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从现在开始,国家的重大工业项目或新设的开发区(工业区、保税区等)一般不在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主城区布局,而是布局在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新城区)或特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
文 贺有利
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多、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化工业项目,一些重化工业发展过快过猛,出现了用污染和能源换取“快速发展”的现象,出现了用污染和能源换取外汇的现象,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居高不下,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发展方式转变困难。在保持合理重化工业规模的前提下,要转变过度重视重化工业的观念,遏制重化工业规模的过度膨胀,防止重化工业产能的大量过剩,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国民经济的发展应由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投资和产值转向服务业的投资、产值和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三业鼎立,两轮驱动”。三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或三次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三产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轮驱动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要在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 。
三业并重 三业鼎立
“十一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2005年的40.5%,到2010年的43.1%,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31.4%,到2010年的34.6%,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中国是大国,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各类产业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农业及农村、农民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中国发展改革稳定的基础。服务业虽然受到中央的重视,但许多地方政府相对工业、农业经常忽视服务业。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或三次产业中,应优先发展服务业,调整振兴工业,稳定提高农业;要三业并重,三业并举,三业鼎立,使三业共同举起中国经济这个巨“鼎”。
城乡并重 两轮驱动
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是解决特大城市交通堵塞、大气污染和高房价的关键。为了既防止特大城市的规模膨胀,又提高投资效益,应该加快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建议从现在开始,国家的重大工业项目或新设的开发区(工业区、保税区等)一般不在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主城区布局,而是布局在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新城区)或特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
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县域中心与中心镇的建设, 县域中心与中心镇是以城促乡的有效环节,是以工(商)补农的关键环节,是吸引农村人口集聚的最佳环节,是解决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的战略措施。县域中心与中心镇相对村、乡具有规模大效益高的规模优势,是解决我国“ 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中国农村的人口将越来越少,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50.32%降到15%左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一些山高沟深、村村通成本非常高的人口较少的自然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行撤村并村,积极稳妥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域中心及中小城市、中心镇集中,既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又防止了特大城市的畸形膨胀,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
中国就业增加的潜力在第三产业。中国201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4.6%,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均达70%左右,美国2007年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已达78.0%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有35.4个百分点, 有102%的增长空间。
在未来30年, 中国的就业潜力在于第三产业,农业和工业的就业比例将相对下降。中国的第三产业不仅具有就业的结构潜力,还具有就业的总量潜力。中国服务业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不仅能为大学生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服务业的餐饮、宾馆、家政等能为大量的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中国目前在微笑曲线中利润低的生产环节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在微笑曲线两端利润高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管理等生产服务业并没有竞争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服务业利润更高,工资更高,是优质高薪的白领就业岗位。
中国经济发展的时期
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深入发展的时期,实质中国目前处在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深入发展的时期,应同步推进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时期,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提高了2.6个百分点,就业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中国工业的增加值降低了1.7个百分点,中国的城镇化提高了4.5个百分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服务业增加值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提高4个百分点。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最多、最快, 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最多、最快。
城镇化实质是非农的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就业及就业家属的集聚。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607亿元,到2010年的160867亿元,增长了100.1倍;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到2010年的173087亿元,增长了198.4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1.98倍。服务业就业增长速度是工业就业增长速度的近3倍;三产化对城镇化的贡献大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
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工业化、城镇化, 城镇化的动力是工业化,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主要强调工业化,忽视了三产化, 忽视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过分重视工业,已出现过度重化工业化的现象。
2010年中国农业增加值40534亿元,工业增加值16086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73087亿元,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10.1:40.1:43.1,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工业增加值,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主要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
中国城市的三产化浪潮
城镇化的动力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后期的主要动力是三产化,次要动力是工业化。今后,服务业对经济、就业、城镇化的贡献将会更大。例如, 201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已达75%,上海市已达57%,广州市已达6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城市目前已掀起三产化的浪潮,城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迅速扩大,大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必须进行第二产业退出城市市区,第三产业进入城市市区的“退二进三”;必须进行工业退出城市市区,进入方便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处理的开发区和工业区的“退城进区”。例如,北京的首钢等企业的工业生产外迁曹妃甸。
中国已经在探讨实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人数偏低,实质也是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生产环节中国制造的优势,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实现服务业与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的互动,这是解决服务业滞后与就业难的“一箭双雕”的事半功倍的战略之策,这是中国民富国强的战略之策。
应该采取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提高我国三产化/服务化的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道路,探讨中国特色三产化/服务化道路。
(作者系中国三产化著名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