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个旅行者的“孤独星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17:15  南都周刊
蚂蜂网联合创始人吕刚(左)、CEO陈罡。 蚂蜂网联合创始人吕刚(左)、CEO陈罡。

  享受旅行,回来写篇游记,和做一本真正的专业旅游攻略相比,真的太不一样了。而这两位年轻人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蚂蜂窝做成互联网版的《孤独星球》。

  记者_ 王宏宇 北京报道      摄影_ 刘浚

  两年前,当陈罡和吕刚第一次模仿《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系列那样,把网友写的游记、交通、食宿、景点和贴士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并排版成像书一样的“旅游攻略”放到自己创建的“蚂蜂窝”网站上供人下载时,他们并没想过后来会多么受欢迎。

  两年后,这个简陋得近似于个人网站的旅游社区,注册用户已从当时的15万,飙升到200多万,攻略书也从原来的寥寥几本,增加到囊括五大洲甚至南北极在内的数百本—在过去一年里,它们被下载了1000万次,远超《孤独星球》系列在全球卖出的650万册。

  这绝对是一件很牛的事。自从38年前,德国惠勒夫妇出版《孤独星球》的第一本《穷游亚洲》开始,后者逐渐成为全球最权威的旅游丛书,被BBC于2007年以9000万英镑收购后,更发展成为横跨电视、出版和互联网的出版集团,每个《孤独星球》推荐的目的地和行程,无一例外都会被拥趸追捧,获得成倍乃至数倍的利润增长。

  蚂蜂窝能有今天的成就,论说应该高兴,但在沙发上哈欠连天的陈罡却说:“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打死我们也不做旅游了。”

  网友创造内容

  5年前,两个旅游爱好者陈罡和吕刚一起创办了这个纯属私人爱好的旅游社区,但自从2010年拿到投资后,兴趣就变成了工作—他已经差不多5个月都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了。

  今年5月的云南大理之行攻略,还静静躺在陈罡的“嗡嗡”主页上,上百名用户在帖子后面叽叽喳喳地回复,陈罡都一一作答。这是蚂蜂窝推出的一个类似轻博客的产品,方便用户分享的同时,也鼓励更多更好的原创内容。

  像许多社交类网站一样,蚂蜂窝的产品形态面面俱到,从积分制度、小组,到论坛和微博乃至于轻博客和线下的“舵主”系统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本不定期出版的杂志《Me旅行》。陈罡和他的产品团队还用4个月时间做出了三款手机应用,它们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同样颇受欢迎。

  陈罡说,之所以面面俱到,是为了鼓励用户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原创内容(UGC)。

  当蚂蜂窝的网络爬虫搜集到陈罡的这篇大理攻略,以及散布在网站各个角落里的其他UGC内容后,会根据关键字分门别类,将信息大卸八块,根据点击率和评价情况排序后,归类到蚂蜂窝后台的一个百科系统中。

  此后,在资深当地用户的帮助下,一个十几人的专业编辑团队,会从每个关键字后面的内容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更新或者创建到攻略的条目中。等到全部内容经过简单的排版和美化后,会生成版权保护的PDF格式文件,起一个类似“北京攻略(第五版)”这样的名字,放到线上供网友下载。

  这一切看起来很简单,但真的大规模操作起来,却绝不是一件易事。在社区产品中,旅游天生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门类:游记和攻略时效性不强,并非用户每天所必须关注的内容;它必须拥有繁多的目的地内容才能聚拢人气,但随着网站的壮大和目的地的增多,好不容易认识的好友,又会淹没在众多子板块中。

  这也是陈罡所说“打死也不做旅游”的主因。“完全是误打误撞,进了这个行业。大的投资很难耐得住这么久的寂寞。对创业者而言,5年前我们只有一台自己攒的服务器,一旦中间出过一点什么问题,就没有今天了。”陈罡说。

  不过,这也是有利的一面。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国外的在线旅游社区TripAdvisor估值已经超过40亿美元,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但在国内的旅游社区领域,都很难看到其他领域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场面。

  “今天的带宽和交互技术,已和5年前有了根本不同,必须通过新的设计、新的交互手段和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沟通交流需要。即便是TripAdvisor,产品形态其实也已经过时了。”陈罡说“这个领域里没有百年老店”。

