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预警应急机制
——基于长三角地区突发性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作者:黄德春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发生多起突发水污染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何在事故发生前加强预警;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污染,保障水安全,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动的预警应急机制,迫在眉睫。预警应急机制是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在内的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其有效运行,是决定预警应急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
跨界水污染事故预警机制
长三角地区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的预警机制包括联合预警系统、预警识别和诊断以及风险评价等内容。
联合预警系统:由区域内一些主要的预警中心组成,每个预警中心由4个基本部分构成。其中,监测中心负责监测实时水质情况;通讯系统负责实时接收和处理信息,保证全天候工作;技术支持系统对已经报告污染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价;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则由职权部门授权作出警报决策。
预警识别和诊断:对长三角区域内水环境及境外来水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曾经出现过的水源水质恶化事件及其原因、影响和危害程度;对水源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可能出现的自然或人为的水源水质恶化情况,将可能的恶化事件按危害程度排序列表分类;对区域内风险源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和分析,对风险因素的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得到各类风险源的风险度。
风险评价: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管理不善、操作不当所引起。因此,可用风险度(R)来评估隐患转化成污染事故的危险程度,以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标准。
跨界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长三角地区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分级和监测等组成部分。
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应急联合委员会、预警应急指挥办公室和应急专项工作组等机构。应急联合委员会由长三角二省一市政府和流域管理机构联合组成,根据联合预警系统提供的各项预警信息,发布相应的预警等级,制定跨界污染区域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并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尤其是各机构间的协调。预警应急指挥办公室由长三角三地政府职能部门,如环保局和太湖局下属单位组成。主要负责跨界水污染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为应急联合委员会制定和启动应急预案提供决策依据;负责应急方案具体实施时的监督、检查,协调各项应急工作;同时,负责联合委员会与应急方案实施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联络等日常工作。应急专项工作组由环保局下属单位、交通局、卫生局、监测站、水利设施单位等组成。负责现场调查取证、事故原因分析;提出事故应急处置操作中的具体建议,开展应急现场处理工作;提供应急人员、物质和各项技术支持,及时向上级单位反馈工作进度和新情况。
应急处理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机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分级方案;突发水污染事故的监测与预警,包括检测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和技术方案;重大水污染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等内容。
应急分级:预警级,应急重点以预防事故大范围扩展为主。包括污染事故发生地点与水体有一定的距离或污染事故发生在水库岸边,但污染物质尚未进入水体或仅小部分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不大等情形。现场级,应以防止污染向下游扩展为主,同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主要指污染物质已部分或整体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较大,但下游无大的支流汇入或河流分汊的情形。流域级,应以保证沿岸用水安全为主,同时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包括污染物质为极剧毒物质,数量较大且已经进入水体并扩散;或污染物泄漏量巨大,下游有支流汇入或河流分汊;或下游有重要保护目标等情形。
应急监测:目标是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污染事故正确、及时处理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是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应急监测的原则是,事前有预防,有预案;事后就近监测、跟踪监测,测站监测与监测中心监测互相配合,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互为补充;做好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装备和技术储备。其中,监测布控是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求采样布点的完整性、参照样品具有典型性、样品采集的及时性及样品保存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