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民间借贷调查:放贷100万元年利息达60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12:09  大众网-齐鲁晚报
“百乐家电”已是人去楼空。 “百乐家电”已是人去楼空。

  文/片 本报记者刘志浩 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息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崩盘,谁来接最后一棒?

  9月5日,微博上一则名为《传温州信用挤兑涉案几十亿,再现中国式金融危机信号?》的帖子引发网友围观。尽管帖子很快被删掉,其作者也解释说:“不是银行发生挤兑,是放‘老高’的人跑了,出钱的人担心提前收款!”但一股担忧情绪仍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因为帖子所反映的,正是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当地,所谓“老高”指的是专门从事民间贷款的人。

  在温州本地的“703”论坛上,类似欠钱不还“跑路”的帖子屡见不鲜,在这些帖子背后,担忧、焦虑的情绪不断被放大。

  已经至少有16起老板“失踪案”

  9月初,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女老板突然“无故失踪”。

  9日上午,记者赶到位于温州市城中街26-46号的“百乐家电”所在地,发现“百乐家电”两处门面的卷帘门均紧闭着。

  “她也欠你钱了?”与“百乐家电”一街之隔的一家空调维修店老板看到记者询问情况,开头第一句话便问。

  据这位老板说,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来询问他关于“百乐家电”的情况,“前天晚上有一群人在那儿喊,还有人想把卷帘门撬开,搬东西抵债。”

  不过,卷帘门并未被撬掉,因为“后来有人说,这家店的东西已经被老板卖给其他人了。”维修店老板解释。

  “百乐家电”还有另一个名字———“郑菊珠家电行”,老板正是郑菊珠。

  “她人不错,平时也没看出什么异常。”上述店主说,“出事前一天傍晚,她还像往常一样锁门,后来就再没来过了。”

  之前8月底的一天,同样毫无征兆,位于温州市炬园西路130号的“耐当劳鞋材厂”突然停工,原因也一样:老板失踪,或与高利贷有关。

  “上午还开着门,好好的。”与鞋材厂紧邻的一家小吃店老板说,“谁知道下午就锁住大门,不让人进了。”

  “老板跑了。厂子现在被卖掉了,听说卖了60多万吧。”之后看到很多人来要债,他才听说。

  再早之前的4月份,位于温州市机场大道618号的“江南皮革厂”老板黄鹤也突然“不知所踪”。

  流传于温州的一则笑话说,黄鹤在失踪前一天,还有担保公司的人要借钱给他,并且此人还把500万送给马上要上飞机的黄鹤———据说这是黄鹤失踪前“笑纳”的最后一笔借款。

  ……

  “近几个月来,媒体公开报道的已经至少有16起老板‘失踪案’。”一位长期关注温州民间借贷的媒体同行告诉本报记者。

  “做‘老高’比做老板来钱快多了!”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郑菊珠拖欠款项涉及百余户人家,总金额约3亿元,其中现金1亿-2亿,票据约1亿元。这些债主的一个共同点是,“听说郑菊珠赚钱有道,信誉极佳。”随后他们就把钱“放”在她那里,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货款。

  “我听说最多的被欠了1000多万”,前文提到的维修店店主说,“还是个上岁数的人。”

  “做‘老高’比做老板来钱快多了!”在温州采访期间,本报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假如放出去100万,按照月息5分来算,一个月利息就是5万,一年下来就是60万,”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副会长、温州市诚鼎房地产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溪告诉本报记者,这样的来钱方式,比一般做实业“要快得多,高得多!”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

  按此推算,投资100万做实业,企业毛利至多10万,而且还需要“费心打理企业,处理各方面关系”。

  所以,尽管明知道风险巨大,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利息会随着资金的倒手,越变越高,只要链条不断,参与其中的人都会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

  像“炒楼”一样“炒钱”?

