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被黑旅游“撞了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16:07  法律与生活

  我被黑旅游“撞了腰”

  2011年9月10日早上,张萍一家三口从沈阳坐动车抵达了北京站。张萍是沈阳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这次借老公来京培训的机会,她带6岁的儿子准备在北京好好玩一下。然而,张萍没想到,“像噩梦一样”的长城一日游行程即将开始——

  刚下火车,我的手机就得到了一条短信:“北京旅游局提示,在京参加‘一日游’请选择正规旅行社或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并签订旅游合同……”

  上午,我带着儿子去了他向往已久的天安门,路过北京市旅游集散中心门口时,一名男子拦住我们。这名自称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业务员”的人很热情,递上宣传单,还不停介绍。去八达岭每人100元,乘豪华大巴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定陵,午饭还是免费的八菜一汤,因为我想旅游集散中心是不会骗人的。三言两语,我就被人“秒杀”,满心欢喜答应了。

  第二天凌晨4点多,正在酣睡的我被一个陌生号码呼醒。朦胧中,我听见了长城两个字,于是睡意全无,以最快的速度给儿子和自己洗漱。临行前,因为害怕有问题,我特意将银行卡和身份证都放在住处,只携带部分现金上路。

  到了宾馆门外,我发现旅行社的人开着的是一辆小面包。车子穿过半个北京城又接了另两位游客,才开到北京站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让我们上了一辆大巴。

  旅游车驶出市区后,导游就开始收钱,并且没有任何收据。导游宣布给游客增加一个景点参观,风景非常好,是北京景点评比的第6名,愿意去的每人交60元,不愿交费的可以在景点外等着。大家听说景点如此好且等在外面也太难堪,无一不乖乖交钱。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长城,不是著名的居庸关,而是水关长城。水关长城不如居庸关长城险峻和有名,但是爬上去也颇费力气。不过导游规定,爬长城时间为80分钟,过时不候。这个短暂的时间让我们没敢上去。

  午饭前,大巴车进了一家玉石商场,院子的场地是土场,地上脏乱不堪,院内停满了各种样式的旅游大巴。

  我们被领进商场内一个所谓的玉石博物馆,进去之前每人发了一张胸卡,说是吃饭时就凭这个东西,讲解员花了15分钟给我们讲解此处特产“蛇纹玉”的好处。讲解结束,我们被领进一个大卖场,里面有各种玉器,小到耳环,大到半人高的貔貅,价钱自然不菲,均是成百上千,甚至是以万计的。导游让我们在里面自由活动半小时,然后集合吃饭,有不少人在抵不住售货员的攻势之后,买了不少石头。

  接着,我们又被带到一个导游所称的“同仁堂研究基地”,导游说这里原来只准外国人参观,现在面向国人开放,带我们到这里好像送给我们一个天大的便宜。

  我们进去后,几个穿白大褂的人迎了出来。导游介绍说他们是老专家,有的还给中央领导人看过病。说了几句保健常识后,老专家就给我们把脉。结果是大家都有毛病,需开药方、买药。

  14点40分,汽车停在了昭陵(此前允诺游客是定陵)。我打算带儿子好好看一下,弥补这一天没玩尽兴的遗憾。但是下车前,导游对全车人“提醒”:皇陵也是阴宅,刚结婚3年以下的新人、女人、小孩儿、上了年纪的人、病人、马上要升迁的人、生意正兴旺的人,都不能进去,不然不吉利。导游这样一说,谁还好进去啊。后来我才知道,没有进陵的游客的门票钱都被导游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总之,我计划中的长城一日游,到此已结束了。回到宾馆后,儿子懒懒地躺在床上问我:“妈妈,为什么要报团旅游呢?”儿子这个大人般的质问,真是让我垂头丧气。

  黑旅游的障眼法

  对大多数闲暇时间有限、旅行经验不丰富的游客来说,找一家旅行社选择自己中意的路线随团出游,是最常见的出行方式。尽管跟团出游会有行程紧张、行动不自由、被迫进店消费等让人挠头的问题,但由于跟团出行相对来说花费较少,而且又由旅行社统一安排,省时省力,因此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但在消费者选择旅行产品时,仍然需要识破一些黑旅游的障眼法呢?

