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国民经济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3日11:23  半月谈
前三度GDP增长比例 前三度GDP增长比例

  2011,不得不服的宏观调控——迎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述评之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海内外瞩目。近一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用温和回落的经济增速、初步抑制的物价涨幅,回应了诸如“硬着陆”“滞胀”“衰退”之类的质疑。回望过去,这份成绩实属来之不易;面向未来,更多挑战仍需审慎应对。

  中国经济“软着陆”驶向更健康发展方式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4%,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此外,最新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已经从前期6%以上的高位回落至5.5%。

  “通胀高位运行的压力正在逐渐减轻,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也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成本得到了控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在2011年正在向着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前行。

  经济转型实际上是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10%以上。

  如此高速增长的经济,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的内生动力,但是另一方面,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和消费中,对于投资的依赖日趋明显。

  而随着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逐步深入,政府开始逐渐摆脱投资依赖。房地产业就是一个证明。

  以上海为例,经济对房地产的依存度逐年降低。2005年,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5%以上,而今年1-9月份,该数据降至8%以下。

  “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存度进一步降低,这既是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房地产领域按照中央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的结果,市场正沿着预期的目标在发展。”上海市市长韩正说。

  除了内部发展的需要之外,经济转型也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而美国也饱受经济低迷困扰。两大外部市场的衰退,迫使中国经济外向依赖逐渐“断奶”。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1-10月,中国外贸出口15497.1亿美元,增长22.0%,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分析表示,一直以来,净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净出口额度减少,也意味着出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降低。

  实际上,不仅是净出口额在减少,外商投资也在呈现地域的不平衡。

  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亚洲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持续大幅增长,欧盟投资略有增长,美国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同比下降18.13%,比前9个月降幅扩大近9个百分点。

  中国今年的进出口规模可能增加到3.6万至3.7万亿美元,意味着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外贸顺差将继续缩小,预计全年可控制在1500亿美元左右,比去年减少300亿美元左右。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王丹表示,“中国经济犹如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现在正在转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松油门、转方向,甚至需要刹点刹车。”

  但经济转弯不会像汽车转弯那么简单,各种宏观政策的配合、协调、统一,才能在转弯的同时保持平稳。

  为了应对通胀,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收紧货币供应,并加大对信贷投放的管理。今年上半年持续上升的CPI,让市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此前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调控的逆周期操作,使得中国经济在2011年迎来了通胀的拐点。从月度同比数据来看,在7月份达到年内高点6.5%之后,目前CPI涨幅正呈现月度回落的态势。在连续3个月回落之后,10月份已经降至了5.5%的水平。

  国泰君安宏观债券首席研究员姜超表示,11月份通胀水平将继续大幅回落,预计11月份CPI同比涨幅将降至4.4%,这表明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一些症状的出现给整个经济机体释放了需要自我调节的信号。中国目前也正在通过各种财税制度的改革,以期实现经济结构的变化。

  国泰君安首席研究院林采宜表示,“减税”是今年的主题,从9月份开始,个人所得税、企业增值税、营业税陆续大幅度上调起征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开始试点,交通运输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税负减轻的政策措施也已可期。

  此外,地方债改革试点也给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部分省市带来更为宽松的债券融资环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长周期增长趋势性放缓和短周期总需求紧缩的叠加状态。从长周期看,潜在增长率正处于放缓的开始阶段;从短周期看,外需不振和投资放缓将拖累GDP。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放缓至9%附近,未来10年还会下降。经济放缓主要反映加入WTO后的全球化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改革是驱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30多年的经济增长历史表明,三次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均与体制改革有关。”彭文生说。(半月谈网/记者 沈而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更多关于 宏观 经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