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节目2011年12月20日播出《自主品牌汽车:机会来了吗?》,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从2001年汽车产销量是234万台到2010年的1800万台,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奇瑞汽车总裁尹同跃、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年终岁末经销商促销火热升温,车市呈现怎样的变化?入世十年,给自主品牌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临近年终岁末,车市的动向牵动着百姓的目光。日前,在北京最大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场面有些冷冷清清,三三两两的销售人员聚在一起聊天。
经销商:一个多月能卖到50多台,不好卖现在,现在老百姓都观望呢。
消费者:看了挺长时间了,年底很多都有优惠,所以再过来看看。
今年国内车市进入调整期,汽车产销增幅呈现下降态势,是近几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下一个10年,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尹同跃:自主品牌已经占到中国市场的30%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2001年11月份中国加入了WTO,那时几乎所有人都担心汽车行业是一个很困难的行业,WTO以后,对汽车行业一定会是一个灭顶之灾,所以我们当时也怀着非常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接WTO的到来。
十年过去以后,实际上汽车工业并没有变弱,而是变强了。中国汽车工业不仅仅是自主品牌的高速发展,而且是伴随着中国其他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车市实际上也拯救了世界汽车业。我记得在2001年,中国当时市场是老三样,就是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基本是零,我们当时因为是自主品牌的第一家,出口当时也基本是零,因为那时候都是进来的,没有出去的。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自主品牌现在已经占到中国市场的30%,轿车占了30%左右,出口性也是以我们为代表的企业有大量的出口,我们今年大概出口16万台左右。当时一汽大众出口了300台车到缅甸,大家都激动的够呛,现在我们大概是每天出口600台车。
张鸿:入世之后 民族品牌开始成长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采访的角度来说,这十年确实让很多人觉得很意外。十年前,还没有民营的汽车企业,我曾经采访过国内一家汽车企业负责销售的人员,他在接受所有媒体采访的时候都表示,汽车不会降价,汽车入世以后也不会降价。我私下里跟他说,为什么不会降价?一入世,产量上来了,价格不就下来了吗?他说不行,要是降价的话,那大家都等着入世买。他当时觉得一降价,他自己企业的业绩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十年以后,不仅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奇瑞、吉利以及比亚迪等国内的民族品牌,在入世之后,他们才开始成长。
徐秉金:自主品牌汽车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从表面现象看,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好像是发展非常快,产能达到1800多万辆的产销能力,但实际上我们面临压力,自主创新和自主汽车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尹同跃:中国汽车的出路在品牌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过去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品牌以及外国品牌之间是井水不犯河水,一般是1.6排量以上是合资企业的天下,1.6排量以下是自主品牌的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井水犯了河水,河水也犯了井水。现在的合资企业,包括外国品牌的企业也把大量的新产品投入到1.6以下的排量中来。对于合资企业的品牌来说,现在1.6以下的总产量占了其总量的60%多;自主品牌过去都是小车为主,现在也都达到1.6以上了,我们现在小排量占的比例逐步缩小。
实际上今天的情况是,自主品牌企业、合资品牌企业、外国品牌企业已经处在一种焦灼的状态。因为自主品牌企业过去的发展是一种大势的驱动,不能反映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实力。今年增速下来了,那么自主品牌的整个压力会比往年要大的多,这有多种原因。一是国家把一些对于小排量的优惠政策取消了;二是一些大城市由于环境和交通拥堵的问题,有限购的政策;三是外国品牌企业开始把注意力往小排量转移,这样对自主品牌的压力就增加了。我们认为这也是个好事,任何一家大的企业,像大众、丰田、现代这些企业都是从单一的、非常低端的产品开始,然后产品家族逐步增加,品牌提升,这样逐步做起来的,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奇瑞也跟他们一样,现在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中国汽车的出路在品牌,中国其他产业的出路也在品牌。品牌就是好的产品和好的质量,好的产品、好的质量的产品不一定是好的品牌,但是好的品牌的基础一定是好的产品。