  但技术和人气并非决胜的唯一因素。仅在中国,喊着“中国TripAdvisor”口号的网站,除了TripAdvisor的国内官网到到网,至少还有十几家,它们各自手握的风投,都以上亿美元计,形态也大多与TripAdvisor类似,主打社区+信息推荐,而蚂蜂窝主打的攻略书产品,甚至也不乏模仿者。

  陈罡对此并不担心。“在旅游这个垂直品类中,我们相信没有比蚂蜂窝的架构和理念更先进的产品了”,陈说,“你去看看它们子类下面的内容,很多都是空的。而我们即便是在南极北极这样的分类里,也有很多用户。”陈罡觉得很多国内旅游社区网站的理念只是三蹦子(一种机动三轮车),只有界面相似,做不成真正的旅游社区,而蚂蜂窝会是在理念上最像TripAdvisor的一个。

  互联网版《孤独星球》

  陈罡和吕刚想做的,其实是一个互联网版的《孤独星球》。但一本《孤独星球》的制作过程,却和蚂蜂窝的攻略有天壤之别。以该书的《四川和重庆》别册为例,这本接近500页的专业书籍经过“4位经验丰富的作者,220多天身体力行的调研,”提供“4条引人入胜的户外穿越线路,4篇step-by-step城市步行秘笈,7位当地人的声音,17个简明实用的交通信息表格,”以及“86幅精心绘制的地图”。

  在这一点上,蚂蜂窝的攻略书和《孤独星球》系列有着巨大的不同。尽管页数有多有少,但蚂蜂窝的攻略大多坐在候机厅里就可以读完,它的素材完全由非专业的网友提供,而制作过程往往只有几十天。

  陈罡和吕刚正在试图缩小内容上的差距。蚂蜂窝刚刚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约,出版一系列的纸质攻略,除此之外,网站还将与马来西亚等国家级旅游局签约,给蚂蜂窝的攻略打上“官方攻略”的光环,而在言谈中,陈罡还透露未来计划办一本纸质旅行杂志。

  就本质而言,陈罡并没有指望这些内容全部可以达到《孤独星球》的水准,但他希望“人海战术”可以创造出与前者不同的,但同样有价值的内容。“4位明星作家,并不能涵盖所有你想去的地方。网络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拥有颠覆权威的力量,一个普通网友的真实体验,就价值而言,未必就比明星作家差。”陈罡说。

  “《孤独星球》很好,但它的更新太慢了。”反过来,这却是蚂蜂窝的一大优势。尽管蚂蜂窝的PDF版本攻略还不支持在线更新,但网页般已支持纠错功能。陈罡和吕刚正在考虑加入更新功能和LBS功能,他们把蚂蜂窝的真正爆发点,设定在移动互联网上。“旅游社区天生是SOLOMO的,天生适合移动互联网。”陈罡喜欢把蚂蜂窝的旅游攻略比作“一根针”,“靠无数用户慢慢磨,不断完善,它可能还有瑕疵,但它的完美是无止境的。”

  至少在风险投资商和互联网创业者眼中,这样的愿景并非纸上谈兵。事实上,Trip Adviser已经在前几天推出了移动版的免费城市旅游攻略,从文化、建筑、评级、评论到内幕贴士一应俱全,而且所有这些都可以离线访问,以节省网费。而相比之下,尽管单独一本《澳大利亚》就可以卖过近百万册,但《孤独星球》自BBC收购之后一直采用的“慢工出细活”策略,只带来了一年又一年的巨额亏损。

  对现在的蚂蜂窝来说,谈这一切都还太早,至少就目前而言,《孤独星球》仍然足够它学习好一阵子。蚂蜂窝的编辑原则几乎完全照搬《孤独星球》,也有来自《孤独星球》的员工,广告投放也已经开始,它短期内唯一的目标,就是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下载攻略。

  “我在去大理的飞机上数了数,整个机舱里有5个人和我一样,在看蚂蜂窝的大理攻略。在去青岛的火车上,比例也差不多。”陈罡说,“中国人的假期构成、生活习惯、经济基础都和外国人不同。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改变很多中国人的旅行。”

  这的确不可思议。翻开《孤独星球》扉页里长长的作者名单、简介和照片,这同蚂蜂窝攻略里简陋的作者ID形成了鲜明对比。你也许仍在疑惑这个宏伟蓝图的可行性,但一切正如《孤独星球》创始人惠勒夫妇所说的:如果你已经决定出发,那么旅行中最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了。不是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南都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互联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