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家”娃子与“锅庄”娃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11:26  中国周刊
亲历 亲历

  “安家”娃子与“锅庄”娃子

  文/川丁(退休编辑)

  地名“竹儿窝”的彝族小村寨,背靠高耸的大凉山,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周围是山坡、梯地和轮歇地,下面是一道深沟,有一条小河流往金沙江。

  在这个半山地带,散居着十几户人家。“安家”娃子阿合,就住在这个靠山背林的东边。他有妻子和两个女儿,除了种着主子每年要撒十“猫猫”玉米种子的坡地(“猫猫”,竹编的量器,有点像篮子,一猫猫可装玉米约五市斤),还有两头牛和十几只羊。他的主子是住在大凉山的黑主,除了收租税,一年也难得到这里来几回,用阿合的话说:离主子远点,精神感觉轻松点,但自己必须勤劳点,多交点,日子才可能过得安稳点。

  什么是“安家”娃子呢?还得从彝族的等级制度说起。彝族内部分五个等级,即土司、黑彝、白彝、“安家”娃子和“锅庄”娃子。

  土司,彝语叫“兹莫”。实行分封土司的年代很久远,元代就开始了。解放前凉山彝族有四大土司,其中势力最大的土司,因其祖先在大渡河打败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有功,被清王朝加封为二品官,钦赐二品朝服,颁发印信号纸,设有官衙、监牢,蓄有兵卒,声名远播。还有安家土司、杨家土司等。以后经过“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设流官管理),土司统治的地盘缩小了,势力逐步衰微,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世代相袭,子孙繁衍,继续保持着“官家”和贵族的身份,只是人口很少,占彝区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左右。

  黑彝,彝语叫“诺伙”,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实际统治者。他们自视血统高贵纯洁,是天生的主子,占有土地和娃子,拥有武装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拥有特权。其人口比土司多,约占百分之六到七。

  白彝,彝语叫“曲诺”,有“清白人”的意思,是被统治等级中的最高等级,有各自的“家支”和“头人”,占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资料,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白彝的人身仍然隶属于黑彝,虽然不能任意杀害和买卖他们,但不能自由迁徙,还要给黑彝主子服一定的无偿劳役,承受主子强制性“杂布打”(高利贷)的巧取豪夺。

  娃子即奴隶,又分为“安家”娃子“阿图阿加”(“主子的门里门外人”)和“锅庄”娃子“呷西呷洛”(主子“锅庄边的手脚”)两个等级。他们都没有人身自由,是奴隶主“会说话的牲口”。不同的是“安家”娃子不像“锅庄”娃子那样,一年到头天天都在主子的皮鞭下过日子,还有那么一点点相对的“自由”,和单独劳动与生活的时间、空间而已。

  “安家”娃子还有一块上升等级的“画饼”,那就是可以通过积攒财富,向主子“赎身”当自由人。这种所谓的自由人又叫“赎身”娃子,同白彝仍然不一样。要真正上升到白彝等级,还要过一个“独木桥”,那就是拼命积攒财富,或下重聘娶一个白彝的女儿作儿媳,或用丰厚的陪嫁,把女儿嫁给白彝,经过一代两代的“脱胎换骨”,所生的子女有了白彝的“血统”,才能上升到白彝等级,而“赎身”娃子本身,只能是个上升等级的“阶梯”而已。

  锅庄娃子也有上升为安家娃子的希望。一般是主子把劳动好、很驯服而又信得过的两个异性娃子“配婚”(不存在自愿、选择和爱情的因素),并指定一块空地修间土屋,划出一些贫瘠的轮歇地和丢荒地作“耕食地”,也给一点种子和农具,让他们披星戴月地勤耕苦作,除了每月或每年定期回到主子家服劳役,还要交粮交钱。这就是“锅庄”变“安家”了。其实这是打着给娃子“安家”的幌子,实行“奴产仔”,因为安家娃子是没有“亲权”的,生下的子女仍然是主子的锅庄娃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