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考’是降低反腐成本的必然手段”
——专访四川省直机关党校教授魏敏生
◎文/本刊记者 衡洁
一个“德”字,注定成为2011年的政治热词之一。近日,中央连续出台举措加强对官员道德的考核,《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相继出台,正在进行的国家公务员招录工作,也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德”的考察。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为何对“官德”如此重视?怎样将有些“务虚”的道德培训做出明显成效?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直机关党校教授魏敏生。
廉政瞭望:为什么中央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公务员的“德考”?
魏敏生:其实,加强对公务员“德”的考核和培训,中央早有规划。公务员是掌握公权力的人,掌握公权力,就一定要依法办事。但是,在监督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自身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就非常重要。公务员的地位在老百姓心中是比较高的,因此老百姓对其要求也高。这个要求不仅仅是能力方面,道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官员的道德水准不够高,那他在行使权力时也容易出错。
廉政瞭望:讲道德应该是公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为何此次还要如此大规模地培训,这是否说明“官德”在倒退?
魏敏生:我认为这起码能说明,百姓对我们官员目前的表现有不满意的地方。人民群众对公务员要求很高,但公务员尚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程度。这次六中全会也提到了,在一些领域,尚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网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的官员就曾对我感慨,在以前网络还不发达时,可能有些事情只要媒体不报道,他们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将其“按平”了。但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可以用包括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公务员做错了事,很容易就会被放大。因此原来一些并不突出的问题,现在就突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公务员的要求就更高了,稍有行为失范,就容易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应对新形势,首先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出问题。要求高了,自然也就需要培训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正所谓“势也,非圣人意也”。另一方面,当下群众的民主意识也更高了。民主意识强了以后,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廉政瞭望:您觉得道德培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魏敏生:培训应该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们传统的、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要求。第二个层面就是每个公务员具体所在部门所要求的道德准则,这个要结合行业特点。同时,还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培训,更加有融入感。比如河北就将“西柏坡精神”作为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就近取材,发挥了地区的资源优势,也与培训精神一致。
我看大纲里面还提到了要向古代官员学习,我认为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古今中外对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共同的认定。比如,古代的优秀官吏,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当代的一些官员做不到的,是古代官吏的一种节操。我们从古人身上学什么?学优秀的文化传统,学多少年来积淀下来的美好精神。正因为它优秀,所以能传承,有无尽的生命力。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时期腐败盛行,人们就会怀念包公,就会呼唤青天、清官,这是百姓在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朴素的愿望。虽然说古代官吏所处的是封建社会,所服务的对象是皇帝,但其中不少人体现出来的操守、那种为民着想的精神与现代社会是相通的,值得现代官员学习借鉴。
廉政瞭望:您认为公务员道德培训有效果吗?
魏敏生:至少,培训和不培训,结果肯定不一样。但效果能不能达到所设想的状态,就取决于很多因素了。我觉得效果最终可能会不平衡,重视程度越高、条件越好的地方和部门,可能效果就更好一些,反之,效果可能就要差一些。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意志。
以前,针对公务员能力方面的培训比较多,但像这次这样大规模的、下发大纲式的、专门针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是很少见的。这次培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培训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培训能力,改进培训方式。道德培训较为“务虚”,所以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之初,就设好真正能对学员起帮助的内容。
廉政瞭望:如您所说,道德培训相对能力培训来说是个比较“虚”的概念,那么如何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魏敏生:这次培训有时间限制的硬性规定,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同时对哪一级干部要达到多少课时也有具体规定。如果执行单位规划不够、执行不周的话,是有可能完不成这个任务的。一旦完不成,就可能出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那培训就打折扣了。所以我们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比如严格逗硬培训时间,参加学员不准替代,保证培训内容丰富有用等等。
最重要的考核是群众的反映,这也是最根本的。比如说经过培训,该部门的工作面貌发生很大的改观,群众赞不绝口,那这个培训肯定就是成功的。好不好不能由自己说“通过培训得到了什么提高”,裁判员应该是老百姓。
廉政瞭望:怎样保证所培训内容能形成长久的影响?
魏敏生:这就与制度建设有关。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如果你不为老百姓好好办事,不作为,那么你在老百姓中的评价就会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待遇。如果他不作为,但对他的利益没有任何触动,那这个制度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制度。好的制度有好的机理:做事做得好就该有更好的对待,不好就降低这种对待,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天天喝茶看报的人和努力干事的人受到的对待一个样,那这个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社会应当努力建立起一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氛围。应该让机制发挥作用,如果一个制度是好的,那么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像邓小平说的,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
廉政瞭望:加强“德考”的价值何在?
魏敏生: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好处是我们可以预期的。
首先,人性是需要约束的。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二者完全不同,所以说我们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如果没有他律手段,社会将立刻陷入混乱;而因为他律是一种事后的惩治手段,所以自律则减少了他律的成本和损失。二者缺一不可,且有个先后,那就是要先讲“德”。不能说造成损失了再来教育他不要这样干,这样成本太大。
现在的惩治措施都是事后措施,而提升道德素质的好处就是:防微杜渐。这样就能避免造成很大的损失后再来处理。所以如果公务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水准提高的话,对于减少反腐成本、减少政府运作的成本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其二,虽然说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但在新的形势下,百姓对公务员的整体要求都是很高的,所以培训必不可少。培训的好处是:有系统的、明确的要求,有严格的课时,有事后的考核。这对公务员整体队伍道德建设的推动很有好处。
第三,官德的好转会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影响。公务员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他有他的辐射面和带动效应。整个队伍好了,政府形象好了,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且不可估量的。自律与他律有一个范围上的区别:违反德不一定违犯法,违反法则一定违反德。道德面广、面大,如果每个人都遵守道德的话,价值就大了,如果只是局部人讲道德,则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说道德是人人都要讲的,是自律的第一关。官员的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和诚信建设。这也是培训的价值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