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离独步太空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9日11:58  世界新闻报

  即便2020年独掌唯一空间站,但与美俄相比仍如“小巫见大巫”

  本报记者/李静

  本报特派记者/杨琼/张一夫

  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正式开通了,能给‘神八两口子’写信吗?”“那天熬夜看直播的都进来。”“坐等第二次接吻啊”……尽管“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关于这对组合体的消息仍然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世界新闻报》记者11月6日截稿时,新浪微博上讨论“对接”的留言累计达到16048667条,人民网科技频道主办的“我上神八留言墙”的活动页面,留言高度已经达到391101米……

  人们热议着,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的基础上,10年后,中国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那时,国际空间站将寿终正寝,中国有望成为唯一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与此同时,外国媒体最近也频频发出中国十年后将“独霸太空”、中国将“接管”太空的惊叹……专家对《世界新闻报》指出,就航天实力而言,中国目前只能算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假以时日,中国将在外太空拥有自己的地盘,并以此为基地开展更深入的太空探索,中国跻身“第一梯队”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万里穿针”让外媒惊叹

  11月1日,这个被大家戏称为“世纪小光棍节”的日子,“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即将赴一场意义重大的“约会”。2日晚11时08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传来“远距离到应控制完成”的声音,“神八”飞船到达“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52公里处,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整,它们的时空距离在3日凌晨1点35分58秒缩短为零。1时36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翔在茫茫太空。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4日11时37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的第1次轨道维持,使组合体处于343公里的圆轨道。在组合体飞行第12天时,对接机构将解锁,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5公里的安全距离以外。此后,二者将择机进行第二次对接试验。第二次对接可能会选择在光照区进行,以充分验证测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二次对接完成后,将进行第二次轨道维持,以确保“神八”能够顺利返回。

  被形容为“万里穿针”的交会对接是一项高难度技术。中国花了16年的时间,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这项被美国和俄罗斯垄断的尖端太空技术,着实令一些外国媒体感到不可思议。

  韩国《朝鲜日报》评论称,中国通过此次对接试验展示了在误差范围不超过18厘米的情况下,操纵343公里高空中的飞船的超精密遥控技术,以经济大国的实力为基础崛起为“太空强国”。美国《太空日报》则称,2012年,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它们将继续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一年中发射两次飞船,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神八”开始,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开始大踏步前进。

  西方嫉妒中国“单干”

  此次交会对接实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跨入了第二阶段。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为发展空间技术、建立供宇航员长期驻守的空间站付出了重要努力,这是中国在太空领域能力不断增长的最新标志。美国《太空日报》则评论称,中国已经克服了阻碍其载人航天工程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其憧憬了几千年的探月梦想将不再是神话。

  还有一些外媒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神八”上天。美国媒体称,中国曾努力想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受挫”的中国开始了自主打造空间站的行动。“中国航天仿佛在一夜间突然崛起,令美国措手不及。”

  英国《卫报》表示,奥巴马现在推翻了新的载人登月计划,于是中国成了唯一拥有确实的人类登月计划的国家。“中国航天计划的势不可挡让美国这个昔日航天强国的航天计划很是难堪。”

  日本新闻网称,迄今为止的空间站,都是几个国家合力打造,而举一国之力建造空间站的,唯有中国,这让包括美日在内的许多国家感到“嫉妒”。日本《经济新闻》甚至认为,中国将“建立宇宙霸权”,在宇宙开发领域,中国和美俄等国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

  未来太空中的“唯一”

  随着“神八”与“天宫”实现交会对接,国际空间站的退役问题又一次成了外界关注的热点。此前,俄罗斯航天署副署长维塔利·维多夫宣称,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坠入太平洋,结束自身使命。然而10月中旬,俄罗斯航天署又改口说,俄航天署已制定任务,将把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期限延长至2028年。

  社科院美国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对《世界新闻报》指出,如果国际空间站真的是在2020年左右退役,那么彼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到那时,中国可以邀请一些国家的宇航员在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国际科技合作的机会将显著增加。“这对我们分享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太空技术,加强自身的科研力量具有莫大的好处。”

  航天专家庞之浩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如果是由中国主导来开展国际空间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而且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宇宙,“好比是我们拿到了一把关键的钥匙”,在宇宙资源开发上可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空间站与其他载人航天器相比,具有体积大、在轨运行时间长、功能强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平台,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对地观测以及天文观测,同时可为载人登月、登火星提供技术准备。”

  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尽管对接成功振奋人心,西方媒体甚至开始渲染中国的“太空霸权”,但其实,即便是10年后中国的空间站投入使用,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与美、俄这样的“第一梯队”国家仍相距甚远。

  据庞之浩介绍,从空间站的研发历史来看,美俄都是中国的“老前辈”。俄罗斯在1996年就建成了多舱段的空间站,且是一个核心舱对接5个实验舱;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已经发射了100多艘,经过三代飞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美国在1973年就建成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航天飞机虽已退役,却完成了大量载人工作,其研制的第三代飞船是世界上唯一的登月式飞船,更不要提“美国1969年就实现了登月”。

  庞之浩还说,目前,美俄联合建设的国际空间站达400多吨,有13个舱段。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由3个舱段组成,重量大概在60吨量级,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尽管还不能与美俄相比,但庞之浩说,不少航天界的学者已经戏称中国为“二锅头”,即“第二梯队”中的领头羊。在更长远的发展中,中国完全有赶上“第一梯队”的可能。

  洪源表示,美国已经把大部分资金放在了空天飞机这样的战略打击利器上,传统航天科研活动显著放松。但在航天科技中,载人航天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其成就和意义与无人航天是有区别的。一些空间探索例如在月球建立基地等,都必须借助载人航天来完成。

  洪源认为,美国在未来的太空科学开发中,很难说将继续占有领先地位。“如果中国10年后真的建成小型空间站,今后就会有资本建立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空间站,并把空间站作为中转站进行探月、探火星、探木卫六等一系列空间活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太空计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