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2《今日观察》:
给小微企业“开小灶”
最近一段时间,沿海部分地区发生的一些现象,如企业倒闭,老板跑路,这样的现象让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昨天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金融、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其中,有这样的一条政策特别引人注目: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这个容忍,容忍的是什么?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又能够提高到什么程度?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中小企业频频告急,减税降费疏危解困,政府政策纷纷出手,不良贷款可以容忍,中小企业困局如何化解?
刘戈:要让那些从来得不到贷款的小微型企业从中得到好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国家对金融行业,尤其对银行的风险一直有最严格的监管,所以有4大类23个指标来控制银行的风险,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资本充足率等等都是对于银行金融安全的监管。但是这样的监管,对一般银行来说都有一个趋向,如果它把贷款放到大的项目,大的企业,更安全,更有利于它拿到比较好的数据。
这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条,细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比较多,贷款质量比较高,那么就可以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例如开设网点的审批可以放宽,可以在城市里成批的开办自己的网点。另外,在一些指标上,可以降低对你的要求,例如以前必须要达到75分,如果你对中小企业,对小微型企业有更多的贷款,70分也可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我们的政策是要督促银行,或者更多的机构,有更多的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出台容忍率为代表的政策,它起到作用就是督促、鼓励,让银行有自己的积极性,那些从来得不到贷款的小微型企业,就有可能从中得到好处。
马光远:提高容忍度 银行现有的风险抵抗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第一次在银行监管方面,通过提高容忍度本身来体现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倾斜。提高容忍度意味着什么?就是鼓励银行去冒险,一般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分析,不良坏账率的可能要比大企业要大,所以在安全跟效率之间,你要做一个选择。这个公共政策的选择,原先在银行监管领域,风险远远大于效率。我们有很多的指标,最主要侧重于避免出现风险,这样就算有些银行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是监管指标本身决定了一旦给小企业贷款,整个资产的指标就有可能相对比较差,这样银行就没有积极性。
在目前整个货币政策比较紧的情况下,池子里的水就这么多,那么要尽可能的通过一些激励的机制,鼓励银行把尽可能的水引向小微企业的池子里。去年银行系统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在2.6%左右,相对于这么多年银行的不良坏账率来说,还是可以容忍的,这几年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体现对小微型企业的鼓励,我们在现实的坏账率的基础上,放大一倍,现有的风险抵抗能力没有任何问题。6月份的时候,整个银行也讨论说,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提高到5%以后,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可以往上提。
小企业贷款难。林先生在深圳从事手机电池制造行业,已经有11个年头了。年初,他决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无论是地方银行,还是国有银行,现在都非常难贷到款了。
林良钢(深圳市弘毅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尝试着去找一些(地方)银行,还好最开始(地方)银行答应给我们1000万贷款,但实际上到2011年,我们能够拿到的就只有500万,(地方)银行说现在比较紧张。
在深圳,很多中小企业都遇到了林先生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是生产成本不断在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利润快速下降。在这个时候,资金链紧张的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杨女士(业内人士):主要是考虑到风险值,因为往往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第一规模小,然后第二通常来说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是那种很靠科技的,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所以说银行在投资的时候,就是在贷款的时候,肯定会想到评估它的风险,它的风险确实是很高的,所以说银行有这种想法和心态,我觉得是很正常的。
刘戈:关键在于执行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关键还是在执行。之前不是说完全没有对于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贷款的窗口和通道,很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等都有这样的渠道。在这次跑路的老板当中,有一个叫陈繁荣的,以微小企业贷款的名义,用了50个人的名字,贷到了1500万。钱贷出来以后没有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而是进入了高利贷。此外,通道建设非常重要,但是通道建立起来以后,还要严防通道没有被真正用来帮助中小企业的经营,导致最后进入到一个非法的高利贷的通道里面。
马光远:要把主流的金融机构的门打开 把流向中小企业的水龙头开的更大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为什么有民间借贷,为什么有高利贷?在这么多年的探讨过程中,大家都同意一个原因,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事实上我国存在着一个金融意志的现象,这个现象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龙提出的,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整个主流的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本身,由于它种种的限制,它的扶持力度是不够的。
最近有一个数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去温州调研,他的结论是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才可以从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的主要靠民间借贷。温总理在国庆期间也去温州调研,他讲过一句话,令我非常影响深刻,他说正门如果开的不大,旁门就要打开。这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主流的金融机构没法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那么事实上就给民间借贷提供了机会。所以仅仅靠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仅仅是我们主流制度里努力了一个部分,更关键的是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还是比较少的,满足不了这种需要,这是把民间借贷纳入主流的契机。
