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称发表时机恰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8日10:10  新闻1+1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2011年9月7日播出《和平发展,国家不霸!》,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首提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明确国家核心利益范围,宣示“和平发展”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昨天国新办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字幕提示:2011年9月6日新闻

  小片中主持人声音:

  白皮书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解说:

  一年一个台阶,经济总量5.88万亿美元,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崛起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世界?面对自我?

  清华大学当代国家关系研究院院长 阎学通:

  全世界在问中国,你对世界的影响这么大,你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解说: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理解,不要隔阂。中国如何打破国强必霸的传统?如何开掘宝贵的战略机遇?

  阎学通:

  中国有钱了我们也不想搞霸权,有钱了我们也不想武力欺负人。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和平发展,国家不霸!

  主持人 劳春燕: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节目一开始要来念一段话,“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段话就是我手中的这一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开篇语。这份白皮书是中国的第二份关于和平发展的《白皮书》。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这份白皮书到底是如何来作答的呢?今天的节目我们要一块要来翻开这份白皮书。

  (播放短片)

  解说:

  首次提出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明确国家核心利益范围,宣示“和平发展”已经上升为中国意志。在13000字之中究竟涵盖了怎样的声音?今天国内外媒体、专家学者都在关注着一份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时隔6年,即2005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之后,我国再次以白皮书的形式郑重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全面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选择以及意义等内容。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吴建民:

  这个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是一个新事物,世界适应不适应,中国人适应不适应?

  解说:

  2005年,中国经济位列世界第六,而在去年已经攀升到世界第二,经济总量达到了5.88万亿美元,在世界比重中跃升到9.3%,在美国经济复苏依旧不够明朗,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无疑汇聚了更多的目光。正如这份白皮书开篇所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阎学通:

  中国有钱了我们也不想搞霸权,有钱了我们也不想武力去欺负人,所以就不是我们穷,我们和平发展,富了就不和平发展,这是和以往不一样的。

  解说:

  在这份白皮书之中明确表示: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了,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而这一点今天也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字幕提示: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6日发表《中国白皮书承诺和平崛起》:中国政府发表了一份政策性文件,阐明了它对国家未来的构想,阐明了中国对未来几十年自己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看法。

  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9月6日发表《白皮书:中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将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一表述是为了打消人们对其海陆空三军迅速现代化进程的疑虑。

  解说:

  和六年前的那份报告比较,“和平发展”再次被重申。而与此同时各方也在捕捉着新的表述,这其中核心利益的明确格外受关注。

  字幕提示:

  白皮书还特别强调: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解说:

  “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是首次出现政府公开文件中,这样的表述是否意味着中国在世界议程中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也备受瞩目。

  字幕提示:

  十年前,当世界跨入21世纪时,中国领导人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展自己。

  十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证明和平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决定着中国能否继续把握和平发展的机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

  劳春燕:

  既然说白皮书,我们也要来做一个名词解释,到底什么是白皮书呢?顾名思义,白皮书有着白色的封皮,一般来说就叫白皮书。它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是议会正式发布的重要的报告或者是文件。其实说白了,就是政府的说明书。我们国家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一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为什么六年之后又要发布第二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这个时机的选择有一些什么样的讲究呢?

  在这份白皮书当中,我也找到这样一个答案,白皮书提出了“四要”、“四不要”,我们也一块来看一下,“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停滞;要对话,不要对抗;要理解,不要隔阂。”我们重点来看“理解”。我们要理解别人,同时我们又要寻求被别人理解,这也许就是发布这份白皮书的初衷。

  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就像是一棵树,越来越长大,长得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枝繁叶茂。我们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我们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是古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当你变得越来越强壮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越来越不能够被忽视,意味着你可能会被某些人当成是潜在的对手,甚至是潜在的敌人。这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沟通和理解,寻求被别人理解,也要和别人来沟通。我们需要告诉世界我们的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崛起到底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呢?那么这份白皮书的出台有一些什么样具体的背景?今天我们要也来和上海社科院的副院长黄仁伟,他同时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来进行连线。黄院长您好。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 黄仁伟:

  您好。

  劳春燕:

  咱们这份白皮书昨天发表了,它的出台具体有一些什么样的背景?