  9月8日,温州天气依旧闷热不堪。

  尽管接二连三遭遇老板“跑路”,这里的民间借贷似乎仍未降温。徐良溪对此显得很是担忧。

  “温州人都很精明,凡是能发财的机会,都会被他们发现,”徐良溪告诉本报记者,“这次的民间借贷,跟温州人以往‘炒房’类似。”

  “温州炒房团”全国闻名,他们的典型做法是,将手中巨量资金投入某地,一次性购置大量房产,然后“等升值后再借机抛售”。

  这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是“炒作”的结果。

  “民间借贷最基本的分三部分,”徐良溪说,“借款人、放款人和担保公司(或担保人)。”其中,担保公司(或担保人)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都是担保公司或担保人将一些人手中的钱组织起来,再统一放出去,”徐良溪说,“可能贷的时候5分,再放出去就变成1毛了。”

  值得注意的是,担保人身份并非一成不变,借款人、放款人随时都可能变身“担保人”,这样,最终结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借贷———放贷”网。

  如果将网上的每个节点都看做一个一个的投资者,贷款最终还是要落到实体公司身上。

  “他们最需要钱,但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最高。”有知情人士如此分析。

  “甲以4分月利息把钱贷给乙,乙再以8分利息贷给丙,丙继续以1毛利息贷给丁……”当这笔钱到了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时,“已经不知道倒了几手,利息翻了几番了。”徐良溪解释说,就这样原本利息不高的贷款,一步一步成了高利贷。

  “说白了,就是把钱当做一种‘商品’,一级一级地进行‘热炒’。”徐良溪说,很多人都只顾着“炒钱”,而不顾后果,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连环受害,最后倒霉的是实体企业。

  有钱人的钱无处可放,需要钱的人却贷不到钱

  9月9日,本报记者在温州城西一处工业园区看到,这里密密麻麻分布着服装、鞋、化工、机械等各种公司,小至平房家庭作坊式,大至高楼车间,基本都处于开工生产状态。

  但这些似乎只是“表面的繁荣”。

  在周德文看来,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可用“求钱若渴”四个字来形容。

  “目前,温州已经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他说。

  对于温州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都需要资金的保障来维持、扩大生产经营,但现实却是,在目前银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从银行贷款太难了”,徐良溪告诉本报记者。

  “现在温州的情况是:有钱人的钱无处可放,需要钱的人却贷不到钱。”华泰证券分析师张力告诉本报记者,他将温州目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根源归结为“国有经济ⅴS民营经济”之争。

  张力表示,由于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收紧,现在温州中小企业基本贷不到款,“并不是说没钱可贷,而是不放贷。”

  张力说,银行不放贷并非针对所有企业。“石油、化工、电力等国有大型垄断企业,由于信誉高,人脉关系好等原因,不愁贷不到款。”

  这样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逼迫中小企业只能走民间借贷的路”。而一旦走上这条路,很多企业就再难以翻身。

  另一方面,张力认为,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重镇,温州囤积着大量民间资本。

  周德文了解到的情况是,“温州民间借贷大约达1200亿的规模”。这个数字大约为温州银行同期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左右。

  “大量的闲钱,对应的却是少得可怜的投资渠道。”张力说,“以前温州人热衷炒房,现在国家出台限购政策,严控房价,致使炒房增值的渠道也被堵。”在张力看来,温州民间很多闲钱正是因为无处可去,才钻了民间借贷的空子。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却无处可借。”张力认为,这正是贷款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结果。

  “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温州因民间借贷导致的破产情况现在已经非常严重。”在周德文看来,“很多企业可能刚开始是3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还不上,就会续期,到了第二次约定期后,可能还是还不上,到头来企业老板只能‘跑路’。”

  本报记者了解到,温州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老板出逃,就欠下几百万元民间高利贷借款无法偿还。

  此前有专家提醒,温州目前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演变成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则更显悲观,“如今实体经济资金池紧缩得就像大旱期间的鳄鱼池一般”,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金融市场的崩溃将不可避免”。

  周德文对此也表示担心,并坦言,“今天温州的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是到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的时候了。建议中央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更多的支持。”周德文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估计,十月份左右中央可能会有相关调控政策出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温州 民间借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