对于汽车这样的产品来说,它有七十多个模块,两千多个零部件,如果完全达产的话,大约有两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可能出现故障的概率,那么这种小概率累加在一起的话,就是大概率事件,汽车质量就会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做品牌的基础是技术加上体系建设,所以现在就是转型体系建设和技术的创新。这是现在摆在奇瑞面前要做的事情,所有企业都希望能够在消耗同样资源的情况下,能产生更多的产出,能有更大的附加值,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在世界上真正富有竞争力。
张鸿:目前的自主品牌是高端难攻 低端难守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我看来,现在民族品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因为过去是井水不犯河水,基本上是野蛮生长时期,就是他们只顾高端,我们负责低端,两个战场不挨着,所以我们只要拼勇气就可以,但是到现在,两个战场开始相互焦灼。目前自主品牌是高端难攻,低端难守。
我前一段时间得知,现在的合资品牌在四五万、甚至三四万的区间都有自己的车,而且原来我们做汽车品牌榜,每一年1.6以下的几乎都是国产品牌,但现在大家都开始生产低端产品,他开始蚕食这个市场。所以低端品牌,如果一线城市不要,去二三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到最后,能退去哪儿呢?所以我们要想怎么能在高端上打他们?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因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原来建立的品牌认知度是低端的,而国外品牌是高端的,它往下降,愿意买的人会多一些。比如我10几万买一个奔驰,我会很高兴,它很好向这个战场延伸。但是低端品牌即使在品牌和质量上都可以竞争了,但因为过去的产品定位,或者已经形成的受众群的一个判断,他不大能够接受低端品牌在高端上的竞争,所以会更难。也就是说,敌人打我们会显得更容易,我们去攻敌人会显得更难。所以我觉得,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百人斩的时候。
自主品牌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业是否还能再迎来一个“黄金十年”?
张鸿:政府应该在公共用车这一块有所作为
(《今日观察》评论员)
增速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今年年度经济人物的主题是增长的品质,可能接下来就是转型升级。包括奇瑞在每年的研发投入上,占到了7%,也就是销售收入的7%要拿来做研发,这是全球车企里很高的一个数字,一般大的车企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奇瑞一年有30多个亿拿来做研发,所以其实常识就是把产品质量做好,比如能不能更节能,能不能更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是企业自己要做的。此外,目前政府对自主品牌这一块的支持已经很好,不像在入世之前,存在和外资企业的区别对待。但是在公共用车这一块,政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尹同跃:入世十年 中国汽车人交出了非常好的答卷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是在生产大红旗的汽车厂,1985年参加了国家纪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汽车总公司组成的一个轿车进入家庭的活动,从1985年开始研究在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可能性,当时我们大概算出来的数字是到2000年,轿车进入家庭大概是100万台,因为当时中国轿车总量大概不到1万台。所以当时我们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领导就说你们在胡扯,路在哪里,油在哪里,用户在哪里,市场在哪里?后来我们又加了很多修正的系数,把数字缩小了。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数字估小了,实际上应该是200万台。
2001年的时候,我们作为汽车人实际上非常恐慌,当时我们跟国外的差距非常大。因为在2001年,我国整车的关税大概是85%,那么关税逐步会降到25%,所以当时我们非常恐惧。经过十年的努力,今天再回头看,实际上中国汽车人的表现是不弱的,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国有企业都很努力,交出了非常好的答卷。走到今天,行业里依然也会发出自主品牌会不会出现问题的声音。那么1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看,自主品牌取得的成绩一定会超过今天很多人对自主品牌的期望。
张鸿:希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能引领汽车文化
(《今日观察》评论员)
增速不会那么快,进入到品质,拼品质的时期。长期来讲,谁的车更好,谁的销量就会更好,这是基本的常识,不是仅仅做市场,就能够忽悠大家掏钱买的。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自主品牌的企业还是要踏下心来,能够把产品升级换代,环保做得更好。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引领一个汽车文化,现在我们是汽车大国,但是不是汽车强国,很大的程度也是因为我们的汽车文化还不发达。所以我希望我们不仅生产汽车,我希望我们在生产汽车的时候,也引领一个消费的文化。
尹同跃:中国正由汽车大国变成世界强国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现在正在由汽车大国变成世界强国,汽车文化也正在中国形成,追求创新环境、追求速度。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
|