  黄仁伟:

  我认为这个白皮书发表的是非常恰到时机的。因为我们已经经过了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过前10年的发展发生了一个地位的根本变化,全世界在关注这样一种变化,也有很多怀疑和猜忌。这种怀疑和猜忌不免对中国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也看到中国本身实力发展以后,我们内部也有不同的想法,好像中国一下子成了大国、强国了,好像我们也可以和人家拼一拼、比一比。这种想法也不免造成一些混乱。在说我们到底要走什么路,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世界上认为中国的战略意图不透明,需要将向世界说明这样一种战略意图。在这个时刻发表是非常重要、非常恰到时机的。而且这个白皮书讲了,是我们建党90年的一项战略上的宣示,所以这个90年也是总结了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历史经验后提出来的。

  主持人:

  那有很多人说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机遇期,那现在是2011年,这个战略机遇期已经过了一半,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发布这样的一份寻求理解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对咱们国家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黄仁伟:

  在21世纪的2003年、2004年的时候,全国一些学者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当时对这条道路整体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内容、内涵还是不很清楚,只是有一个总体概念。但是经过这将近10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和平发展道路完整的体系以及一个个具体的战略平台、载体,以及一些重要的理念。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10年我们摸索以及找到了和平发展道路一个大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条道路是不平坦的,很多障碍,还有很多崎岖的地方,所以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找到大家的理解,也需要在国内形成更大的共识。所以这个战略机遇期尽管有10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后的10年是不是战略机遇期还是一个战略的挑战期?所以这是两种可能性。我们要把战略机遇期延长,而且要用好,要抓住,需要把这条和平发展道路真正地从根本上把它作为全党、全国的共识,也作为全世界对中国的一种理解,所以这个时期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

  你说到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共识和理解,我也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跟一个日本朋友一块吃饭,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说: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当时他没有直接回答我,他给我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就好比有两家人住在一起,一家人只有1个儿子,还有一家人养了13个儿子,那么随着岁月的推移,这13个孩子是渐渐地长大,一个比一个强壮,一个比一个威猛,一个比一个虎背熊腰。他说,那只有1个儿子的那家人他能不感到担心吗?这话可能说得不全面,但是可能也能够代表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心态。那么在更多人的眼里,在更多国家的眼里,对于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样的心态?对于这份白皮书又有一些什么样的说法?我们现在马上来连线本台驻华盛顿的记者高琦,高琦你好。

  华盛顿 本台记者 高琦:

  你好 劳春燕。

  劳春燕:

  高琦,对于咱们国家发表了这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华盛顿有一些什么样的反应?媒体有一些什么样的评价?

  高琦:

  美国华文媒体在9月6日纷纷大篇幅报道《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主流华文媒体《侨报》是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显著的标题并以特别报道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白皮书的内容,从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世界日报》也是在新闻版首页以“中国强调核心利益”为题,非常详尽地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美国英文媒体方面,因为前天正直美国的劳工节,奥巴马刚刚针对低迷的就业发表了讲话。此外,“9.11”恐怖袭击即将迎来十周年的纪念,所以媒体暂时的注意力还都集中在美国国内。

  主持人:

  你也给我们说说这段时间或者说这些年,特别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都赶超了日本。包括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美国人对中国有一些什么样的认识?

  高琦:

  还是接上一个问题来说,尽管美国的主流英文媒体暂时还没有就《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做出非常具体的反应,但对于中国却是保持了持续的一种关注。最近对于中国最紧密的关注还是经济,比如9月1日到9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了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时代周刊》就发表了相关的报道,比如说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想投资中国吗?要不去边疆试试?”又比如说,前不久的债务危机,还有美国信用评级被降低,这一系列热点经济事件中,对于中国这一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的态度就有连不少连续的报道。一方面作为一个媒体来说,一个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大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事实已经由不得你不关注,所以从媒体到民间对于中国的关注,其实是呈现一种越来越常态化的趋势。举一个我自己深有感触民间的例子,其实相对于中国人,美国人是不怎么关心新闻的,但是当你在出租车上偶尔跟司机攀谈的时候,他们听到“中国”两个字会表现得特别地感兴趣,他会问你,像中国街头都开什么车这样的问题,而一些人又会对中国未来潜在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一种丰富的联想,当然主要是和美国里作比较。另一方面,在政治、军事方面,近期来看美国政界还有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微妙。美国国防部24日发表的《中国2011年的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尽管强调是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这样的中国,但是同时也指出,对中国现代化军队可能会被用来增加中国获取外交优势,或有利于其解决争端能力表示担忧,所以说这样一种态度其实是非常暧昧的,但是很多多元化的声音也是同时并存的。

  主持人:

