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科大呼吁师生牢记钱学森之问

  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当日上午,在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区钱学森铜像前,200多名科大师生参加了“追忆先贤——钱学森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用鲜花表达对大师的缅怀和敬仰。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发出号召,广大师生要牢记“钱学森之问”,传承钱学森精神,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新闻链接

  “钱学森之问”由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直面“钱学森之问”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同年11月11日,来自安徽高校的沈正赋、芮必峰等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回应“钱学森之问”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21世纪科坛“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

  “珠峰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实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入选。该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包括聘用有关学科国外高水平教师、国内一流教师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亲手带出一大批科学家

  “在科大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钱学森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编写了教学大纲和讲义。他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思想。在他的指导下,科大为国家,特别是国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在纪念活动上说。

  据不完全统计,钱学森在中国科大任职任教期间指导过的近代力学系青年教师中,有3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他亲自授课的58、59、60级近代力学系毕业生中,产生了7名两院院士、8名科技将军、350多名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钱学森是中国科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8年,钱学森与老一批科学家积极倡议:利用中国科学院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条件,创建一所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从中国科大建校起,钱学森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他亲自编写教材,为学生讲课,指导实践,修改论文,为科大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次激动”彰显爱国心

  钱老一生,以国为重,以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昨日,钱学森的学生、中国科大工程学院教授吴峰讲述了钱老“三次激动”的故事。

  1991年,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颁奖仪式上,钱学森的发言让人意外。他说,“今天,我不是很激动。”

  第一次激动是1955年,钱学森终于被允许回国。他携妻儿向导师冯·卡门辞行时,手里拿着一本在美国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希望导师给予指点和教诲。冯·卡门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钱学森非常激动:“能在学术上超过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权威,这就证明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外国人差。”

  第二次是1959年,钱学森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激动得睡不着觉。

  第三次是1991年,中央组织部决定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5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钱学森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

  “有了这三次激动,我今天倒不怎么激动了。”钱学森谈到自己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时说。

  “他常说,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做研究。”吴峰主要从事湍流研究。“当年钱老讲课时提出,湍流问题应该由中国科学家来解决。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这是当时世界物理学的难题之一。”吴峰说,在钱老的鼓励下,毕业后他始终坚持这一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吴峰寄语科大学子,以后无论身在何方,都要牢记钱老“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这句话。有这样一种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脚踏实地,一定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为“钱学森之问”找答案

  在纪念活动上,许武特别强调,师生们要牢记“钱学森之问”,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学习发扬钱学森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体教师要牢记‘钱学森之问’。”许武说,老师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科教结合、校所合作、教育创新”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同学们以钱学森为榜样,牢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勤奋学习,勇登科学高峰。

  许武表示,钱学森精神已经在科大扎根,相信这种“爱国奉献、献身科学”的精神会在一代代科大人身上传承下去,激励我们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今年开展了贯穿全年的“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钱老科学和教育创新思想论坛”从4月8日启动,先后邀请了郑哲敏院士等专家学者作系列专题报告。此外,由钱学森先生当年的助手、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孔祥言教授撰写的《钱学森的科技人生》一书将于年底出版。

  9月17日开幕的“科教结合,开拓创新——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目前仍在进行中。中国科大博物馆馆长张居中教授说,希望通过展示钱学森创办科大、创建近代力学系的几十年成功实践和他的教育思想,引导师生来探讨“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杨保国 本报见习记者 钟虹/文 本报记者 马杨/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钱学森 百年诞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