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对华援助将“明减暗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15:43  国际先驱导报
图为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的援助物资运抵灾区。新华社 图为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的援助物资运抵灾区。新华社

  观察人士分析,美国政府公开账面上的对华援助额会逐渐减少,但暗地里用来支持“促进中国人权与民主”的援助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崇珅发自北京 12月初,持续降温的北京又多了几分寒意。这个冬天对从事23年NGO事业的侯女士来说可能格外寒冷而不安——明年,她所从事的一项救助妇女的公益项目将失去美方资助,整个项目面临停摆威胁。而侯女士的遭遇,只是美国削减对华援助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日前有报道称,美国国际开发署表示,在2012财年的计划中,美国对华援助锐减至1285万美元。11月中旬,更有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表示,要对美国政府预算中一笔对中国的发展援助展开严格调查。

  其实,被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放在显微镜下”审查的,仅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一笔400万美元的援助款项,这在美国对外援助中,只能算是一个小数目。

  政府与民间是援华两主角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给《国际先驱导报》列了一张2010财年的对华援助清单。他说,2010财年,美国对华援助总额达2720万美元。其 中,620万美元用于法制建设及优化政府管理、740万美元用于帮助西藏发展、700万美元投入医疗健康领域、660万美元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对于援助取得的效果,包日强透露,2010财年对华援助帮中国避免了将近25.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节能减排节省了3970万美元。在医疗卫生方 面,援助帮助中国有效控制了诸如肺结核、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在2012财年的计划中,美国将继续投入700万美元用于帮助中国预防疾病传 播。”

  在美国对华援助中,白宫和国务院是“主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周弘研究员撰文介绍,白宫和国务院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行为主体,它们负责向国会提出政策意见,由国会讨论通过预算。国会选定受援 国、援助领域,并批准援助配额后,国务院便开始实施管理发展援助基金。而经常“抛头露面”的国际开发署,则是美国政府对外援助政策的最主要执行机构,负责 除军事援助之外几乎所有援助。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各种机构向中国提供援助达2.75亿美元。其中,约有2.29亿美元用于人权、民主、法律、 帮助西藏、环保以及医疗领域。开展的主要援助项目包括:旨在促进民主建设的人权与民主基金(DA)、旨在支持西藏发展的经济支援基金(ESF)、关注艾滋 病防治的全球健康及儿童生存项目(GHCS)、旨在促进法律进步的国际麻醉药物控制及法律实施项目(INCLE)等。

  其实,在美国的整个对华援助体系中,除了政府机构,还有另一个主角——非政府组织。比如,多年来,包括福特基金会在内的这类组织,积极与中国NGO接触,向一些关注弱势群体的项目提供资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郭拥军告诉本报,美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援助虽在资金来源上不同,但作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一部分,两者在目标上是趋同的。

  美国国际开发署曾表示,志愿组织能从私营部门调动附加的资源,补充美国外援拨款的不足,它们的经验可提高美国外援方面的人力和物质水平。它们拥有非政府性 质,且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招募和派遣专家进行实地工作,向那些对美国政府援助有争议的地区提供援助,从而将美国的影响力扩大到其政府难以达到的地 区和领域。

  美国内争议是否援助中国

  “为了争取到援助,我们做过不少努力,但能得到的项目资金越来越少”,说到这些年苦苦支撑的公益项目,侯女士难掩辛酸:“我们的项目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 以3年为单位的援助周期中,美方提供的资金由20万美元减至15万美元,之后是12万美元,而到明年,则是0。”

  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圈中,侯女士的遭遇并非偶然。事实上,美国对华援助金额逐年减少已成趋势。翻开美国国会研究机构《美国对华援助》报告不难发现,法律、环保项目的援助就由去年的1200万美元,减少至今年的700万美元。

  谈及2012财年中被大幅削减的对华援助金额,包日强在回复本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与中国已由一个受援国转变为给予国有关。

  包日强的说法在美国国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美联社的报道显示,在一些美国议员眼中,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手中掌握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有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美国国债高达14.8万亿美元。香港“凤凰卫视”曾援引美国传统价值联盟主席拉弗蒂的话说:“我们在给一个很多方面与我们立场相左的国家提供援助,而且是 在美国入不敷出的时候。”

  但是,美国政府削减对华援助预算的做法引起学界反对。有学者指出,美国在中国开展的许多交流项目有助促进美国外交政策,有助树立正面的美国形象。凤凰卫视 援引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副院长杜克雷的话说:“如果你看看中国的普通人怎么看待美国,这些援助当然是有影响的。”

  现在,随着明年总统大选的临近,这场关于对华援助的争论更会被当作两党挑弄的中国议题之一。

  对华援助并非总是充满善意

  值得提出的是,“对华援助”一词并非那么单纯和充满善意。今年8月份,美联社报道说,美国参议院一个跨党派小组曾写信要求“停止一切对华援助”,但不包括减少对“藏独”分子和“民运”人士的援助。

  据专家介绍,美国国会批准的相当一部分对华援助项目,是属于所谓的“民主援助”、“人权援助”,多是打着促进中国民主、人权的旗号。美国国会文件中的官 方表述是——“美国对华援助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中国人权、民主制度、法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支持西藏地区建设和文化保护。”

  一些所谓的非政府性质的人权宗教组织,更是明里暗里地从事一些活动,甚至支持某些分裂势力或反华势力。

  郭拥军分析,“民主援助”属于美国人权外交的一部分。这类援助虽对中美两国关系构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但对美国而言,它确是其对华援助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且已施行很长时间。

  “9·11事件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浙江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国柱在一篇题为《当代美国“民主援助”解析》的文章中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这种援助是美国政府运用其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不过,针对中国的此类“民主援助”、“人权援助”收效甚微。美国国会研究机构那份针对美国对华援助的年度评估报告说,“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格控制,美国对华援助中的民主、法制及相关项目收效甚微。有政策决策者因此提出,应该停止向中国这类国家提供援助”。

  削减款项不等于削弱影响力

  观察人士分析,未来美国对华援助可能会出现“明减暗增”的特点,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公开账面上的对华援助额会逐渐减少,但暗地里用来支持“促进中国人权与民主”的援助可能有一定程度增加。

  当然,这种“暗增”的推测,很难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不会放弃对华援助这种影响中国的方式和渠道,不管是明里的,还是暗里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分析,美国对华援助虽削减但不会停止,因为美国在其中有所收益。他指出,对华援助是美国深度渗透中国、了解中国 的捷径。在此过程中,美方一些机构或人员能深入受援助地区考察,并通过对华援助保持了一种纽带,因此产生的桥梁作用不是通过其他方式能轻易实现的。

  美国国会的《对华援助》报告中也提到,对华援助能帮助美国在一些领域与中国建立良好的联系,这种联系能提高对中国公众对民主规范及原则的理解。在中国政治改革以及其官员观念转变方面,对华援助还是能产生一定影响。

  美国削减一些援助款项,但不表示它对中国的影响力因此受到削弱。对于美国而言,未来的对华援助每一笔款项都会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期望所达到的作用。

  袁鹏说,近年来,美国相继开设多个驻华领事馆并派驻了更多外交人员,这有助美国在援助资金“缩水”时保持对中国的影响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美方 资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