  由不得你不关注,但是另一方面中国还是很遥远,仍然会存在误读、存在不理解这样的情况,非常感谢高琦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谢谢。

  大家可能也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崛起西方国家会对我们有那么多担忧呢?这里边其实还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西方存在几百年的权力政治的逻辑,就是“国强必霸”。

  (播放短片)

  解说:

  (电话采访)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孟祥青:

  国强必霸在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当中,它其实是现实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国家在强大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必然会争夺霸权,它有了霸权才有了更大的利益,而这个过程又常常伴随着冲突甚至战争。它也是根据欧美在五百年历史上这样一个所谓的规律和经验得出来的。

  解说:

  根据这个理论,强国崛起与战争总是相连。英国正是在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又战胜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从而走向霸权,并且以海权优势在19世纪、20世纪建立起了所谓的全球殖民体系,与之类似,普鲁士的崛起伴随的是德意志民族战争,日本的国力上升中也有日俄战争的发生,而美苏争霸格局的出现也不例外。

  孟祥青:

  当年苏联的崛起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伴随着二战期间的卫国战争,美国的崛起是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

  解说:

  正是根据这样的经验总结,“国强必霸”的理论颇为流行,但近代史上的西方经验如今是否适用呢?

  孟祥青:

  其实“国强必霸”这个理论,在当今世界就遇到了重大的挑战。全球化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解说:

  “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是近代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特别是在20世纪,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对于过往的历史也有如此总结,并且表明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基于自己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认识,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

  字幕提示:2010年2月6日新闻

  小片中声音:

  而杨外长在题为“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的讲话当中,最重要的是强调中国发展了,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国强必霸的逻辑有悖于中国的历史。

  解说:

  实际上中国一直在向世界申明国强必霸的理论不是用于当今的时代,不是用于中国,正如在昨天发布的白皮书中所言,“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谈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这条道路的成功既需要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外部世界理解和支持。”

  劳春燕:

  咱们也再来梳理一下这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有些什么样的主要内容,一下来看一下PPT。

  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短片里给大家介绍的国强不霸。第二个,也提出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的底线是什么?包括共同利益到底是什么?共同利益一共提了50多次。另外提出了积极的国际责任观和地区合作观。

  我们先请黄院长继续给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过强不能够称霸或者说过强不一定要称霸?

  黄仁伟:

  中国的崛起一定要超越以往历史上所有大国走过的到路,这些大国大部分都是西方国家,而且都是用强权来压迫其他弱小的国家,这是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或者历史上的惯例,但是中国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己曾经长期受到欺负和外面的侵略,所以我们不能重复人家对我们欺负这样的惯例。

  第二,我们是要走很长时间的内部发展,内生的发展,这种发展需要外部稳定的环境。

  第三,我们是一个新兴的大国,这个大国和世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是像过去的大国和原来的老大国是互相挑战和反挑战、遏制和反遏制的关系,所以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把这个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是过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时代变了,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国兴起和老的大国兴起,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不同。

  主持人:

  你说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已经说到这份报告当中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反反复复被强调了50多次的共同利益。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什么?

  黄仁伟:

  共同利益首先是我们和别的国家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也就是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个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是共同的,受到的挑战和威胁也是共同的,所以我们要共享发展的机遇,同时要共同应对挑战。如果任何一个国家想在全球化背景下单独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单独的应对挑战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这是最大的共同利益。

  第二个共同利益,中国的发展总是给别人带来机遇。中国发展越大,别的国家获得的机遇也越大,所以我们是共享机遇。

  第三个,我们是在新兴大国中共同崛起,是在亚洲这个地区中共同崛起,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的共同利益。

  那么共同利益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同国家核心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中国只有核心利益保证了,那么共同利益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大,所以共同利益和核心利益同时在白皮书中出现,这是我们国家利益观的一个新的发展。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黄院长今天为我们来解读这份《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

  那其实说到理解,在节目的最后,我还要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在美国工作的华人,他每年到了节日的时候都会邀请邻居来作客。在2005年的时候,他曾经问了他的邻居一个问题,说你们能不能写出三个你们所知道的中国城市?当时交上来的条子里,排名在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新加坡,把新加坡也给列进去了。到了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他又举办了一次聚会,请大家来参加,问了同样的问题,三个你们所知道的中国城市。这时候人们写的有北京、上海,还有鸟巢。也许是个笑话,只是说明理解中国,让世界理解中国路还很长,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和平发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