此外,这次温州现在正在打报告,要搞金融总和改革试点,如果这个成立以后,它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能达到100家。所以我们要从全方位去努力,既要增加专门的金融机构,同时要把主流的大的金融机构的门打开,流向中小企业的水龙头要开的更大。
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借贷乱象丛生。不良贷款有的可以忍,有的不能忍。
刘戈:要让适合搞微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成长起来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让适合于搞微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成长起来,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是2008年6月份就开始试点,到现在为止,已经批了3000多家,也就是说有很多的适合于给微小企业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立起来了,但是现在3年时间过去了以后,没有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首先,现在是规模不够,总共3000多家,他只能用自有资金,这3000多家加起来也就是3千多个亿,远远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就是让水如何流到该流的地方去?要让小额贷款公司有利可赚。现在来说,这些小额贷款公司都要按照一般企业的纳税人的规定来纳税,对他们来说,税率很高,负担就很大,他没钱可赚,所以他就要想别的招数,就要参与到高利贷的行业里。所以我们政策上的引导,是不是首先要有比较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再引导他们的钱都进入到小微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
马光远:要建立更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总体来讲,就是我们流向中小企业的量还是太少了,第一个是主流金融机构流入渠道太少。第二个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太少,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这个池子做大,把水做的足一点,但是这个水做足不等于说我们要放开信贷。
前一段时间,北大国家研究院去温州调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为什么很多都不愿意去做实验?第一个是实验的利润比较低,第二个是各种成本比较高,包括人力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为什么成本这么高?因为通胀。在通胀的情况下,我们每一次看到中小企业非常困难的时候,都是通胀的情况下。所以现在要解救中小企业,我们绝对不能把信贷的龙头在打开。我们不能像前两年一样,大量地把信贷放宽来救中小企业。放宽以后,如果说整个通胀的形势恶化,那么对中小企业来讲是更大的打击,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流量问题,而是流向,就是怎么样来建立更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
这次除了金融以外,还有财税方面的政策,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提高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但是这个起征点究竟提高到多少,现在还没有标准;第二点,就是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要减半征收,而且要把时间延长到2015年。这个力度当然很大,如果从小微企业的本身支持力度来讲,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内,减半征收他们的所得税,那么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减轻负担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鼓励他们回归实验。因为现在很多情况是,一方面是没钱,另一方面是拿到钱以后,又不做实验去放高利贷,那么能不能走出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从制度层面来讲,我们更应该建立起一些长效的政策,长远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这么一个体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
赵锡军:政府要为企业更多的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政府的职能来讲,它是为企业提供比较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是要更多的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现在完全按照市场的原则,可能很多微小企业信用的等级或者管理的水平各方面比不上大企业,那么一些金融机构就不愿意给微小企业提供资金或者发放贷款。在这个方面,政府可以创办一些专门为微小企业服务的一些金融机构。另外,对于给中小企业微小企业把提供信贷的这些金融机构,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汤敏:给小企业发放贷款
银行并不吃亏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因为给小企业的贷款,一般来说,它的利率都高一些,所以高的利率,相对来说也可以覆盖一些高一些的不良贷款,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它并不吃亏。从这种角度来说,这样就提高银行给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刘戈:要让金融系统的配套和小微企业结合起来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小微企业的贷款难是全世界的难题,不光是中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有办法,那就是让金融系统的配套和小微企业的体量相等量,能够结合在一起。现在微小企业那么多,但是微小的金融贷款机构非常少。现在如果让这些机构成长起来,那么它们自然会解决它们之间相配的问题。
马光远:要为中小企业真实的减负 给其一个长效的做实业的制度的预期
(《今日观察》评论员)
尽管对于全球性的中小企业来讲,解决融资难很难,但我发现中国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周期性,我们总是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发现最困难的是中小企业。走出这个周期性,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长效的制度体系,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做实业的环境比较差,很多中小企业如果做实业,那它承担的各种税负以及费用都非常大,那么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有魄力为中小企业真实的减负,并且给他们一个长效的做实业的制度的预期?我认为这比仅仅提高这种容忍度要更加有利的多。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