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影响进行时
渤海溢油对养殖、旅游、生态等的影响已经显现,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对于收集原油污染和损失证据进而索赔表露出矛盾重重的心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邓卫华 滕军伟
距离中海油渤海油田公司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已经两个月又二十余天,事故已经造成累计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但溢油源封堵和原因查找等核心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直持续跟踪采访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溢油事件对山东、河北等地沿海部分县市渔业、旅游业的双重冲击已经显现出来。
对于媒体及公众关注的“康菲及其合作方中海油,要对溢油污染做出怎样的赔偿”问题,8月24日,在康菲石油公司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公司总裁司徒瑞表示尚未收到任何有关赔偿的要求。
同一天,中国国家海洋局表示,已有49家国内律师事务所报名应聘案件法律援助机构,渤海溢油污染损害海洋生态索赔工作已全面启动。对溢油源封堵的进展,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如果康菲公司不能在8月31日前封堵漏油,海洋局将会有更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出台。
“任何企业损害我国海洋环境都必将付出代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组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郑重表示。
但是他也承认,索赔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本刊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已经受到渤海溢油冲击的地方,有关部门对于收集原油污染和损失证据进而索赔并不十分积极,甚至表露出矛盾重重的心态。
渤海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受损
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海底发生溢油事故后,从7月11日至8月22日,本刊记者四次亲临事故现场,分别从空中、海上、平台查看溢油阴影笼罩下的油田水域。
在最近的8月22日,跟随刚刚成立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到达现场的本刊记者看到,“海面仍有肉眼可见的少量油膜覆盖,偶尔会冒出油花,仿佛海面上的一个个‘伤疤’”。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油污的漂流,显见的污染开始出现在河北、辽宁等地近岸水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监测显示,在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西侧长约300米岸段发现零星、已风化油污颗粒,直径1厘米至4厘米;在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长约4公里岸段发现零星油污颗粒,直径1厘米至3厘米,呈不均匀带状分布。经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分析鉴定,这两处油污均来自蓬莱19-3油田。还有更多隐形的肉眼看不见的污染。
“这将对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负责此次溢油事故水样、生物和沉积物取样与监测的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崔文林介绍说,事故处理过程中,仅有一部分溢油被回收,还有一部分融入海水或沉降至海底,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溢油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此外,处理溢油中使用的消油剂也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在这个链条的下一个环节,摄食浮游生物的动物会受到牵连,部分栖息在海底的动物也会受到污染。
渔业旅游业遭受打击
距离渤海油田最近距离约30海里的山东省长岛县率先感受到了损失。
大钦岛是长岛北部最大的生态渔业养殖岛,长岛县一位干部告诉本刊记者,往年7月中旬的时候,来长岛收购新鲜海货的车经常会排起长队,而今年7月中旬,长岛港很少能够看到收购海货的车辆下船,拉满海货上船的车辆就更少了。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日前向本刊记者提供的一份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事故发生后,由于各种传言推波助澜,大家对长岛及周边海域的海产品心存疑虑,有的甚至不敢食用,导致当地的海产品一度出现了价格下滑、产品滞销的现象,水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多家出口加工企业订单被暂缓或取消。”
报告还显示,“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至今,正值沿海旅游旺季,由于社会各界对溢油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了解不够,部分游客担心海水浴场的水质和水产品质量受到溢油影响,取消了到烟台及长岛、蓬莱等沿海市县旅游的行程。据旅游部门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因溢油影响造成的游客数量减少约10万人。”
8月24日,本刊记者在蓬莱市北沟镇栾家口村看到,养殖户姜丽华正忙着筛捡即将下海放养的扇贝苗。她说,苗子死了很多,扇贝壳里的贝肉都变成泥了,要把这些带泥的空壳捡出来,把剩下的好苗子重新装笼。“正常情况下扇贝苗死亡率不会超过20%,今年很严重,有一半以上都死掉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河北。6月底,河北乐亭县700万笼扇贝苗半数死亡;从7月开始,在与乐亭海域相连的昌黎海域,50%至80%扇贝苗出现死亡,养殖户们还在这一海域发现了油污。尽管许多养殖户都怀疑扇贝的死亡是因为渤海溢油而发生的,但目前权威部门尚未对此作出确凿的结论,这意味着他们的损失由谁来负责还待定。
地方有关部门处境尴尬
面对这起迄今为止国内最严重的海洋环境生态事故,怎样依法索赔成为高关注点。
从本刊记者近两个多月的采访调研看,渤海溢油事件发生后,油田附近县市渔业、旅游业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一旦权威部门确认部分地区出现的贝类、鱼类非正常死亡与渤海溢油存在直接关联,这种冲击效应将进一步放大,短期内会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更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因为溢油污染导致的鱼类贝类死亡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以长岛为例,这一海域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发生13起大规模油污染事件,今年3月份也曾发生过原油和燃料油并存的油污染事件,目前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
渔民和养殖户对此每年都有反映,但真正通过打官司进行索赔,不仅耗时耗力耗钱,真正能打赢官司拿到赔偿金的年份和案例少之又少。即使幸运地拿到手的一点点补偿,也与渔民和养殖户的损失相去甚远,不少渔民和养殖户对此十分不满。费劲却遭来抱怨,导致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在开展生态索赔取证调查方面缺乏动力。
然而,多方正在进行中的渤海溢油生态索赔案例行动,或将改变部分地方有关部门面对溢油污染时上述尴尬处境。
8月24日上午,一场民间自发组织的渤海溢油污染维权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期待,这次渤海溢油索赔能够成为今后开展类似索赔、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乃至里程碑。
刘赐贵在溢油事故现场明确表示:“渔民、养殖户的利益决不能忽视,也不能简单地回应了事。对于确属溢油事故造成的损失,要组织进行索赔。对于经调查确定不属于溢油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要给出一个交代,并向渔民、养殖户提供帮助。”
同时,刘赐贵也坦言,渤海溢油事故索赔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对于已经遭受损失的地方而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无疑是积极作为,及时采集溢油事件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有关证据,力争在开展生态索赔的过程中,将受损主体和行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