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2《今日观察》8月31日播出“大救援 以生命的名义”,以下是节目实录:
8.23黑龙江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随着30号19名矿工的顺利升井,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事故到现在,有一名矿工不幸遇难,还有三人仍在搜救中。人们在感叹“与死神赛跑”的大救援取得的成功,也在思考,这样的煤矿事故能不能避免?如何才能不让煤矿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七台河8·23煤矿透水事故,22名矿工获救生还。生命大救援,如何创造奇迹?
8月30日,七台河勃利县恒太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又有突破性进展,早晨6点58分,又有19名矿工成功升井。
季熠非(本台记者):我们看到救援人员的头灯,在前面的应该是矿车的驾驶员,您在井下看见了什么?
矿车驾驶员:受伤(被困)人员都上来了,都活着。
记者:都活着?
矿车驾驶员:都活着,都活着。
此次获救的19名矿工,共分3批升井,获救矿工在成功升井之后,随即被送往当地医院展开救治,目前仅有2名矿工,因在井下时间过长受寒及意外刺激,略微有点感冒,还有1名矿工转氨酶有点偏高,其他被救矿工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
黑龙江省七台河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矿工:轰隆一下,等我站起来水就出来了,巷道基本都满了,连一点缝隙都没有。
矿工:没事,都清醒,现在(救上来)3个。
矿工:芬啊,你放心吧,我出来了,没事了,没事了。
刘戈: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获救的19位矿工
(《今日观察》评论员)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些矿工活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第2天、第3天的时候,听到了水泵的声音,知道外面的施救正在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仅仅靠一盏矿灯,一个矿泉水瓶子接一些水,让水沉淀,互相饮用,然后吃一些锯末,这样活了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外面的正在救他们,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所以能够支撑着这19个人出来了,但现在还有3位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照我们以往的经历,王家岭煤矿在9天以后,最后135个人都出来了,所以我们还应该保持救援。
马光远:我们的救助能力和矿工的自救能力都在提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就目前的结果来讲,我觉得用生命的奇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那么最大的奇迹就是,首先矿工本身的自救能力比以前强多了。其次就是我们救助的能力,救助能力的提高和自救能力提高,在任何一个事故里,都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
杨钧天:还有三名矿工没有消息 获救矿工的身体目前极度虚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现在三名矿工的情况怎么样?现在还是没有消息,现在的工作还是一个是排水,另外一个就是搜救,就是水排到哪里,哪儿水位下去了,搜救人员就可以进去救援。我们今天在医院采访的时候,医院负责人也告诉我们,矿工现在的身体极度虚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调理。
刘戈:虽然目前死亡率是百万吨0.49个人 但这仍然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注意到,在这22个人里,有18个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最大的是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矿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要高一些,可能有的地方可以达到五六千,但这样一个收入水平是拿着冒生命风险的代价来换取的。虽然我们的死亡率现在降到了百万吨0.49个人,但这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非常危险。现在,我们希望再出现一次奇迹,最后的这3个人也能够成功获救。
马光远:虽然煤矿生产的安全有了大幅提升 但监管的缺位不容忽视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整个煤矿生产的安全,相对于以前应该说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大国,我们的安全比例跟美国、澳大利亚比较,我们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这不容乐观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起煤矿事故根据初步查明的原因,又是私自开采,因为这个煤矿本身是在停产、待开的阶段,但在8月16号,他们开始悄悄地进行挖,同时又把已经挖了20年的一个废井给打穿了,打漏之后,水就过来了。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总是想,为什么相同的故事、相同的惨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从私自开采到最后事故出现以后,我们仍然看到了监管的缺位问题。
安全救援值得肯定,但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怎样减少对煤炭依赖,降低煤炭开采压力?
在青藏高速路上,绵延的大货车,长达11多公里。
谭小平(交通运输部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因为我们国家去年这个前几年山西的煤炭,经过整治以后,现在内蒙古西部的煤炭,成了我们外输的第一大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而且内蒙西部煤炭运输,基本上没有一条成形的铁路往外运煤,所以大量把运煤的压力,转到卡车运输上面,我们感觉到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大国,我国2002年煤炭产量近14亿吨,今年将达到35亿吨,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炭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虽然近年来,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事故的总量依然偏大,随着用煤量的大幅增加,煤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增长,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持续紧张,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事故。釜底抽薪之策,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降低煤炭的不合理需求。
刘戈:应加大在安全上的资金投入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就是太依赖煤矿了,整个国家对于煤炭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工业生产的76%的能源,民用70%的能源都依赖煤矿,因为煤的价格低。但是这里面有一笔本来应该付出的资金被省略了,那就是在安全上的投入。从2002年到2009年,这八年时间,全中国煤矿死亡41064个人,那么如果这个4万多,如果要是能够降低到国际通行的死亡率,那么应该投入多少安全方面的资金呢?
马光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建立在生命和安全的基础上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我们煤炭消耗所占的比例来看,这种主要依靠煤炭来发展经济的模式,首先是粗放的模式,也是一个偷懒的模式。如果我们的整个经济继续建立在依靠煤炭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谈企业转型,谈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当年日本也是一个能源非常紧缺的国家,它在遭遇能源危机以后,痛下决心改变能源结构,生产方式也进行了转型,现在日本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方面是遥遥领先的。
我们一直在谈转型,但是转型的关键是什么?首先是改变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谈到转型时,老是用倒逼两个字,用什么来倒逼,是不是必须用人命来倒逼,是不是要用安全来倒逼?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建立在生命和安全的基础上,在放弃这两者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代价显然太大了。
竹立家:这是由于制度不到位和政府监管不到位所造成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制度不到位和政府监管不到位所造成的。政府监管不到位就是矿区的管理环节、流程环节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个就是制度不到位,我们在处理矿难事故中的问责力度不是很大,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就是问责不到位,或者问责以后,复出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造成制度落实上,一些人可能就是玩忽职守,不认真。
刘元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根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解决矿难,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目前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根本。第二,要改变目前煤炭企业那种高利润驱使下的行为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减少他的利润空间,增加它安全成本的支付,用我们资源税的调整来挤压它的利润空间,导致一些不正规的、小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生存空间比较小。第三,我们对能源依赖程度下降,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煤炭企业不像现在这样火爆。
马光远:不抛弃、不放弃
希望余下3人能安全获救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出事的恒太矿井井口有着这样的标语:职工的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这只是一句口号,所以这种模式肯定要改变,不能以人命来倒逼,不能以安全来倒逼。现在还有3个人没有救上来,我们经常讲不抛弃、不放弃,首先当然是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希望这三个人能够安全的能够升到井上来。
刘戈:要加大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中国现在产销量占到了全世界煤炭的50%左右,但是并不是说世界的其他地方就没有煤,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产量很少?并不是他们没有煤,而是他们不挖。因为要挖的时候,要花的代价太大,因为他对安全的投入非常大,所以就得不偿失了。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