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呈现四大新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13:32  《瞭望新闻周刊》

  县乡人大换届多看点

  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各地十分注重群众的参与,无论是候选人的产生,还是人大代表的选举,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都得到了空前重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郭奔胜刘巍巍

  10月14~18日,在基本完成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各选区陆续张榜公布了选民名单。11月8日,定为全市区县、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

  巧合的是,自此上溯整整80年,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一天由此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有着“红色之都”美誉的江西省瑞金市,也在今年6月22日举行了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成为选举法修改后开展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最早的县级市之一。

  今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区市陆续启动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是一次重大的执政考验。在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紧张进行的背景下,及时开始的县乡人大换届凸显出换届之年国家政治生活丰富活跃的生动局面。

  本轮县乡人大换届是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实践,又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是一项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政治活动,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在体会着、评判着、思考着换届的过程、换届的结果和换届带来的诸多新气象。在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当下,县乡人大换届呈现出的四大新看点值得期待。

  城乡同比的新实践

  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彰显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追求。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如今1:1的嬗变。

  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

  在城乡居民选举中实行的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适应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将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成为我国选举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走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当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农村法制建设的加强,农村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提高,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城乡同比的制度设计,为基层民主政治的依法实践开辟了广阔空间。

  对于中国9亿农民而言,参政议政的渠道将更加通畅,来自他们身边的代表比例将在县乡两级人大中显著提高,代表农民利益的话语权也将随之增多。

  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有理由期待,本轮县乡人大换届,在城乡同比的实践中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民主效应。

  优化代表结构的新探索

  新时期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如何优化代表结构,寻求领导干部和普通公众代表比例的平衡点,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个挑战。

  民主制度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制度,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主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人大代表结构的优化,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得以进入国家权力体系,折射出当前政治生态环境日渐完善,反映出国家对换届工作规律性的认识逐渐深刻。

  确保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是由国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充分反映和体现各方面意愿和利益的现实需要。

  人大换届选举是群众直接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生动体现。

  为达到更好地优化代表结构的目的,体现更广泛的参与性,留出更多空间给广大基层群众,各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的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的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和妇女代表比例比上一届有所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相对下降,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不推荐为本级人大代表候选人,减少上下级人大代表之间的交叉等。

  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中,各地十分注重群众的参与,无论是候选人的产生,还是人大代表的选举,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都得到了空前重视。透过县乡人大换届这扇窗口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从过去的换届旁观者变成现在的参与者。

  更多基层代表走进国家权力机关,扩大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基础,扩大了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不简单取决于学历、荣誉和社会地位,而是要看是否了解实情,是否讲真话、讲实话,真正反映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代表人民的利益,能否提出治理国家事务的真知灼见。

  已经开展的换届实践证明,通过细致、严密的制度性安排,使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向基层代表倾斜,拓宽普通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通道,从而使更多来自田间地头的诉求进入国家决策的视野、更多具有扑面乡风的鲜活声音将为基层民主注入新的活力。

  人大代表充分履职的新考验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这是法理性的授权,也决定着人大代表必须依法充分履行职责。在新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有新的期盼。

  县乡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细胞,也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各级人大代表,肩上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寄托着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希望。

  然而,以往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少数人大代表变成“荣誉代表”,人大代表身份甚至被看成对某个领域取得成绩的表彰;还有少数人大代表只是“会议代表”,即在会议期间热热闹闹地参加讨论,会议以外则很难投入应有的精力来参政议政;还有极少数“缺席代表”甚至有时连会议都不参加,自然就无法真正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了。这些现象与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法律义务发生了偏差。

  新一轮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高度重视这一情况。从各地人大选举方案中不难看出,当前已经从源头上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严格把好代表的入口关,真正选出素质高、责任心强、结构合理,为人民群众所信赖的县乡人大代表,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履职水平,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当选人大代表是沉甸甸的法律责任。期待通过代表议政能力的提高,大大减少人大代表不能很好履职现象的发生。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政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加强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人大决策水平的客观需要。

  要当好人大代表,就要多接地气。人大代表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不在乎有无华丽的语言,但必须是集中了广大群众的心声和智慧。人大代表要做的就是多接触选民、了解选民、服务选民。只有身子与群众拉近距离,群众的心才会与你更近,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对当选的县乡人大代表而言,在换届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民意的分量、民众的期盼,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敬畏民意,自觉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做好工作,服务好人民,特别要对手中权力敬畏,不谋半点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有理由期待的高质量换届

  人大换届不仅要组建国家权力机关,还要产生新的基层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期待,高质量的人大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是能够产生高质量的领导机关的。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整个国家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进入本世纪抢抓黄金战略期的攻坚阶段。如何产生高素质的领导机关,事关基层政权建设的质量,事关基层民主建设水平,事关社会管理创新。

  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任务,决定着基层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要能力全面,德才兼备。要既会抓经济发展,又能搞社会建设;既能招商引资,也能和人民群众促膝谈心;既会写提案报告,也能灵活处理矛盾纠纷;既会站在台上讲话,也会躬身问计于民。

  “换届”和“选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群众而言,既能由此看到各级部门驾驭换届的能力,也能看到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始终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这样的换届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积累了丰厚的民意基础。

  从各地陆续开始的实践情况看,有关部门把人大代表的选举与推荐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人统筹考虑,尤其强调候选人来源广泛,人员结构强调向基层一线选拔推荐,多推荐能够解决矛盾、善于解决矛盾的基层领导干部进入国家机关。

  社会有理由相信,通过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的运用,在县乡人大换届一定能够产生高质量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基层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为更好完成“十二五”既定任务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奠定良好的干部队伍基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换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