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武平:何必非进税务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14:38  环球人物杂志

  何必非进税务局?

  任武平

  持续几年的“公务员热”今年又“烧”了起来。10月15日,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短短两天就有超过5万人通过审查。媒体统计发现,竞争最激烈的20大职位中,12个来自税务部门。

  再往前看,纵观5年来前10位的热门职位,有8个属于监管类,2个属于人事管理类。比如,2011年争抢最激烈的是国家能源局,2010年报考人数排名前9位的都来自海关系统。有热得烫手的,就有冷得刺骨的。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等职位,多年来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报名条件一再降低仍乏人问津,常常出现因报名人数不足而取消考试的尴尬。

  不要以为年轻考生“少不更事”、“随波逐流”,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深思熟虑的。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也是一个时代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每年100多万青年人拥向政府部门,确切地说是拥向某些特定部门,足以证明这一代人的价值取向。税务部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3个月前,中央部门“晒三公”(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国税系统一年的“三公”总支出达到21.66亿元,在已公布的中央部门里高居榜首。再看看全国各地的政府办公楼,哪个城市的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的办公大楼不是最漂亮、最宏伟?部门财力雄厚,盖得起房子花得起钱,自然意味着待遇高、保障全、福利好,一句话,能带来实惠。眼下创业者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青年人能不对税务等部门怦然心动、趋之若鹜吗?而那些受冷落的部门,自然是工作条件苦、福利差、没实权的。

  在实惠之外,恐怕还有一些不便说出口的危险倾向:权力想象和腐败想象。纪检、监管、人事、办公厅,这些岗位谈不上有多丰厚的福利待遇,在很多人眼中却权力大、机会多、升迁快。此类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能够干预社会资源分配,为个人带来巨大的生存便利和发展空间。“现在的学生……若是打算拿学问去官场里混饭吃,我敢保证一千人里头找不出一个。”梁启超在1921年说的这句话,虽然有些激愤,但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回顾起来,在中国,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从求知到逐利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最热的是参军,60年代最热的是当工人,70年代最热的是做农民,80年代最热的是成为知识分子,90年代最热的是进外企。21世纪第一个10年,最热的职业在计算机领域,但很快就被当公务员取代。青年人的职业选择,称得上“各领风骚只十年”。支撑这些职业选择的价值观,也是十年一变,从当年的崇尚英雄、崇尚劳动、崇尚清贫,到后来的追求知识、追求金钱、追求利润。如今,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当公务员、进入权力部门作为人生首选时,人们无法不担心这种价值观的改变。

  从纯粹利己的角度看,没人可以一生都选对职业,也没人能保证自己总有本事跳进新的热门行业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人离开机关“下海”捞钱,但很多人并未如愿。如今年近花甲,悔不当初。而今天人人艳羡公务员,谁又能预见二三十年后是个什么样子?“算计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跟着多变的主流价值观走,不如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追着善变的热门职业跑,不如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中提出的择业标准,依然值得当代人思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