  障眼法一:概念陷阱

  一些畅销报纸的广告彩页或网页上,只要选定出行目的地,就会有各种名目的旅游产品映入视野。“品质团”、“纯玩团”、“豪华团”等各种叫法充斥着各大旅行社的广告版面,与之相对应的,往往是比普通线路贵出不少的报价,实际上,这常常是旅行社玩的一个概念。在选择这样的旅游产品时,消费者要就酒店档次、餐饮水平、自费景点等一系列项目与旅行社进行仔细核对,免得花了冤枉钱。

  同时,对于旅行社的资质和行业背景要从多种渠道了解清楚。一般来说,品牌较老、声誉较好的旅行社的旅游路线,其旅行品质相对会有保障。但对一些冒充大旅行社的推销员,要从其言谈举止、合同的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鉴别。还可以记住各地旅游局的电话号码,对旅行社资质等问题不甚明了时,可以打电话咨询。

  障眼法二:价格陷阱

  在影响和决定消费者选择旅行社的因素中,价格是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正是掌握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国内的许多旅行社开始仿效东南亚等一些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做法,拼命压低旅游产品报价,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报团出行。而一旦消费者选择了这样的线路,后期往往会遇上增加自费项目、强迫进店购物等环节,造成“难下贼船”的尴尬局面,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心情。

  像北京前门一带的黑旅游团伙,打的就是价格战。开始只收每名游客50元的团费,随后只能在其他地方做文章来找回谋取的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产品的选择也一定要遵循价值规律,可以多找几家正规旅行社进行比较,更主要是看性价比,而不单纯看价格,不合理的价格一定不会得到合理的服务。

  障眼法三:购物陷阱

  购物是最让消费者头疼和纠结的旅游项目了。通常情况下,按照礼尚往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外出旅游总要为家人朋友带点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但旅行社推荐或强制消费的商家又多是与其有利益有关系的关联商家,不仅可能会从消费者的购物环节提取回扣,商品质量也有可能难以保障。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时一定要克服冲动消费。即使在一些规模较大、合法经营的商店,也切记向卖家索要发票,以便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退换索赔。此外,还可利用旅行间隙,到当地的一些大型商场或连锁超市购买土特产等商品,避免充当冤大头。

  在互联网已经强大到无所不能的今天,出行旅游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和快捷。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预订机票、酒店和景点门票,充分享受自助游的乐趣。一些人气较高的网站、广受“驴友”青睐的专业旅游网站上,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点特色等内容都被编辑成非常完整的攻略。包括不少农家乐、特色民居也都直接面向消费者开放。提前在网上做好功课,背起行囊,随性而行,也不失为一种体验生活、放飞灵魂的选择。况且,欣然享受沿途的美景也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记者手记

  让旅游变得温暖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世界旅游组织披露了一组重要数字——10年时间里,国际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6.7亿增长到9.4亿,2011年还将继续增加4%到5%,旅游已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而旅游业收入已经占到各国GDP的5%,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手。

  这组国际旅游数据的直线上升式变化,正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所感受到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改变。20世纪90年代,旅游还只是少数人才能承受的奢侈生活。一个普通家庭,隔几年能有一次跨省旅游,就是很让人羡慕的事了。进入21世纪后,旅游渐渐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蜜月游、夕阳红等面向特定群体的旅游产品开始走俏,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繁荣。到如今,国内游已经无法满足很多游客的需求,面向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境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目的、需求种类以及旅游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旅游类型上,已经从单一观光型旅游到观光、度假型,再到需求多元化发展,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潜海旅游等;在出行方式上,经历了从铁路到飞机的交通工具变化,也经历了从随团游到自助游的形式变化。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中介经营理念必须要从过去的“威胁消费”(如曾经活跃于澳港游的闭门消费和北京前门地区的长城一日游)向依靠文化与伦理等的“感染消费”转变。

  前不久,笔者在海南三亚度假期间,报了一个当地的散拼团,短短几日内,虽对旅游城市特有的一些不文明之处有些微词,但对于这座即将投资数亿打造的国际旅游岛所展现出的新风貌,还是有了比较真切,也较为满意的认识。

  三亚作为国内开发较早的旅游城市,且不说在景区保护、商业开发等方面相对其他城市做的不错,其通过旅游从业者所传递出来的海岛旅游营销理念,就足以为海南省的旅游业增色不少。

  几天的旅游过程中,旅行社将更多的卖点通过海南当地的文化传承、发展变迁来展示,导游甚至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将周易风水、历史人物和伦理道德等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打动着来海岛旅游的游客。此外,他们不仅不强制游客进店消费,反而会反复叮嘱游客不能买一些容易受骗的东西。

  人性化服务是我这次旅行的一点深刻体会。比如说,导游会在游客淋雨后给大家每人准备一碗姜汤,也会在消费较高的景区以最简约的方式为游客节省费用。的确,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蝇头小利就不应该成为商家的目标,打造品牌,走高端路线才应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但由于发展理念和管理粗放的问题,使得很多旅游景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过早衰落。石刻留言、白色污染、过度商业化等伤害旅游资源的不文明行为一直未见缓解。如近几年热炒的云南丽江古城,已经由于过度商业化而渐渐失去本有的纯朴和宁静;海滨城市北戴河,也因小商贩常态化的缺斤少两给整个城市的可信度打了折扣。

  在旅行中,最能打动游客并留有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那些让旅行变得温暖的“人”。如果我们能把眼光再放高远一些,把服务再做细致一些,把珍爱环境的意识再强化一些,就肯定能展现出最美的中国。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11年10月下半月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