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泳的基金
有投资者“拷问”:“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难道只能‘靠天吃饭’,在牛市中赚‘傻钱’,在熊市中舔‘熊掌’度日吗?”
撰稿/戴智朋
从1998年107亿元的规模起步,到2006年8500多亿元的规模跨越,连续十多年的超速发展,公募基金像是坐上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一路狂奔。曾几何时,买基金比买鸡精还要普及,可如今,业绩低迷的公募基金就像当年轰轰烈烈高歌猛进的高铁一样尴尬。
舆论压力使得基金公司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中举步维艰。有投资者“拷问”:“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难道只能‘靠天吃饭’,在牛市中赚‘傻钱’,在熊市中舔‘熊掌’度日吗?”一些投资者认为,这样的业绩连一般散户都能做到,时下中国真正的精英基金经理还未出世呢。
一地鸡毛,处处悲鸣
2011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在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一路震荡下挫,偏股方向基金遭受损失在情理之中。但是,重点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偏债方向的基金也打破6年不败历史,沦为重灾区。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除货币基金及今年新出现的指数债基类型外,公募基金全线亏损,其中股票型跌幅最大,达到18.71%,纯债基金也有2.85%的下跌,非纯债基跌幅则超过5%。
9月28日,2400点关口失守。有着18年炒股资历的老股民姜兵决定金盆洗手,下班前五分钟,姜兵发出一条微博,宣称彻底告别中国股市。
微博全文称,“再见了,中国股市。作为1993年入市的老股民,昨天清空了所有的A股和B股,今年亏损55万人民币。从1993年到昨天累计亏损120万。”
同是股市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过去的2011年前三季度,基金经理也收获了如姜兵一般的惨痛经历。许多基金经理坦言:“压力大得很。令人头疼的行情。”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受累于疲弱的资本市场表现,三季度全市场基金呈现普跌,而且跌幅较上半年大幅加剧。280只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跌幅为-18.71%, 240只开放式标准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了11.48%。指数型基金当然也是一败涂地,84只标准指数型股票基金同期净值跌幅达到14.24%。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三季度海外市场同样黯然,QDII基金表现更不乐观,三季度QDII股票基金跌幅达到20.57%,远远高于投资国内市场的股票基金。
信心会不会崩盘?
业绩全线溃败所引发的可怕后果在于:投资者信心会不会全盘崩溃?
犹记得今年年中某基金高管面对基民抱怨所作出的回应,其中大段是指责基民对于基金投资业绩不切实际的幻想。如今看来,是基金公司有意无意跟基民开了一个玩笑:是他们给了投资者过多期望。
怪只怪基金当年太高调。初出道时公募基金就怀揣一统金融投资江湖的梦想,获得了政策扶持、配套法规相应出台等良好的发展环境,继而在2003和2004年的市场机遇下,基金整体表现连续跑赢基准指数,公募基金行业一时间声名鹊起,各家基金公司也俨然以“理财专家”自居。叫卖过了头难免露拙,2008年金融危机中基金行业已经遭受重创,频频出现的“老鼠仓”丑闻更是使不断亏损的基民怒气冲冲。2011年,基金公司以往高调的宣传开始转低,不过对于基金公司的三缄其口,基民并不买账。新浪博客新新博主沐雨发文称:“真正恐惧的时候来临了, 看看现在的行情,想想基金公司的沉默,听听基民的心声,只有一个字:撤!”
更多舆论将炮口对准了基金行业人才的匮乏。有媒体曾报道,国内基金经理中有1/3的人管理基金的经验不足1年,一半以上管理经验在2年以下,接近3/4的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业内人士直言,这样的投研力量,很难让投资者信服。
事实上,新基发行数据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基金的回避态度。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8两月份的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分别为10 .13亿份和9 .32亿份,9月份市场仅有两只新基成立,平均募集规模也仅为4.41亿份,较今年年初的18亿份左右的平均首发规模可谓跌到谷底。个别新基金的发行更是惨不忍睹。今年8月12日,延期募集一周的金元比联保本在经历了26天的认购期后,其募集规模仅为2.78亿份,当时被称为最为“袖珍”的新基金;然而,就在短短一周之后,海富通稳进增利分级于8月19日结束认购,同样是26天的认购期,相对于30亿份的募集目标而言,募集规模多少呢?2.21亿份。
声声叹息。
抄底的时候到了吗?
客观地说,公募基金目前丑陋的业绩,小范围看是基础市场行情所致,大范围看是国家宏观经济、国际金融与经济形势的拖累。
然而退潮之后,裸泳者也露出了真相。一度,“专家理财”成了基金的代名词,投资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基金经理都应该是“股神”。事实并非如此。基金经理中“娃娃兵军团”批量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很难想象,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都没有经历过的娃娃基金经理能够拥有多少投资经验?
专业基金分析人士王群航认为,公募基金公司都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不该向市场宣传自己是“专家理财”。公募基金的业务行为,都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行为,是“专业理财”。一字之差,既有误导的嫌疑,更是非理性地拔高了投资者对于绩效的不合理期望值。
专业理财是基金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的软肋。相比没有法律法规束缚仓位的私募基金来说,公募基金在业绩表现上会受到市场更多的影响,所以很难要求以绝对收益形式存在的“专家理财”的效果。王群航认为,客观方面来看,无论是被动投资,还是主动投资,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由于要遵守法律法规对于基金仓位的严格要求,这是净值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公募基金的业绩,基民需要合理与理性地看待。即囿于各个类型基金的主要资产法定配置仓位标准,如ETF通常是99%、指数型基金通常是接近95%,股票型基金最低是60%,混合型基金最低多是30%,债券型基金最低是80%,等等,基金的净值变化,必然会受到基础市场行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公募基金的业绩标准是相对收益,是十分合理的。
在投资情绪冰点的时候,总有市场声音会喊:风险总在人声鼎沸处,机会则在无人问津时。很多机构投资者以市场低估值为证,鼓吹低吸机会已经来临。事实却是,大盘暂时没有出现任何扭转的动力。刚刚过去的9月份市场仍然以利空消息为主,无论是绿城信托遭查、市场资金面不断趋紧、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美国QE3落空还是欧债危机激化,都使得市场难以寻找到上行动力。
谁敢轻举妄动?弱市生存,求稳是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