫁到日本去!"在方正县伊汉通乡吉利村得到了证实。
该村村民向记者表示,到现在为止,很多当地农民离婚后,老婆嫁到了日本,"把前夫和孩子扔到这里,有的每年给孩子邮寄一些生活费,在我们村至少有几十个这样的例子。所以外界都戏称这里是'光棍村'。"
据方正县市民粗略统计,方正每十户家庭,至少有两户在日本打工,有一户与日本有亲属关系。
8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德才对很多当地妇女离婚后远嫁日本的事很气愤,他称,当年,日本人在方正县烧杀掠夺,鱼肉百姓,现在我们这里的人却不择手段嫁到日本,真是没有记性的民族!
随着去日本打工趋势愈演愈烈,当地各种商业店铺招聘适龄女青年的工作一度紧张,一位饭店老板告诉记者,在方正,如果招聘一个年轻服务员,工资至少在2000元左右,这个标准已经超过了省会哈尔滨。
事实上,在方正,没有日本人投资的企业,但人员之间的往来、文化和经济上的往来,也侧面带动了方正县经济的发展。
不可回避的是,在年财政收入只有两个多亿的方正县,侨资已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7月,时任方正县县委书记的孙柏仁称,方正县利用侨资总额达3.1亿元,侨资侨属企业38家。
2010年,方正县委提出制定侨乡发展的整体战略,加快侨乡建设,全力打造"龙江第一侨乡",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到2010年,方正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1亿元人民币,连续6年人均位列黑龙江省之首。
在方正,"侨村"是一片高档别墅区,大部分都是日本回来的方正人购买,每套现在价值都在百万元左右。政府规划的侨民新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随着侨民投资不断增加,方正县商品房的价格几年来不断攀升,现在均价已经在3500元/平方米,是哈尔滨周边同类市县最高的。其他物价也比周边要高得很多。
随着交往的频繁,日本与方正之间的来往非常密切,现在,中国在日本的方正人非常多,到方正来的日本人也非常多,据当地官方统计,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件后,来方正避难的日本人就达千人以上。
事实上,方正县官方一直想把方正县与日本的民间交往转变上升成官方合作。上述事实也成为方正为日本"开拓团"成员立碑刻名的借口。
一位史学专家称,一个民族不该这样去对待他的历史,日本人肆意残杀中国公民的历史仅仅过去60多年,我们不该如此健忘,为了经济发展而作出愚蠢的决定实在不该发生。类似事件我们用道德评论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关键是不是该用立法的方式,防止这种美化侵略的行为再次发生。
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