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国未来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5日18:1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透视中国》
姜彤 姜彤

  《时事评论》: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概要:中国政府22日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姜彤撰文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越来越高的期望,中国需要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与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22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从11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可见,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气候变化既对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对基础设施、人居健康、城市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重要法规和文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1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

  此外,中国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提高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农业、水资源、海洋、卫生健康和气象等领域加强能力建设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同时,开展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发布了第一次、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通过“863”科技计划和支撑计划,促进了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实施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典型脆弱区域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示范等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及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全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碳排放交易机制、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启动,将为“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长远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2011年,适应气候变化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进展,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的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即将完成。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对“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全面部署。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现有建筑、交通体系低碳化改造,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和媒体作用,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得到提高,低碳生活在一些大中城市成为时尚。

  应对气候变化是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是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优先而紧迫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提升灾害防御和风险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问题,是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问题。

  2010年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形成的《坎昆适应框架》就适应问题机制、机构建设形成了共识,也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需抓住这一机遇,增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特别是增强农业抗御气候风险能力、重要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包括建立和完善灾害早期预警系统、社区和基层灾害应对能力等。

  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南非德班召开,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越来越高的期望,中国需要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按照《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要求,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与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作者: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导姜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更多关于 气候 水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